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黎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14.090
摘 要: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學前教育越來越趨于“小學化”。這種教育方式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使幼兒的個性被壓抑,甚至導致處于亞健康狀態。以上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該文從文化視閾的角度出發,首先分析了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成因,以及危害。然后,結合多年的幼兒教育經驗,提出了干預的具體辦法和措施,希望可以改善學前教育的現狀,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在此基礎上,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文化視閾 學前教育 小學化 成因 危害 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5(b)-0090-02
相關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小學化”程度不斷加劇,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學前教育“小學化”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機械式地對幼兒灌輸小學階段的知識。教學內容與方法沒有遵循幼兒的年齡、個性特點,與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相違背。研究表明,學前教育的“小學化”不僅死板、教條,無法引起幼兒的興趣,而且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了危害。從文化視閾的角度上來講,必須扭轉這種不良現象。那么,造成學前教育“小學化”的成因是什么呢?下面進行詳細論述。
1 學前教育“小學化”的成因
1.1 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日益加劇了人才的競爭。與此同時,受到應試教育傳統觀念的影響,使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愿望更加迫切。很多家長認為,在學前教育階段給孩子施加壓力,有助于促進后期的學習,使孩子快速地成長,并在社會上立足。在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家長對“小學化”的學前教育并不反對,而且給予了一定的支持。部分家長對過早地讓幼兒識字、計算比較反感,但是迫于競爭壓力,也不得不“同流”。
1.2 學前教育資源缺乏
隨著幼兒教育的快速發展,幼兒的數量不斷增加。然而,幼兒園的結構布局還很不合理。尤其是公益性的幼兒園數量很不足,進而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在利益驅動下,市面上逐漸出現了缺乏辦園資質的幼兒園。這些幼兒園在學前教育中,往往只讓幼兒簡單地識字、算數,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另外,作為“賣方市場”的公辦幼兒園,也通過“小學化”的教學方式,使其本園的孩子脫穎而出,以此來增加生源,擴大影響力。
1.3 教師觀念落后,素質不高
當前,學前教育在師資力量方面還很落后,已經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學前教育事業。首先,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待遇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導致教師水平存在很大差異。部分教師并沒有幼兒教師資格證,依然進入了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尤其是在農村學前教育中,很多教師不是幼兒專業畢業,也沒有經過專業的幼兒教育培訓,從而導致學前教育“小學化”部分教師雖然接受過幼兒學習,但是由于缺乏耐心與愛心,甚至將幼兒教育看成一種謀生手段。在這種落后的觀念下,必然降低了教師的素質。
1.4 幼兒園辦園監督機制力度小
學前教育“小學化”與教育行政部門的監督不力有很大關系。鑒于此,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出臺有效的政策,加大幼兒園辦園的監督力度。然而,部分政府在這方面,不但沒有及時扭轉學前教育“小學化”趨勢,并且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在學前教育階段中,開設外語課,反而助長了學前教育的“小學化”。部分政府將縣鎮幼兒園合并到小學中,采用統一管理的方法,也體現了學前教育的“小學化”特點。
2 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2.1 尚未上學就已厭學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學。在樂學的環境下,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快樂地學習,并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這種學習方法,有助于發揮幼兒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未來取得更大的發展。然而,很多家長受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觀念的影響,已經失去了引導幼兒自主構建知識的耐心。反之,以簡單、粗暴的填鴨式方法強制幼兒學習。長此以往,幼兒雖然學到了一些計算、識字方面的知識,然而由于缺乏深刻的認識,再加上心理上的抵觸,逐漸就會表現出厭學的現象。
2.2 壓抑天性,剝奪快樂
順應天性是最理想的學前教育。然而,“小學化”的學前教育則加入了成人的干預,從而打破了原本的教育次序。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導致幼兒早熟,甚至高分低能。除此之外,當學前教育脫離幼兒發展次序后,就會導致天性受到壓抑,進而表現出郁郁寡歡的現象。調查顯示,部分幼兒因為被強迫去幼兒園,經常做噩夢。可以看出,“小學化”的教學方法強加了成人的意愿,將機械式的學習取代了意義學習。長此以往,幼兒的天性不斷被壓抑,導致快樂的童年被剝奪。
2.3 違背生理,損害健康
幼兒年齡比較小,難以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情上。因此,在“小學化”的學前教育中,往往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的現象。研究表明,該現象與大腦生理特點有很大關系。幼兒大腦皮層很容易產生興奮,且不容易抑制。其注意力比較分散,也容易產生疲勞感。因此,長時間強制集中注意力時,就會使大腦處于過度疲勞狀態,進而造成損傷。其次,幼兒新陳代謝速度快,如果長期間在室內靜坐,就會導致大腦缺氧。除此之外,如果幼兒在讀書、識字、計算的過程中,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會出現視力問題,包括近視、弱視等。
3 學前教育“小學化”的解決對策
3.1 尊重幼兒個性發展,消除應試教育的影響
應試教育對學前教育的侵蝕性很嚴重,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必須消除其影響。在學前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積極開展游戲教學,培養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同時,對幼兒家長進行教育,避免將急功近利的思想強加給幼兒,使他們順應天性,自然地成長。
3.2 擴大學前教育規模,建設優質幼兒園
在各級教育中,學前教育的資源非常缺乏。特別是農村幼兒園,更為嚴重。因此,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在學前教育方面的政策、制度,以公益辦園為主,擴大公辦幼兒園的規模,并不斷縮小城鄉學前教育之間的差距。同時,在合理布局的基礎上,保證適齡幼兒都能接受學前教育。除此之外,還要積極建立優質示范幼兒園,加強示范引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3.3 加強學前教師隊伍的建設
當前,很多幼兒園師資力量薄弱,幼兒教師素質參差不齊,降低了學前教育的質量。鑒于此,建立一支綜合素質高、能按照幼兒身心規律教學的教師隊伍已經迫在眉睫。因此,幼兒園必須加強對幼兒教師在學科知識、理論方面的培訓。同時,培養教師在唱、跳、手工、畫等方面的技能。除此之外,還要增強幼兒教師的愛心、耐心,以此來為幼兒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
3.4 加大教育行政部門的監管力度
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督與管理,建立有效的監管評價機制,以此來徹底治理學前教育的“小學化”現象。首先,完善幼兒園教師準入標準,逐步實現幼兒教師持證上崗。其次,引導幼兒園建立自我評價機制,取消幼升小面試,糾正不良的幼兒教育行為。在此基礎上,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4 結語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越來越趨于“小學化”,給幼兒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很大負面影響。鑒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以上問題的原因,以及危害。然后,提出了具體解決的辦法和措施。比如,尊重幼兒個性發展,消除應試教育的影響;擴大學前教育規模,建設優質幼兒園;加強學前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大教育行政部門的監管力度等。希望可以起到參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袁飛飛.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成型的社會因素分析[J].宿州學院學報,2013(3):45-48.
[2] 高桂梅,何元.我國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研究綜述[J].當代學前教育,2013(2):4-7.
[3] 王繽梅.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分歧與評價[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2):77-79.
[4] 嚴仲連,蓋笑松.論治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合理路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