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迪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們開始觀察高管政治關聯融于企業內部進而影響公司業績的作用機理。以產權性質為起點,梳理和總結高管政治關聯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為進一步探究高管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關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管政治關聯;企業績效;產權性質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3.034
1 引言
政治關聯,作為制度不健全環境下企業實體與政府機構的一種非正式制度聯系,廣泛存在于國內外市場。無論是發達經濟下法律較為健全、機制較為完善的資本市場,還是制度落后、政府干預程度較高的資本市場,都普遍存在政治關聯的現象。與政治關聯有關的研究已然成為國內外學者們熱議的焦點,并逐步形成新的研究視角應用于公司治理、公司金融、制度經濟學等領域。企業的政治關聯是通過具有政治背景的高管發揮作用的,本文所探討的高管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實質是公司治理與政治經濟領域的綜合,是跨學科的一個研究領域。由于國內外經濟體制、發展程度、法律完善程度不同,有關方面的研究結論存在差異。在我國,高管政治關聯機制多而復雜,企業在不同產權環境下呈現出不同的績效反應,國有企業通常表現出較差的公司治理和績效反應,而民企則通過高管政治關聯開展尋租行為或是獲取各項優惠便利條件從而為企業創造價值。本文希望通過梳理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于高管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的文獻,分析不同產權環境下的影響機理,為進一步研究高管政治關聯、高管行為與企業績效提供一些思路。
2 高管政治關聯的界定
對于政治關聯概念的界定,國內外學者們各持己見,未有統一的概念。最早提出“政治關聯”定義的是Krueger,他提到政治關聯是企業與政府機構建立的一種親密而穩定的長期聯系,企業家會試圖說服政治家開展尋租活動,從而顯著降低成本并獲取經濟利益。目前政治關聯的界定大致可劃分為兩類,一是通過公司的某些特征(如政治捐贈、國有股比例、公司的地理位置等)確定;二是將高管自身所具有的政治聯系作為企業的政治聯系,這是本文所關注的高管政治關聯,其中又區分為兩類:(1)企業的高管(董事長、實際控制人、大股東、總經理等)與政府職能部門之間建立的聯系;(2)企業高管與政府高官之間建立的聯系。Faccio(2006)研究發現,若企業高管與政府官員之間存在密切聯系,或本身即為政府高官,那么該企業就是存在政治關聯的。國外的學者對我國這一轉型經濟國家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Fan等(2007)認為,高管是否有政治背景是判斷高管政治關聯存在的關鍵。類似的,國內學者也通過這類方法進行區分,唐松和孫錚(2014)在衡量政治關聯對高管薪酬及企業未來經營績效的影響時,界定企業存在政治關聯即公司高管目前/曾經擔任政府、軍隊職務或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杜興強等(2011)中將政治關聯定義為董事長或總經理曾經或現任黨委(含紀委)、政府、人大或政協常設機構、法院、檢察院任職。
綜上,本文界定政治關聯是指企業實體與政府機構或官員建立的一種隱形政治聯系。企業的高管(董事長、總經理、董事等)現在/曾經就職于政府職能部門或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那么這家企業就是具有高管政治關聯的。
3 不同產權性質下高管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關系
在梳理國內文獻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高管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的關系會受到產權性質的影響,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高管政治關聯的形成方式和作用機理存在差異。區別不同產權特征因素下的政治關聯影響是十分必要的(賀小剛等,2013),若不予以區分直接考察高管政治關聯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程度,可能會出現有差異、甚至是相反的結論。因此,結合我國特殊的制度背景,本文將對不同產權性質企業(國有和非國有)高管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關系的有關文獻進行梳理與總結。
3.1 國有企業高管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關系
一般而言,國有企業高管政治關聯是通過政府部門委派政府官員擔任企業高管形成。目前有關國有企業高管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研究文獻并不多,學者們因研究角度各異而得出正、負不同方向的結論。
政治關聯在國有企業扮演“掠奪之手”的角色,對公司業績有負面影響(吳世農和王慶文,2008)。Fan等(2007)以我國IPO上市公司(絕大多數是國有企業)為樣本,研究發現中國上市公司高管擁有政府背景不僅沒有增加價值,反而因其追求私人利益和政治目標導致經營業績的下降,致使公司價值受損。胡世明等(2012)對我國電力、煤氣、水務上市公司研究后發現,總體上國有企業高管政治關聯具有負向價值效應,主要集中于國有控股公司。陳維等(2015)發現,政治關聯帶來的扶持政策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優勢,降低了企業績效。此外,政治關聯會降低投資效率,而投資效率與企業績效呈正向關系,投資效率下降,企業績效的提升難度加大(chen等,2011)。政治關聯降低了高管薪酬與公司業績的敏感性(劉慧龍等,2010),唐松和孫錚(2014)以2001-2011年國有企業為研究樣本發現,政治關聯公司的高管普遍獲得較高的薪酬,但在國有企業中,由政治關聯導致的高管超額薪酬與公司未來的經營績效呈顯著負相關關系。
相反的,也有學者提出政治關聯支持了企業的發展,對企業的績效有正向作用。例如曲亮和任國良(2012)研究發現國有企業高管的政治關系明顯地促進了國有企業利潤的提升,對國有企業的績效有正向作用。
綜上分析,在國有企業中,高管政治聯系能否顯著改善企業績效、提升企業價值并沒有明確的預期。在股權結構上,國有企業與政府有著天然的聯系,有時難以區分企業提升的績效和額外利益是來自于由高管影響力所建立的政治關聯還是國有企業控股股東的政府背景。具有高管政治背景的國有企業受到更多的政府干預,需要承擔保證就業、維持社會穩定等社會目標,其公司的業績指標就難以反映企業高管的努力程度和貢獻程度,高管有可能會忽視績效而尋求政治發展。當然,也有國有企業因政治關聯獲得創新資源、融資便利等優勢而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以往的研究中并沒有厘清高管政治關聯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內在作用。高管在利用政府關系尋求本企業乃至私人利益的時候,對資源配置產生了何種的影響,是否阻礙國有企業的發展、損害企業的效率,何種情境下扮演了“掠奪之手”或是“支持之手”的角色仍然不得而知。
3.2 非國有企業高管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關系
盡管我國目前正逐步的推進市場化進程、深入市場化改革,但濃厚的政府制度背景仍然影響著經濟活動的運轉,在資源配置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我國,政治關聯十分普遍,企業往往會采取與政府建立這種隱形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來獲取有效的政治資源,為企業帶來價值。與國有企業不同,非國有企業的高管委任是由企業自主決定的。為了滿足企業利潤最大化、創造企業價值的目標,企業往往會考慮聘任高管(已卸任的政府高官)或高管自身尋求政治關系(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方式。只有當高管獲取的經濟資源能夠給企業帶來一系列的優惠條件,諸如稅收優惠、融資便利、政府補貼、低進入壁壘等,并有效提高企業的績效,非國有企業才會考慮聘任政治關聯的高管。
事實上,政治關聯與非國有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直至目前,政治關聯與非國有企業績效的關系仍不明晰。一些研究發現政治關聯顯著提高了企業績效。曾萍和鄧騰智(2012)對國內外學術界的33篇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的文獻進行Meta分析后發現,在我國,政治關聯對企業價值和部分財務績效指標都有顯著的正面影響。田利輝和葉瑤(2013)在比較相同負債率的企業時發現,政治關聯和企業績效總體上呈現正相關關系。唐松和孫錚(2014)得出政治關聯對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未來經營績效存在差異。在非國有企業中,政治關聯導致的超額薪酬與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呈顯著正相關關系。Li等(2007)對中國民營公司的研究發現,黨員身份與公司業績有正向關系。
另一些研究卻表明政治關聯與績效之間沒有顯著的關系。潘紅波和余明桂(2008)發現在控股股東資金占用的情況下,政治關系對公司績效的影響不顯著,政治關聯的存在不僅出于政治資本投資的需要,而且是控股股東利益輸送的需要。肖浩(2011)實證發現直接上市民營公司對公司價值沒有顯著影響。
還有一些研究則發現政治關聯的存在降低了公司績效。鄧建平和曾勇(2009)認為,民營企業的政治關聯程度越高,企業的經營效率越差,但隨著政府干預程度的減弱和法律保護程度的提高,這種負面效應將會有所減弱。鄧新明(2011)實證發現,具有政治關聯的企業多元化與公司業績關系呈“逆L型”。肖浩(2011)研究表明,雖然不同類型、不同上市方式的企業,政治關聯對于他們的影響的形成途徑和動機都不同,但總體上政府干預與企業政治關聯都給企業帶來了價值上的損害,制度環境的完善則能夠減輕這種負面效應。
以上觀點表明,盡管政治關聯是有價值的,但是政治關聯能否改善非國有企業的經營績效,研究仍然沒有明確的結論。筆者認為,除了外部制度環境因素影響外,政治關聯是否以及如何影響企業績效還可能受到了企業自身的內部行為與能力的影響,因而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考慮添加企業自身特點及內部行為這一影響因素來研究政治關聯與績效的關系。
4 結論
政治關聯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世界性的問題。政治關聯對企業績效能帶來怎樣的影響,學者們并無統一的定論。一些研究發現政治關聯能為企業帶來融資便利、政府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的經濟利益,從而增加企業績效,提升企業價值。但是,另一些研究認為擁有政治背景的高管為了尋求政策性的社會目標或是私人利益而損害企業價值,抑制企業發展。本文通過梳理國內外學術界有關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關系的文獻,發現有關政治關聯的學術成果較多,但目前仍存在以下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究:(1)政治關聯概念不統一,學者們根據自身的研究角度來選擇政治關聯的度量方法,但不同度量方法適用范圍不同,如何結合研究樣本的實際情況并盡可能明確地度量政治關聯程度是未來需要關注的一個方面;(2)產權性質對觀察政治關聯與企業業績相關關系具有重要的影響。在研究樣本上,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選擇上市民營企業,而較少關注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天然具有政治關聯,其作用機制可能更為復雜,有待進一步的研究;(3)除了產權特征外,制度環境、行業類型以及企業內部行為能力等可能在政治關聯影響企業績效的過程中發揮作用,政治關聯自身的特征可能也是解釋政治關聯影響企業績效的一個因素;(4)以往的研究主要通過收集二手數據、建模的實證方法來檢驗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的關系,未來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實地研究等方法,更直接地反映企業政治關聯對企業績效的動機和作用機制。
參考文獻
[1]Krueger,A.O.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4.
[2]Faccio,M.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96(1):369386.
[3]Fan,J.P.H.Politically-connected CEOs,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ost-IPO Performance[Z].
[4]唐松,孫錚.政治關聯、高管薪酬與企業未來經營績效[J].管理世界,2014,(5):93105.
[5]杜興強,增泉,杜穎潔.政治聯系、過度投資與公司價值——基于國有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金融研究,2011,(8):93110.
[6]Faccio,M.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Corporate Bailouts[J].Journal of Finance,2006,(61):25972635.
[7]羅黨論,劉曉龍.政治關系、進入壁壘與企業績效——來自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09,(5):97106.
[8]陳維,吳世農,黃飄飄.政治關聯、政府扶持與公司業績——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家,2015,(9):100107.
[9]Li,H.,Zhang.Why Do Entrepreneurs Enter Politics?Evidence from China[J].Economic Inquiry,2006.
[10]吳世農,王慶文.政治關系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基于中國上市公司政治影響力指數的研究[C].中國第七屆實證會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8:744758.
[11]胡世明,杜濱,李菲菲.轉型經濟下國有企業政治關聯對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2,(5):3946.
[12]劉慧龍,張敏,王亞平,等.政治關聯、薪酬激勵與員工配置效率[J].經濟研究,2010,(9):2932.
[13]曲亮,任國良.高管政治關系對國有企業績效的影響——兼論國有企業去行政化改革[J].經濟管理,2012,(1):5059.
[14]曾萍,鄧騰智.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關系的Meta分析[J].管理學報,2012,(11):16001608.
[15]田利輝,葉瑤.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促進還是抑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視角的分析[J].經濟科學,2013,(6):80100.
[16]肖浩.政府干預、政治關聯與公司價值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
[17]鄧建平,曾勇.政治關聯能改善民營企業的經營績效嗎?[J].中國工業經濟,2009,(2):98108.
[18]鄧新明.我國民營企業政治關聯、多元化戰略與公司績效[J].南開管理評論,2011,(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