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予丹
摘 要 隨著近幾年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數量已漸漸增多。由于崗位資源非常有限,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就業需求,使得大學生的就業率大大降低,這是目前國家、社會、高校最為關注的問題。本篇文章就是以大學生“就業難”的成因及對策研究為題,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和應對策略。
關鍵詞 大學生 就業難 成因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86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College Students
YAO Yuda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Faculty of Education Science,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increased gradually. As job resources are very limited, can not meet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employment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greatly reduced, which is the current state, society, the most concerned about the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ause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oblem, analysis of the main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difficult employment;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未來,也關系到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安定。國家、社會、高校都非常關心大學生就業問題,大學畢業生很想擁有一份能發揮自身所學知識的工作,能為自己未來職業生涯帶來有利的影響、實現自身價值的工作,這是所有大學生的完美夢想。但是在現今社會中,卻很難找到滿足大學生需求的工作崗位。我們要先了解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根據相關問題來提高大學生整體就業率。
1 大學生就業現狀
隨著高校的擴招,我國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導致大學生畢業人數也不斷增加。據有關新聞報道,近幾年是大學生畢業人數最多的幾年,已經達到了市場飽和狀態,導致很多就業崗位競爭非常激烈。很大一部分畢業生不能順利就業或是找到滿意的工作,同時還有很多找到工作的大學生,卻沒有成為單位的正式員工,只是簽署了臨時合同,欠缺長期保障。還有少數大學生是因為性別、地域、戶籍等條件被有關單位拒之門外。例如,在一次大學畢業生的招聘會上,應聘大學生人數非常多,但是招聘崗位的數量卻非常少,在場大學生都積極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積極展示自身所長與專業素養,但是最后符合應征要求的人數卻寥寥無幾。有的是因為所學專業與應聘專業不符,有的是因為戶籍所在地不在本地而被有關單位拒之門外,有的則由于專業能力不足而沒有被錄取。這次招聘會被錄取的人數非常少,而招聘單位也沒有招到相應的人才。
2 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2.1 市場資源需求因素
有很多大學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工作之后對當下工作不滿意而自愿失業。有的是因為工作后發現不符合自身需求,覺得無法實現自身價值,想要謀求更有發展前途的崗位;有的是因為自己的付出與得到不成正比,對薪資報酬方面不滿意,想要去薪資較高的工作單位。但是他們卻忽視了現今就業難的問題。就業難還有國家經濟發展方面的因素,我國企業在不斷快速發展中,會引進更高端、更先進的技術設備,這樣就需要很多相關專業技術人才,企業運作結構的改變,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導致部分大學生失業。
2.2 大學生自身的因素
大學生就業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出自大學生自身。其一,大學院校招生數量比較多,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不是太高,有些高校整體教學水平比較低,再加上大學生欠缺良好的學習能力,導致在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知識儲備量不足,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進而失去就業機會。其二,學生對自我的定位不明確,把就業目標定得過高,不愿意從基層做起。這會導致學生對工作單位不滿意,失去就業機會。其三,很多大學生沒有與時俱進的就業觀念,總想著找到一份工作干一輩子,卻不知應該先就業,先積累經驗。再就是學生普遍缺乏創新思維能力,缺乏終身學習的意識,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導致學生就業比較艱難。
2.3 學校及社會因素
有些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缺乏相應的就業指導,導致大學生盲目就業。也有少部分大學生是因為性別、地域、戶籍等問題無法順利就業。隨著我國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每年提供的崗位數量卻非常有限,要解決好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需要學校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提出良好的應對措施和解決辦法,實現大學生全面就業的良好目標。
3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相關策略
3.1 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大學生就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幫助,要為大學生創建公平、公正、公開的就業競爭環境,在競爭中提高大學生對社會的全新見解。相關政府部門和有關地區也要調整產業的結構,建設自主創新企業,增加相應的就業崗位。并且要多鼓勵大學生進入基層工作,從小事做起,不斷磨練自己,為將來更好的就業機會奠定基礎。我們更要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改變傳統就業理念,相關政府部門也要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信心。例如,國家開始大力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有很多大學生也走上了這個道路,他們通過相關政府部門的幫助,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很多學校學不到的知識,也積累了很多經驗,證明了自身的價值。自主創業不僅提高了的就業率,還提供了一些工作崗位,刺激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同時,用人單位也要樹立良好的用人觀念,改變以往不切實際的人才高消費觀念,多培養相關專業型人才,為企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2 提高大學生自身能力
大學生在校期間,要增強自身文化素養,建立正確的職業目標和人生規劃,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術能力,培養良好的品德素質。大學生在校期間要做到合理有效的計劃,要增強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積極參加社會組織活動,與社會發展共同進步,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專業型人才。例如,學生A和學生B是一同進入某所大學學習,學生A很明確自身的人生規劃,通過自身的愛好和興趣做好就業規劃,并且在校期間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水平,提高自身品德素質,在業余時間參加社會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學生B則與學生A剛好相反,來到大學后并沒有著急去學習,而是整天無所事事,有時根本不去聽課只在寢室打游戲,白白浪費四年時光。待到他們畢業時期,學生A因為綜合成績好,專業技術能力強,被一家知名公司所錄取。而學生B則是處處碰壁,由于欠缺專業知識,沒有公司錄用他。所以,大學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能力,為未來就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3 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
高校是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重要場所,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不斷增強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能。高校教學內容也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要設定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要不斷的監督和評估學生學習質量。高校要培養不同類型的專業型人才,并且要對學生進行就業方面的指導,讓學生可以了解社會需求,根據社會需求來改進自己。高校在傳授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以后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高校要與相關企業多加聯系,在大學生需要找工作時,給學生提供相關信息,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高校也可以與有關用人單位進行溝通,為相關單位定向培養應用型人才。還可以定期開展招聘會,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大量就業信息,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機會。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幾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非常嚴峻,給國家、社會、學校、家庭都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從不同方面進行分析并且提出良好解決辦法。大學生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在擇業過程中充分展現自身優勢,大學生也可以通過自主創業來提高就業機會。大學生就業問題關系到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國家、社會和學校要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增加就業崗位,良好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何曉麗.大學生就業能力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0(4):36-38.
[2] 陳水昌.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思路和對策[J].北方經貿,2012(9):59-61.
[3] 王德文.中國就業形勢變化與未來展望[J].光明日報,2010(5):235-236.
[4] 張函.淺析大學生就業問題及應對措施[J].教研教改,201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