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摘 要:構建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需要具有明確的價值判斷。體育教學的宗旨是打造一支素質一流的青年隊伍,由此,要想實現體育教學的規范性,需要在體育教學中與倫理方式有機結合。該文從倫理學角度對體育教學進行研究,闡述了體育教學環境的內涵,分析并提出了構建體育教學環境的倫理原則。
關鍵詞:環境 倫理分析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5(c)-0104-02
體育教學以不同體育運動為載體,不同于其他的倫理特征,具有鮮明的比賽性以及身體性。目前從倫理角度對體育教學環境的研究仍比較匱乏,如何提搞體育教學環境的倫理性是目前體育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1 體育教學環境的內涵
所謂教學環境是指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的能力以及物質條件、精神條件的總和,它是以人的身體、心理發展為依據,構建的教育條件。教學環境能夠劃分為宏觀、微觀兩方面:宏觀的教學環境也就是家庭條件、科學技術、朋友親人,但以上條件也會相應地約束著教學的進程。微觀上教學環境定義為學校的各種設施、師生之間的情感、學校風氣、班級風氣、學生的活動場所等。該文所采用的體育教學環境主要是狹義的概念,表現為與外界有著密切的聯系,與學校有著深層次交流,進而形成密切、多關聯的特性。體育教學環境的因素具有多樣化特征,涵蓋了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物質環境因素是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體育教學所需要的器材、設施與場地等可見物質。人文環境是開展體育教學的氣氛與老師和學生情感上的交流等隱形條件。
2 體育教學環境的倫理要求
2.1 確保學生身心健康
體育教學環境的物質環境對學生的身體安全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體育教學環境的物質環境也會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發生微妙的變化。人文環境則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產生一定的影響,帶來利弊之余,導致學生身體素質發生改變。第一,體育教學的物質環境是否完善與學生身體狀況有著很大的聯系。諸如:各類設備是否老化、體育場點是否安全、衛生這些都對學生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假設教師在相當落后的場地開展體育教學,則必然會對學生的身心帶來嚴重打擊,還會使學生喪失對體育的熱愛,導致學生不能夠認真地上體育課,學生還會對體育課產生逆反以及害怕的心理,毫無疑問,這終將會對學生造成重大精神傷害。第二,體育教學中的人文環境對學生所產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直接表現在對學生道德與心理上的影響。師生能否建立良好的關系,能否平等交流、相信、尊重,這會給學生的學習生涯產生重要作用。開展體育教學環境的倫理研究,可塑造學生平等意識、合作意識、誠信品格、尊重他人的品格,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友好競爭,實現合作共贏。除此之外,也會對學生承受成敗,能否與他人融洽相處都具有很大作用。教學過程中能否營造良好的體育課堂氣氛,會影響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熱情,進而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概括而言,與倫理相一致的課堂環境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能夠良性發展,否則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傷害,并且其與道德相違背。
2.2 確保教學環境的民主平等
教育的宗旨是充分尊重學生,教學過程中要求體育教學環境與學生的身心健康相一致,而教學的人文環境則要求與社會性需要相一致。體育教學物質環境可推動體育教學的蓬勃發展,推動學生融入到教學之中。倘若,學校擁有一流的足球硬件設施,那么必然會引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熱情,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投入到足球體育項目中。同理,倘若其他運動設施一流,則會吸引更多的學生投入體育活動中,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熱愛運動。人文環境與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倘若學校以及班級能夠營造良好的體育氣氛,則會掀起一股良好的體育作風,會對學生塑造良好體育心態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學生能夠自覺地參加體育運動。除此,由于學生通常具有不自覺模仿性,教學過程中會模仿體育教師,由此,在開展體育活動時教師應當樹立良好的榜樣,行為舉止與教學規范相符。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應當促使學生比賽當懂得相互合作,塑造學生良好的競爭精神,使學生能夠在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保持良好的心態。
3 構建體育環境的倫理原則
3.1 以安全與健康原則為確保學生身心健康
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基礎在于體育教學環境。體育教學環境可從各個方面對師生起作用,而能夠對師生起直接作用的是健康與安全原則。所以,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是確保體育教學正常開展的關鍵。身體與心理是構成師生安全與健康的兩個重要領域。所以,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不僅僅需要重視物質環境,更需要重視人文環境。營造物質環境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在營造體育教學的物質環境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將安全健康當作構建運動場館的第一要素。構建運動場館時,學校不僅需要重視外部環境的安全狀況,運動場館要盡量做到綠色無污染,同時還需要重視內部環境的安全狀況,其建筑材料以環保為主,而不良的材料則會釋放一些傷害健康的空氣,進行體育運動時,氣體的增加與排出將會大大增加,假設長時間在這種環境下開展體育活動,其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對身體會造成嚴重的損害。第二,確保體育設施的安全性,依照正確的方式使用體育設施。教學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體育老師都要對體育設施進行檢測,杜絕安全事故的出現。依據體育設施的特點與規律,正確應用體育設施,杜絕盲目運動出現不必要的損傷。
3.2 以和諧原則為基礎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
開展體育教學時,要打造愉快、自由的氛圍。學生心理健康能否良性發展,人文教學環境具有決定作用。在體育課堂上,應當杜絕暴力事件的發生,要避免在課堂上出現體罰及類似事件發生,使學生與老師能夠營造良好的關系。開展教學時,要適當運用教育學理念,巧妙地解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競爭以及沖突。 在體育課堂上,應當讓學生明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安全是教學的第一要務。黃曉玲等專家學者通過實驗得知,由于沒有相應的專業人士給予精確指導,導致學生開展體育運動時,事故頻繁出現。所以,在體育課堂上應當加強老師與學生對安全的認識,塑造一個安全的活動環境。
3.3 以個性化原則為基礎營造具有特色的體育教學環境
體育教學的開展需要以物質條件為基礎。依據體育教學內容展開探討,質與量是構成體育教學的兩個重要要素。首先,站在質的方面來講,各種運動設施應當緊緊依據體育教學計劃的標準,與學生具體情況予以搭配,營造一個個性化、具有體育色彩的教學環境。而這也與體育教學的本質相吻合。例如:在構建學校體育館時要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其標準不應當盲目地向大型體育比賽的設施要求看齊。再如,中小學校的籃球框要比標準的明顯要低,而籃球、足球的體型要根據青少年身體特征作為標準,體育設施的高度也要相應地減低。體育教學環境還需要立足于當地的具體情況。諸如:假設教學區域相當寒冷,則應打造溜冰場,而區域十分燥熱,則應當打造泳池等。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環境涵蓋了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各類因素。構建體育教學環境的倫理要求包括了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和確保教學環境民主平等。為了滿足上述倫理要求,在構建體育教學環境時以安全與健康原則為確保學生身心健康,以和諧原則為基礎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以個性化原則為基礎營造具有特色的體育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 楊鋒,劉靜.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評價體系的構建[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6(9):102-104.
[2] 宋敏敏.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對學生體育學習的影響[J].體育科研,2009,30(3):101-103.
[3] 馬凌燕,辛娟娟.論體育教學環境與體育教學系統的關系[J].山東體育科技,2006,28(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