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 楊孝芳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被逐步推廣,并廣泛應用于經絡腧穴學課程教學中。但是,終結性評估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順利進行。因此,對于形成性評估體系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形成性評估的內涵,具體分析了形成性評估體系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中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進而提出一些形成性評估體系建立與實施的措施。
關鍵詞: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形成性評估體系;
中圖分類號: G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5(a)-0000-00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經絡腧穴學課程教學在教學評估方面時常采用總結性測試的方法。從一定程度上講,這種評估方法所得出的期末考試成績可以說是評價學生學業的唯一依據,而教學檢查與評估的重要手段與內容也主要是試卷管理與成績管理。但是,由于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具有特殊性,這種終結性評估方法已不能滿足其教學發展的要求。因此,形成性評估體系是否具有可行性與必要性已成為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重點研究的內容。
一、形成性評估的內涵
所謂形成性評估,指的是對教學過程做出的價值判斷[1]。與終結性評估不同,形成性評估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形式多樣的手段,注重的是教學過程,其目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診斷、矯正,屬于定性分析。
二、形成性評估體系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中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一)形成性評估體系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第一,持續性。與教學結果相比,教學過程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階段,具有持續性。而形成性評估又是關注教學過程的評估。因此,形成性評估也具有持續性的特點。在經絡腧穴學教學中,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可能進行全程監控。但是,還是有必要對經絡腧穴學教學進行過程監控的。因此,評估者應按照經絡腧穴學人才培養方案及其相應的學科學習特點,對于不同時期的教學重點與學習任務,制定相應的目標與要求。相交于終結性評估,形成性評估操作較難,它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發展過程,是有一定的時間跨度的[2]。從經絡腧穴學教學來看,它是有一定的時間跨度的,需要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評判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目標。因此,形成性評估若要保持持續性,需要評估者更多的關注與投入。
第二,互動性。從一定程度上講,師生互動有利于實現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統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因此,可以說,形成性評估的過程就是師生的互動過程。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中,強調在學期授課前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選出每組的小組長,由其負責帶領小組成員查閱資料、安排小組討論并及時做好相應的記錄[3]。從一定程度上講,這就為學生在課堂分析與討論過程中與教師與其他同學之間的互動奠定了基礎。在在課堂分析、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教學質量。因此,采用形成性評估體系是符合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需要。
第三,反思性。作為進行診斷的必要環節,反思對形成性評估起到了重要的決定作用。通過反思,學生能夠及時的改善學習方法,有效控制學習過程,而教師能夠改進課堂教學行為,調整教學方法。由形成性評估的內涵可知,它強調“以人為本”,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更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中,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符合素質教育改革的主體潮流[4]。由此可知,兩者具有相通之處,形成性評估體系具有可行性。
(二)形成性評估體系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中應用的必要性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終結性評估體系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已滿足不了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發展要求。
首先,終結性評估方法不科學。長期以來,總結性評估時常采用一次性檢驗的方法。通過對評估、測試和測量的關系分析可知,測試是是測量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所有手段;測量僅僅是一種評估手段,而不是所有手段;評估的內涵大于測試的范疇,并不是所有的測試都符合評估的要求。在多數情況下,對于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來說,一次性測驗就是總結性測試。在實際教學中,課程終結性測試多為期末考試[5],學生的學業也主要是其考試成績,分數依舊決定了學生的終身。
其次,測試的負面影響較大。一般情況下,測試的反撥效應具有后效性、隱形新、潛在性等特征。由此可知,教育工作者應進行反思。但是,就目前來講,在高校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實踐中,相關教育工作者并沒有對測試的相關問題予以足夠的關注與研究。事實上,測試的負面反撥效應更加復雜,遠遠大于教學的范疇。比如,在教學測試中,教師主張推行題海戰術,影響了其自身的教學質量,不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最后,測試脫離了教學實踐。據了解,現行的經絡腧穴學測試手段難以滿足其教學實踐的要求。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逐漸被用于經絡腧穴學課程教學中,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現行的測試手段難以確保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測試效度,無法實現測量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不利于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三、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中應用形成性評估體系的構建措施
(一)在教師方面
第一,作為評估的參與者、主導者、研究者和策劃者,教師應及時更新測試觀與人才觀。具體來講,一是教育工作者應發揚勇于開拓與創新的精神;二是要提高改變人們評估行為的能力;三是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五是應跟進時代的發展要求。
第二,提高教師的責任心與道德感。形成性評估作為教育行動研究,具有主觀性、公開性與互動性的特點。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中,為建立形成性評估體系,并確保其順利實施,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責任心與道德感。此外,還應建立健全相應的鼓勵教學機制,發揚教師全心全意投入教學的精神。
第三,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與理論基礎。一般來說,教師作為教學者與研究者,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與理論基礎。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中,形成性評估體系的建立與實施,同樣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與理論基礎。其中,理論基礎應包括評估理論、研究理論和測試理論三個方面。
第四,提高教師行動觀察與反思能力。近年來,我國在質的研究中十分重視行動研究。從一定程度上講,教育行動研究源于反思教學模式,是一種教育思想與方法,強調對實際教學的反思,有利于促進教育教學的健康發展,因此,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中,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行動觀察能力,在行動中進行反思,以促進形成性評估的建立與實施。
第五,提高創新能力。為實現形成性評估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改進教學需要教師進行反思。在形成性評估中,作為一種相互建構的關系,手段和目的具有靈活性,可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進行調整。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中,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形成性評估體系的建立與實施,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科學收集、整理、分析學生的學習信息,進而調整教學行為,改進學習過程。
(二)在學生方面
第一,學生應自覺參與、自我負責。由形成性評估的內涵可知,其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基礎上的。因此,學生應具備自覺參與與自我負責的意識。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中,為建立并順利實施形成性評估體系,一是學生應適應自身在教學中的角色轉變,扮演主動自查、自評的角色;二是教師應進行合理引導與輔助,幫助學生養成自覺性習慣;三是為確保形成性評估的公開性與透明度,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自覺參與性;四是評估者應制定科學的、明確的階段性目標與要求,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五是學生應進行自我檢查、自我評價與自我反饋等訓練,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
第二,應加強整形互動與民主合作。從一定程度上講,形成性評估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師生互動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提供資料與數據;(2)設計與實施教學計劃;(3)制定并完成教學任務;(4)進行測試與訪談;(5)組織一系列評價活動;(6)參與教學評價與反饋。此外,師生有效互動的前提是應建立民主合作的關系。因此,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中,為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促進形成性評價體系的順利實施,一是教師應樹立良好的榜樣,端正教學態度,規范教學行為,保持良好的人格形象,充分發揮其自身的模范作用;二是學生應真誠的進行合作,有效地提供相應的資料信息;三是應拓寬師生之間的互動渠道,獲取學生的信任。
四、結語
總之,形成性評估體系能夠彌補終結性評估體系的不足,能夠轉變師生的角色,使他們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而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是符合現代素質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的,十分強調“以人文本”,也注重轉變師生的角色,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由此可知,形成性評估體系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中具有可行性與必要性。此外,為促進形成性評估體系在經絡腧穴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中建立與實施,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丁錦麗,楊朝綱,程艷香,王曉航. 醫學生臨床實習中形成性評估體系的探討[J]. 西北醫學教育,2013,04:835-837.
[2]丁錦麗,楊朝綱,程艷香. 婦科臨床實習過程中形成性評估體系的應用及研究[J]. 西北醫學教育,2014,03:610-612.
[3]王曉燕,湯繼芹,英振昊,張永臣. PBL教學法在《經絡腧穴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 中國針灸,2015,02:176-178.
[4]劉榮,諸葛建. PBL教育理念在經絡腧穴學教學中的運用[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0:146-147.
[5]王艷杰,李冰,張海峽,呂選民,黃泳. PBL教學法在《經絡腧穴學》教學中的實踐[J]. 中醫藥導報,2012,08: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