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寶艷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生態環境也出現了日益惡化的現象,環境各要素的質量狀況急需得到改善、污染源是否達標排放等問題都需要環境監測給以強大的基礎技術支持,由此環境監測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勢在必行,而且在市場經濟化的今天,環境監測也逐步朝著市場化的趨勢發展。本文中,筆者首先較為全面的分析了我國現階段環境監測在市場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優化我國環境監測市場化工作的可行性建議,具有較強的理論及實際參考價值。
關鍵詞:環境監測;市場化;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F272.9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5(c)-0000-00
前言: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也在進行著改革與升級,很多行業也在進行著市場化轉型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綠色、健康、生態的自然和諧環境是社會各界的普遍需求。環境監測對于環境監督和管理意義非凡。市場化經濟也給我國的環境監測帶來了新的契機和挑戰。因此,對社會環境監測機制市場化發展作出分析和探索,以期尋求合理化的方式促進我國環境監測市場化的健康有序發展是我國環境監測部門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1.環境監測的市場化過程中的問題
1.1難以監測多樣的環境要素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且各行各業各具特色,污染物的來源和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雖然現階段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逐步增加了對環境質量要素及污染因子的監測,而且監測程度、技術和水平也較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存在不夠全的現象。同時,因為環境中的各種因素也在不斷變化,其存在的時間差容易讓監測與環境之間無法達到同步的要求,這就讓環境監測市場化更加困難。
1.2環境監測工作的長期性
環境監測市場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且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環境監測市場化轉變需要很長時間。而且,市場化環境監測本身就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環境監測需要持續不斷的對環境各方面的狀況進行動態的記錄與分析,比如對某地區雨水中有害物質的監測,這就要求環境監測機構具備較強的穩定性,但是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實際監測中,這一工作的確定性更加難以保證。
1.3技術條件不足
環境監測需要借助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而且需要專業的人員操作才可以完成,但是我國環境監測現有設備大多比較陳舊,而且環境監測涉及范圍大、污染源分布復雜,設備的科技更新進度不能滿足環境監測對數據準確度和全面性的要求。加之環境監測專項資金不足,高素質人才匱乏,使得環境監測技術水平出現參差不齊的想象。比如,在縣級環境監測系統,大多不具備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等大型儀器,有的即便有儀器,在大型儀器操作人員的配備培訓上也缺乏相應的資金技術支持,導致沒有可以進行操作的儀器或閑置。
1.4良好環境質量信息提供不足
市場經濟體制下,供給需求杠桿調節著市場經濟發展的平衡性,而且各經濟主體都是為了追求一定的經濟效益而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而環境屬于公共“財產”,其不屬于個人或者企業私有,因此在環境監測市場化的過程中也是社會服務市場化的一種體現。從現實來看,對環境進行監測不會在短時間內帶來盈利效應,使得很多單位不愿意花費成本去進行環境監測與評估,致使市場化的環境監測信息來源的可靠性與數據準確度令人堪憂。政府及環保有關部門難以從社會環境監測機構提供的環境監測數據和信息找出所需信息,或者難以僅憑這些環境監測報告信息就采取相關的環保措施。
2.優化環境監測市場化工作建議
2.1加快建立適合國情的監測總體格局
在環境監測市場化發展中,應當對我國現階段的環境整體情況、環保體制、環境監測機制等作出全面、系統、綜合的分析,積極轉變環保部門的職能結構,促進其他環境監測市場化融合,充分發揮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環境監測站、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等在環境監測中的不同職能和效用。從我國實際國情來看,環境問題多發且形式多樣,因此,應當積極鼓勵社會合法的環保機構對當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開放式的服務,充分調動政府部門及社會有關企業的積極性,對企業的排污、污染源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監測與管理,準確、真實評估生態環境損害狀況、全面評價企業發展對環境各方面的影響,并對企業清潔生產進行審核,確保其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必要時可以讓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構建合理的監測總格局。
2.2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市場化監管制度
為確保環境監測市場化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建立并完善相應的環境監測市場化監管制度,以滿足市場化經濟發展對環境監測的要求,保障環境監測市場化規范、高效的運行。本地區政府應當結合區域實際,出臺相應的社會環境監測管理指導意見,引導社會環境監測市場化營造公開、有序的環境,并通過科學的手段對監測市場化發展進行合理的調控,規范相應的環境監測標準與流程,構建“因地制宜”的環境監測市場化監管體系。
2.3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監管中的作用
各地區應當加強對環境監測行業協會的重視,明確環境監測行業協會的市場前沿引導地位,充分調動行業協會的工作積極性,逐步實現政府部門“簡政放權”,提升環境監測的效率,使其適應市場化經濟發展節奏。比如,當地環境監測行業協會可以根據情況強化自身職能,提高行業自律性,提升對環境監測的服務水平,并有效引導行業會員依法、科學的進行環境監測,或提供相應的維權服務。另外,各地區還可以借鑒相關省份環保廳的一些較為先進的舉措,比如強化對社會環境監測單位及其行為的監督與管理,營造良好的環境監督環境。
2.4強化對社會監測機構的監管力度
各地區應當對當地現有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數量、分布、監測水平等作出全面的調查與分析,根據市場需求,頒布切實可行的監管制度,加強對社會機構環境監測行為活動的監管,并制定合理的考核體系對其進行考評。比如,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信用等級作出真實的評估,通過信用評級體系,將社會環境監測單位信用等級作出公開,并將故意弄虛作假的環境監測單位列入黑名單,或吊銷其相關的環境監測資質,引導良性的、誠信的社會環境監測競爭環境,保護正規經營機構的合法權益。
2.5提高社會環境監測機構能力
在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進行監管與考核時,應當重點檢查環境監測單位各類人員是否持證上崗,并對該機構所做的環境監測報告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在此過程中有關部門應當深入剖析社會單位在環境監測中較為普遍的問題,并通過相關的培訓,提高各機構對環境監測的質量和水平。還應當建立專門的調查小組,定期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進行巡查及評估,嚴格控制社會機構的環境監測的質量。此外,還可以通過典型的實際環境監測案例,來提高相關人員的環境監測理論與實踐能力,提高社會環境監測機構人員的整體綜合素質。
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環境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對于環境監測的手段也越來越先進。環境監測市場化更是對其發展的需要,是激發環境監測活力的重要手段。相關人員要積極探索環境監測市場化的途徑,并認真分析環境監測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尋找最佳的解決措施,從而縮短環境監測市場化進程,推動環境監測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國剛,趙岑,陳傳忠. 環境監測市場化若干問題的思考[J]. 中國環境監測,2014,03:4-8.
[2]黃楨. 環境監測行政化與市場化選擇探索[J]. 管理觀察,2015,16:25-27.
[3]宗亞妮. 關于環境監測市場化的管理措施研究[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07:143-146.
[4]蔡霖. 環境監測市場化若干問題的思考[J]. 中國林業產業,2016,0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