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嬌 聶慧
摘 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產生了新的教學模式。而MOOC的出現,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本文以《Java程序設計》課程為例,設計出基于MOOC教學理念的教學模式。
關鍵字:互聯網+;MOOC; Java程序設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6(a)-0000-00
在信息化時代,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戰略背景下,“互聯網+”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各行各業特別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MOOC教學理念的引入,更是從教學資源、課程模式等方面充實和豐富教育資源,使得教育更開放,教師和學生之間聯系更緊密,更易提供O2O個性化教學。
1“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教學模式的變革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各方面都在發生變化,主要體現在教學資源多樣化、教學手段多元化、互動教學的多維化等方面。
1.1 教學資源的多樣化
從教學資源的來源來看,互聯網上的海量資源使得教學內容全面拓展,前沿知識能夠及時進入課堂。例如網絡可以將專家學者具有前瞻性的新思維,生動地呈現在同學眼前。
1.2 教學手段的多元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形成網絡教學平臺,以視頻、動畫、Flash為主,視覺效果突出,逐步實現了“教和學”的深度融合,將課堂延伸至家庭、校園,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 教學互動的多維化
在教學與實踐環節,將翻轉課堂、微課、MOOC等新興教學模式推入課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發起者、討論的組織者甚至是知識應用的創新者;在教學評價環節,結合學生在線學習的進度、作業提交情況及與教師的溝通、互動情況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2“互聯網+”時代下基于MOOC理念的教學模式設計
在“互聯網+”的教育觀中,課程的提供者為教師,課程教學圍繞學生的需求和個人偏好實施。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理念的引入著重學生自主、協作學習能力的培養,適應了“互聯網+”時代對教育教學變革的需求。
基于MOOC理念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就教師而言,整個教學過程如圖1所示。在課前,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知識水平,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規劃教學流程,設計整合教學資源并上傳至網絡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單”,為課堂教學做充分準備;通過大數據網絡平臺掌握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匯總疑難問題,以問題驅動課堂教學。課程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總結性評價、反思,動態調整教學計劃。
就學生而言,整個學習過程如圖2所示。首先明確學習目標、任務,在“學習任務單”的指引下,在課外利用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在教師的輔助下分小組匯報學習成果,將疑難困惑問題反饋給教師;在課后,通過網絡平臺提交測試作業,與其他學生進行協作學習,探討問題,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并對自己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反思。
3 以《Java程序設計》課程為例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根據設計好的教學模式,以“Java程序設計”中的“接口”一節為例,具體闡述“互聯網+”時代下基于MOOC理念的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3.1 師生課前準備
教師明確課程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制定教學任務,規劃教學流程。學生應了解教學目標,做好學習心理準備。教師可以確定如下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1)教學目標:了解接口的機制及功能;掌握接口的定義及運用。
(2)教學任務:課前發布“學習任務單”;課堂內容結束后,及時提交課堂布置的作業。
3.2 設計并上傳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主要是用于學生自主學習,即觀看視頻資料,完成測試。
(1)測試內容:
判斷:接口是特殊的類,所以接口也可以繼承,子接口將繼承父接口的所有常量和方法。
填空:接口的所有變量和方法前默認的修飾詞為__________________
(2)作業:利用接口來模擬各種USB接口。
3.3 課堂教學
教師隨時登錄網絡平臺,監控學生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在線學習提交的作業,收集整理好的“問題集”,以此來設計課堂教學。課堂上,教師隨機分組,讓學生匯報自己所學知識,提出困惑。教師以“問題”為驅動,進行統一解惑。
3.4 總結評價
課后,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歸納、總結的知識點,獨立完成課堂作業,并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完善。教師則可以從學生的學習進度、作業提交時間、提交質量、課堂上的發言次數、發言質量及期末成績等方面,考核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和實際編程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動態調整教學進度。
4 總結
在MOOC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設計出了滿足教師及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教學模式,并以“Java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接口”知識點為例闡述了該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一方面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提高學生自主、協作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從開放性、交互性、教學評價多元化等方面體現了MOOC教學理念,突出了“互聯網+”教育本質。
參考文獻
[1] 陳柳.MOOC興起對高等教育的影響[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14.4
[2] 吳飛燕,廖顯文.MOOC教學理念下高校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科技視界.2014.3
[3] 任艷霞,余平,楊有.基于MOOC教學理念的QQ群平臺教學模式設計[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6
[4] 楊杰.“互聯網+”時代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