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永林
【關鍵詞】 語文教學;閱讀;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6—0101—01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語言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是聽、說、讀、寫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與策略。
一、激發閱讀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用有趣的謎語、生動的故事、巧設的問題、開展競賽、利用電教手段等方式進行教學,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過程之中。
例如,教學《流動的畫》一課,可以先借助課件,展示小主人公從火車窗口看到的彎彎曲曲的小河,飄著白紗的山腰等,讓學生身臨其境。然后請學生說說如果他自己坐在火車上,會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在觀察、說話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幫助學生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體會句號、嘆號、破折號、省略號等所表達的語氣。
二、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實施愉快教學
1. 讀一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讀書訓練,通過閱讀達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
2. 說一說。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適當指導學生看圖講故事,理清文章的層次,明白事物產生的經過,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如,一年級下冊最后一單元中的看圖講故事,教師引導學生看圖,然后要求學生圍繞著“互相幫助很快樂”這一主題來說一說。頓時,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紛紛舉手,都能圍繞這一主題,形象生動地描述“我和大象”互相幫助的經過。這樣說話訓練,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變“要我說”為“我要說”。
3. 議一議。通過討論交流,互相探討,充分發揮小組協作精神,讓學生的智慧火花相互碰撞,達成共識。如,教《烏鴉喝水》一文,有個學生反駁說:“烏鴉想的方法不好,烏鴉可以用吸管吸水呀!”有個學生建議說:“它用兩個翅膀抱起瓶子也能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論紛紛,爭先發言:“烏鴉只有翅膀,瓶子很滑,它抓不住。”“那它可以把瓶子打破再喝!”……真是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場面,連平時膽小的學生也不甘寂寞,躍躍欲試,參于唇槍舌戰,氣氛十分活躍。
三、引導自主合作,提高閱讀質量
學生是學習和教學的中心,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閱讀的積極性。要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首先要對學生合理進行分組。在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化特征、心理傾向、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全班學生分為不同層次,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合,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是全班的縮影,既有利于優等生帶動中等生的“拔高”學習,又能幫助后進生的“達標”學習,有利于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其次是分工合理、內容恰當。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率,每個成員在小組里都要擔任一個具體的角色,使每個成員都能在合作學習中得到鍛煉。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因此,選取合作的內容一定要有趣味性,具有合作的價值,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評估性。科學評價是合作學習有效開展的關鍵,為下一次開展合作學習打下了基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不同的評價標準,給達標者予以鼓勵性的評價。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其體會到自己的進步,消除后進生的自卑感,使其增強自信心。實施評價時,不僅要評價學生的成果,還要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要評價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還要關注小組的整體情況;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要關注他在合作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與態度等。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