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新宇

摘 要:隨著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更加迅猛,從早期的GIS(地理信息系統)發展到現在的智能化,一體化,可以說,當前我們生活在地理信息的時代。GIS所依托的三門科學:地理科學,測繪科學,計算機信息科學都有很大程度的發展,使得GIS技術更新就顯得順理成章。那么,對于GIS實驗教學也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針對目前高職GIS學科教學的情況,列舉出幾點GIS實驗教學的幾點說明,希望讀者有所啟發和收獲。
關鍵詞:GIS;GIS實驗教學;GIS實驗設備
目前,高職實驗教學的比重越來越大,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有獨立的實訓中心,那么,GIS的實踐教學也取得相應的發展,而不是單單過去的簡單的數據處理,相關科學的進步發展(測繪科學),從傳統測繪向現代測繪發展,各種各樣的現代智能化測繪設備的出現使得數據來源變得更加方便,大大的推動了GIS的發展,使得GIS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所以,探究GIS實驗教學的模式方法就更加重要,好的模式方式方法會使得實驗教學更加有效[1]。
一、實驗教學模式
對于高職GIS實驗教學目前主要模式為:相關專業軟件操作,以練帶學的模式,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控制理論教學的比例,過多的理論教學會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理論教學又不可不教,簡單的理論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再進行實踐教學就會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相關知識點,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不是一味的理論教學,使得學科教學僵化,讓學生多接觸一些目前主流的前沿技術,擴寬眼界。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不是簡單的分發數據給大家完成就可以,而是對學生采用分組教學實驗模式,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也可以使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互相學習提高。對分組學生所完成的作品進行展示講解,哪里不足,哪里值得表揚,一一及時進行分析說明,這樣不僅可以鼓勵學生更加積極進步,也可以及時更正學習過程中的陋習,摒棄傳統簡單布置任務的環節,如果只是布置任務,那么就會使學生麻木,甚至會產生抄襲作業應付了事的現象,這樣進行分組剖析就不會產生這種后果,也是對學生的一種無須的約束。當然,并不是所有傳統的方法都不可取,其中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相關考核,現在我認為考核一直是很好的加深學習效果的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能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印深刻。
在其他方面鼓勵學生參加全國GIS大學生技能比賽,用比賽來帶動學科發展,提高學科發展的知名度,為學生開放實驗室,使教學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大。另外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做到細化學科知識,整合知識案例分析。比如:在進行GIS空間分析實驗時,不僅僅單純的進行如緩沖區分析的操作,要深挖數據來源,從數據來源入手,要求學生利用測量儀器(全站儀,RTK等)自己動手測量野外一手數據,并進行如數字化測圖內業處理,通過專業繪圖軟件繪制地形圖,在導入到GIS空間數據庫中處理、保存、管理。最后通過GIS專業軟件(如:ArcGIS)進行編輯處理,最后才是空間分析操作,出圖。這樣不僅使學生知道實驗的全程,還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使實驗教學更加立體化。鼓勵學生用Web地圖,用功能,用模板,做開發,大家一起分享,提升地理應用能力,達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目的。
二、GIS實驗數據選擇
當前,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也不斷更新,與GIS相關技術也向著智能化發展,所以對于實驗教學的數據選擇也尤為重要。數據的選擇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復雜,又不能太陳舊,要與時俱進,多找一些目前社會的主流數據。比如:百度地圖,谷歌地圖,三維街景圖,高德地圖以及智能手機APP相關數據。這樣可以更好的使學生產生興趣點,學生對于每天用的智能手機知道一些APP程序是怎么開發出來的。實驗數據要切合實際,如讓學生親自動手測繪本學院的地形圖,或者無人機航拍圖等,如圖2-1,2-2(本學院的無人機航拍圖)。這樣就會大大的加深知識的理解,因為就是我們身邊的實際數據,學生掌握起來也會更加有概念,更直觀。另外注重學生與其他學科聯系的培養,如基于DEM數據和三維數字城市模型采用坡度、高程、緩沖區分析等,GIS分析進行綜合防災規劃,包括抗震減災規劃、地質災害防護規劃、森林火災防護規劃、洪水排澇規劃、避難場所規劃等。如日照陰影分析:計算出樓宇的剪影區、影子體積和影響范圍、用于樓宇設計、綠化規劃。實例教學是GIS實驗數據選擇的關鍵。
三、實驗室的建設
對于大部分傳統GIS實驗教學而言,往往是沒有一個特定的實驗場所,大都是與計算機測繪等學科共用實訓室,這是非常不利于學科發展和實驗教學的,不僅會使學生產生沒有專業感,也會使實驗教學大大折扣。實驗室建設大體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基礎設備:實驗基地的建立要求專業軟硬件齊備,比如軟件部分:需要擁有主流的GIS軟件ArcGIS,SupMap,以及各種相關地理數據處理模塊等,軟件使用要結合社會的實際需要,不能使用實際工作中幾乎使用不到的軟件,致使學用脫節。在進行相關專業實驗室建設之前,做好企業調研工作,為我們選取合適的軟件提供科學依據,使我們畢業的學生很快的就能融入公司的實際工作中。硬件部分:需要裝有獨立顯卡的計算機設備,并且要配備相關的立體成像眼鏡等設備,方便我們進行大數據處理,分析等實驗,這樣有助于學生課余時間進行數據處理分析等試驗[2]。
2.相關設備:GIS是地理科學,測繪科學,計算機科學的綜合學科,因此,要發展好GIS學科,必須要對相關的一級學科進行發展,擁有相關的測繪設備,如高精度全站儀、電子水準儀、RTK、手持機、無人機攝影測量等設備,高效能的計算機設備,使得學科之間密切聯系起來。如無人機攝影測量為GIS實驗教學提供前提數據,全站儀數字化測圖提供原始數據等,不能孤立GIS學科,要掌握學科之間的密切聯系,孤立的學習會影響學科發展。
3.外延設施:建立相關的輔助設施,另外實訓基地要注意產教結合的模式,要密切聯系相關測繪公司,如成立相關企業工作室,實訓培訓基地等,使學生擁有雙重身份,一邊是學生,一邊是員工,這樣能更好的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場所,能更快更好的適應企業文化,提前做好工作準備,鍛煉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盡早的接觸公司運作方式方法,提升辦事能力,讓學生擁有競爭力。
四、GIS實驗教學問題
對于目前GIS實驗實訓教學所制約發展的問題,影響實驗實踐教學的因素,大致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1.GIS數據偏少:對于大多數接觸過GIS的人都知道,數據是GIS的項目的靈魂,一個GIS項目基本上70%以上的成本在于數據。那么,數據的獲取就顯得格外重要。目前GIS數據主要來源是:野外測繪、遙感攝影、地圖數據等。但就目前GIS實驗教學數據來源大都是野外測繪數據,野外測繪數據一個重要問題是:數據采集周期長,成本較高,影響了GIS實驗教學的效果。另如GPS數據往往采集精度不是很高,作為實驗數據也會影響操作效果。
2.GIS實訓基地缺少:實訓基地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門學科的發展程度,對于目前高職GIS教學應該偏重實踐教學,那么,就要求擁有完備的實訓基地。如外業實訓場地、內業數據處理中心、虛擬現實實驗基地等,為學生提供一套完善的實習實訓場所尤為重要[3]。
3.GIS實驗設備缺乏:工科學科的教學發展是比較依賴實驗設備的,擁有多種實驗設備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完成相關實驗時要充分利用儀器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如野外的三維激光掃描設備掃描點云成像,無人機攝影測量的飛控成圖,架設GORS基站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獲取數據的來源。學生看過,用過就不會產生陌生感,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好的適應社會。
五、結束語
本文就GIS實驗教學模式,教學數據的來源選擇,以及教學設備的準備,還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相關的闡述與分析,雖然解釋方面不是很全面,但恰恰是目前GIS實驗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最主要的問題。總之,良好有序的實驗教學是學科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使學生快速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要更好的發展好GIS學科,首先要對GIS實踐教學做好充分準備、研究、實施,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實驗效果。
參考文獻:
[1]郭紅,李雁.開放性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26(8):130-132.
[2]任金銅,張鵬飛,左太安.基于開放實驗室的地理科學專業GIS應用技能培養[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5(8):47-49.
[3]蘇丹丹,費龍,程彬.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建設探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10):75-77.
(作者單位: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