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勤
【摘要】在我們的教育課程中,數學是受學生和教師最為重視的一門學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數學學科占用的課時也比一般的學科多.而即使如此,很多老師和學生對數學在人類教育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缺少一個系統和正確的認知.而這種認識的不全面,對于有關數學的教改有著不能小覷的阻礙作用.因此,我們要好好研究高等數學所擁有的價值,刷新人們對數學的觀念,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關鍵詞】高等數學;教學改革
【資助項目】貴州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GZX201501)
一、數學教育的意義
(一)數學的含義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量的關系的科學”,關肇曾這樣對數學定義.所謂量,指的是與質相對立的概念.而這個質是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含義.馬哲有這樣的觀點,世界是質與量的對立和統一.而數學,就是從量上,定義和表述我們生存的客觀世界的學科.因此,這從根本上決定了數學的性質.數學具有嚴謹性、符號代表性、抽象性等特質.
(二)數學的價值
數學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應用方面的價值.應用指的是,數學是一種服務性學科.數學可以在很多方面服務于人類.比如數學和物理帶給人們力學、幾何等的知識.數學和生物學的結合,使人類能夠很好地掌握生物特性,通過模型來模擬生物,對于人類發展有重要意義.二是數學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數學的起源與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而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從古至今從數學中得到的益處不可低估.
(三)數學的意義
數學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它特有的邏輯性質對于培養孩子邏輯思維以及思維能力開發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同時,數學和生活緊密相關,數學的教育使人們更加意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并把它應用在生活中.
二、關于高等數學的教學改革
(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在我國教學課堂上,絕大多數的教學模式都是沿襲從古至今的老師在臺上授課,學生在臺下聽課的一貫風格.而隨著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高等教育不斷普及,進入高等學府參加高等教育的人也越來越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也越來越大.而且由于社會日益倡導“終身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學生應該學會如何學習.我們學習的是思維,是能力,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理論.因此這種一概而論,只憑老師講的舊的教育模式不再適用.在一貫的教育思路中,教師都是通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相結合的方法來授課.筆者認為,這種思路,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同樣適用,不同的是,我們需要將老師教授學生知識的方式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是提出問題.老師根據這次課堂需要學習的內容,并以生活體會和學生的理解能力為基礎,設計一個有吸引力的模擬情景,并通過此情景提出需要研究的問題.
二是問題的研究.學生在老師提出問題之后,應該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即使沒有一個成型的想法和觀點,一些零散的想法也應該勇敢提出.老師更應該鼓勵學生突破原來思維的桎梏,不斷發散思維,自由地去思考去創造.
三就是解決問題.老師通過學生的展示以及自己的詢問,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情況,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以及一些疑點難點進行有序的講解.同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更深一步的思考.
四是知識的引入.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往已有的知識上掛鉤,并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思考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同時,也要鼓勵同學之間互相點評彼此的想法或者觀點,使得學生不僅僅是單一地思考問題,而是對于知識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使知識在自己的大腦中形成一種回路,從而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修正課本,推陳出新
對于課本中的內容,我們應該盡量刪減一些不必要的知識內容.這種內容的刪減,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課時的浪費,使學生和老師集中精力在更重要、更復雜的知識上.同時,我們應該逐漸淡化計算的內容.我們知道,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涉及很多復雜的枯燥的計算.而我們學習的是思維與方法,這種計算,可以逐漸用計算機來解決,更加方便快速.最后,還應在課本中不斷引入最新的一些研究統計數據,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此外,數學建模已經成為數學教學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所以高等學校應該多多開設數學實驗課,與其相對應的理論教學課進行聯系,以提高學生的建模能力以及數學思考能力.
三、結 語
高等數學的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尤為重要,全體學生以及教育工作者都要對高等數學的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與關注.相信如果依據上述的意見對高等數學的教育做出一些合理的改革,我國的高等教育將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林錦.淺談高等數學教學的改革[J].青春歲月,2012(12).
[2]紀崗.淺談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及創新素質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02).
[3]亓正坤.淺談高等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3).
[4]王建容.淺談高等數學教學改革——關于數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