孫志剛
近年,我省各地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比如,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培養工程的實施,全國名師發展學校、名校長發展學校的舉辦,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工作室的建立,隴原名師、金城名師的評選命名等,這一系列舉措為教師的持續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了條件。
教師成長有一定的規律,掌握了這個規律,就可以助推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大概可以分為五個時期。1.適應期。參加工作最初的一段時間,教師的主要任務一是適應工作,如上課、備課、作業批改、學生談話等;二是熟悉學校的基本情況,如作息制度、生源情況、備課組情況、教師情況等;三是與同伴形成工作關系。這個時期教師成長的主要動力是對職業的好奇、向往以及學校管理的壓力,如評課、各種材料撰寫、學生成績對比等。適應期持續時間的長短,取決于教師職前所受教育的水平及教師個人素質。一般在3年以內,即一個教學循環周期,有些優秀教師則一年內即可完成。2.成長期。適應期之后教師在以下幾方面會取得明顯進步。一是熟悉教材。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內容,邊教學邊熟悉,系統掌握課程教材的知識體系。二是掌握教學基本步驟和方法,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內容。主要通過模仿,達到熟練駕馭和控制課堂的水平。三是關注學生,形成初步的學生觀。盡管這種學生觀不夠系統全面,可能只停留在感性層面。處于這個時期的教師渴望得到校長和同事的認可,成長動力主要來自對這種認同的追求。這時的教師重視學生考試成績,甚至將其作為最大的成功指標,希望以此獲得人們的認可和贊揚。成長期的長短取決于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也取決于教師個人悟性和自身努力,所持續的時間一般為6到10年,即2到3個教學循環周期。3.高原期。成長期持續一段時間后大部分教師會進入高原期。這時教師工作熱情逐漸下降。常常感到工作乏味,沒有新意;發現很難再從同伴那里學到東西,似乎該掌握的都掌握了;能保持一定水準的教學效果,但繼續努力效果卻不明顯;開始關心教學理論,但覺得與自己的感受差別較大。約有半數甚至更多的教師終身難以走出高原期,不能突破。4.發展期。處于高原期的教師,若能在學習的基礎上消化吸收教育教學理論,投身教育科研,就有可能進入發展期。這時教師的工作熱情會變得旺盛,生活圈工作圈突破原來格局向外擴展,對教育教學和人生事業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對教材、課程資源、教學評價、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管理等廣泛的問題都感興趣,鐘情某種教育教學理論甚至成為追隨者,關注自己內心感受,開始反思解剖自己,非常珍惜并努力收集自己教育教學中積累的資料,愿意結交有共同愛好和志向的同伴朋友,樂于與其討論感興趣的教育教學問題。發展期一般可以維持到退休,極少部分教師會在短暫歇息之后進入超越期。5.超越期。少數優秀教師會在發展期的后期超越自己,成為區域性甚至全國性的教育教學專家。
適應期和成長期是教師發展必經的兩個階段。在這期間,公開課、師傅帶徒、集體備課等教學活動可以有效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高原期并非人人經歷,持續時間有長有短,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科研,讀書學習、開展課題研究、參加校外學術組織、參加專家組織的課例研討、教學反思、撰寫論著、參加名師工作室培訓、參加校內外教輔材料編寫、參加學校組織的校本課程開發、參加一定層次的教學管理活動等,可以大大縮短這個時間。超越期是教師發展的最高境界,進入這個階段的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佼佼者,引領著教育教學發展的方向和潮流。
考察眾多的優秀教師、名師、教育家,教育科學研究在其教育實踐、教育生涯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科學研究豐富了他們的內涵,改變了他們的行走方式,優化了他們的生命狀態,使他們不斷走上事業發展的高峰,真正體驗為師從教的尊嚴。從事教育科研,能使青年教師少走彎路,快速適應,走向成長期;能使中年教師突破高原期,進入發展期;能使優秀教師在持續發展的基礎上,超越自己,成為教育教學的專家。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業務,那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道路上來。”這段話深刻地揭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律,指明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