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 姜彥明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14.153
摘 要:近年吉林省地方經濟趨向放緩,就業崗位逐年減少,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在就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主要來源于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的不認可。通過分析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實習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找出改善和提高實習實踐教學效果的途徑。政府、學校、企業應共同合作、創建符合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需求的校內、校外實習實踐基地,提高大學生的實習實踐能力,科學建立學生實習檔案的信息系統,讓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能夠實現充分就業目標,并為用人單位提供可靠的人才數據。
關鍵詞:民辦高校 財務管理專業 實習實踐 實訓基地 雙師型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5(b)-0153-02
吉林省在經過老工業基地振興10余年的高速增長之后經濟步入新常態,進入了轉型發展的關鍵期,2014年以來經濟增長呈放緩態勢,隨之而來的是就業崗位的逐年減少。然而,近年吉林省高校畢業生畢業人數不斷地增長,2016年畢業生人數再創吉林省畢業生人數新高,就業崗位與畢業生需求存在供不應求的狀況,使畢業生就業更加困難。對于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而言,在就業上不僅存在崗位需求緊缺,同時還存在用人單位對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專業能力與實際工作經驗認可度低的狀況,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充分就業。因此,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實習實踐活動對其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實習實踐的意義
大學生實習實踐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要大力加強實驗、實習、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實踐教學環節,特別要加強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重要環節”。[1]對于民辦高校而言,建校時間較短,學校在社會上的認可度較低,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與公辦高校還有一定的差距,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畢業生如何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掙得一席之地,學生的實踐能力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因此,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尤為突出和重要。
財務管理作為一個新興專業,近年發展勢頭迅猛,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經濟形勢越來越復雜,企業競爭、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作為財務管理者,除了面臨組織或個人的生產經營業務外,同時面臨著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財務管理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只能由每個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學生學習只有通過實習實踐的活動和再現創造性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學習。因此,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想要在就業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就應該更加重視和加強實習實踐教學環節,充分地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操能力。
2 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實習實踐存在的問題
2.1 政府和企業不重視,政策法規不規范
當前除了《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廣東省高等學校學生實習和畢業生就業見習條例》 以立法的形式規范大學生實習問題之外,其他文件多數是部門規章和政策,對學生實習內容與管理少有規范。[2]從實習時間來看,由于長期實習會給用人企業帶來額外的經營成本,企業很少接受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長期實習實踐。短期實習又因學生經驗不足,無法接觸與財務相關的實際工作,學生的實踐工作同樣得不到企業的認可,因此,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的校企合作實效性較差。
2.2 實習崗位需求量少,內容單一,專業性符合度低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也就是說,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可以從事企業中與財務活動相關的一切經濟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校企合作的實習實踐過程中,企業將財務管理的學生等同于會計專業學生的實習內容,內容單一,簡單的業務流程,不足以達到專業深度認知的目的。
2.3 實習與學業發生沖突
民辦高校由于辦學資質和資金投入各不相同,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受到很大的局限性,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也與民辦高校自身的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多數民辦高校學生實習都安排在大學的最后一年,但此時也是學生就業的階段,所以,畢業實習對教學實訓改革和學生進一步的專業學習幫助不大,而將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實踐活動安排在二、三年級,又會和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發生沖突。
3 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實習實踐的探索
3.1 校內實訓基地的建立
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實習實踐活動的開展應從校內實習實訓開始,通過校內實習實訓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知,通過實訓實驗課程的學習與操作,教師可以更加有效、且有針對性的指導每個學生的實習活動,并且可以規范實習實踐活動的管理。
3.2 校企合作的平臺
民辦高校的管理機制較之公辦高校更為靈活,在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時可以依托大學生創業園和校園實習生項目,在大的合作平臺上聯合多家企業,促成多專業、多批次的學生實習活動。
3.3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目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在實習實踐環節中實習指導教師多為企業人員,實習內容缺乏系統性,理論指導水平也參差不齊,同時也不能進行有效地約束和管理,因此,學生實習實踐的指導效果良莠不齊。民辦高校應該重視“雙師型”的教師的培養,建立一只理論基礎扎實,業務能力深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學生實習實踐過程中與企業能夠很好的溝通,起到企業與民辦高校之間的橋梁作用,并且能夠整合校內外學生實習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全程指導學生完成大學階段的整個實習實踐教學活動。
3.4 建立科學規范的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實習檔案數據系統
在當今的大數據時代,對于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在校內、校外實習期間的實習表現、成績和學生的個人自然情況的信息統計和存儲尚無成型的數據錄入系統。為了能夠為社會和企業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各吉林省民辦高校都把實習作為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習實訓教學環節更加重視大學生工作能力的培養和職業價值觀的樹立。而吉林省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由于從事的是與財務相關的一切工作,學生的誠信檔案更應真實全面,其中實習實踐活動是誠信檔案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實習檔案數據系統可為學生誠信檔案提供真實、全面的數據,為用人企業在錄用和選拔人才時提供重要依據。
實習實踐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高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就業技能,同時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在促進就業的同時也可培養學生早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參考文獻
[1] 張敏,秦霞.高校大學生實習難題解決方案的探索[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4):152-154.
[2] 張煉,王新鳳.我國大學生實習問題的政策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11(8):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