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蒲公英(學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品種繁多,有效成分復雜,有悠久的用藥歷史而且是近幾年人類應用較多的一種中草藥植物,有多種藥理活性,具有很好的開發潛能。在我國分布廣泛,所以多用于醫學范疇,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本文對其藥理活性進行綜述型總結。
關鍵詞:蒲公英 藥理活性
中圖分類號:R2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1(a)-0000-00
1. 引言
蒲公英別名蒲公草、地丁、黃花地丁、黃花三七、蒲公丁等。遍及全國各地的山坡草地、路邊、曠野、河灘等地【1】。蒲公英作為常見中草藥,記載于古代多種書籍中,從中可以了解到在人類文明史早期人類就開始利用蒲公英作為一種藥物治療疾病。2010版《中國藥典》中將蒲公英收錄此中,在蒲公英花初開時對其進行采挖,去除雜質,清潔干凈曬干便可入藥。蒲公英化學成分復雜,功能也多樣化,主要包括清熱解毒,消除散結,利尿通淋等功效。
2. 藥理活性
2.1 抗炎作用 炎癥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病理過程,可引發機體內多種反應,例如紅、熱、腫、痛,嚴重的炎癥反應可危及性命【2】。用中草藥蒲公英來抵抗抗炎作用具有較低的不良反應,對人體幾乎無害。研究表明,蒲公英的乙醇提取物可部分抑制角叉菜膠導致的大鼠足跖腫脹【3】。Kim等[4 ]研究得出了蒲公英葉子提取物對中樞神經系統具備較強的抗炎活性。袁勇[5]等研究表明,蒲公英與葛根芩連湯連用有協同抗炎癥的作用,且實驗表明其不良反應較小。
2.2 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人體的抗氧化體系是一個擁有完善和繁雜功能的系統,如果機體抗氧化的能力較強,則表明人體本身就更健康,壽命也會增加。目前國內外對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已經逐漸趨于成熟,陳景耀[6]等人研究了蒲公英的抗氧化活性, 結果表明蒲公英中的一些化學成分擁有較強的清除活性氧的作用。 通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蒲公英多糖擁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藥用蒲公英花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對羥自由基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體現出其抗氧化作用。
2.3 抗腫瘤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蒲公英可以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臨床用于治療腫瘤安全指數較高。蒲公英根部富含多糖,研究發現多糖不僅具有抗氧化作用,也具有抗腫瘤作用,有人認為其機制和香菇多糖類抗腫瘤作用機制是相仿的。另外研究表明,近年來實驗研究也從體外研究抗腫瘤作用機制轉至體內抗腫瘤作用機制,因此可知蒲公英同時具有對體內、體外腫瘤細胞生長的抑制作用〔7〕。
2.4 抑菌作用 蒲公英作為一種天然抑菌物質其抑菌作用很普遍,對多種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具有無毒無害等優點。王曉英 [8]經過研究得出蒲公英中黃酮可致細胞代謝紊亂直至死亡,從而起到抑菌作用。由于不同的抑菌劑有不同的抑菌作用,因此聯合應用可能使其抑菌效果發揮最大功效,張強等[9]將殼聚糖和蒲公英聯合應用,結果顯示聯用后二者還可分別發揮自身的抑菌作用,但抑菌活性明顯增強。
2.5 抗高血糖作用 蒲公英多糖除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以外還有較強的降血糖作用。Hussain I等[10]在體外測試了蒲公英的乙醇提取物對INS- 1 細胞釋放胰島素的影響,結果顯示在40g﹒mL -1時,觀察到蒲公英乙醇提取物有促胰島素分泌的活性。
2. 6 抗胃損傷作用 蒲公英有清熱潤胃,消炎止痛,藥性輕靈,清熱而不傷胃等特征,但藥理機制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通過查閱近年來文獻發現,蒲公英還有抗幽門螺旋桿菌及保護腸胃的功能。蒲公英對消化系統的作用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腸之間,可增強家兔離體胃、十二指腸平滑肌的收縮力〔11〕。研究表明,蒲公英與其他中草藥配伍可減輕大鼠胃黏膜損傷作用,且作用大于單方面使用蒲公英抗胃損傷作用。蒲公英可入菜,味苦,但有較好的健胃作用。
3. 結語 蒲公英品種繁多、資源豐富、有效成分復雜。因其可用于多種疾病的臨床治療,新的藥效又不斷被發現,可以治療多種炎癥、胃病、高血脂、延緩衰老等癥狀,目前我國已利用這一資源加工制成了多種保健品。我們應結合蒲公英的各類有效成分及其藥理作用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與開發,生產出值得我們信賴的綠色的理想資源。
參考文獻:
[1] 龔祝南,張衛明,劉常宏,等. 中國蒲公英屬植物資源[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3,20(3):9-11
[2] Berta García,Carolina Larrazabal,María Pearrocha,etal. Pain and swelling in periapical surgery. A literature update[J]. 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2008,11 ( 13 ) :E726- E729.
[3] 姜楠楠,張艷楠,任婷,高原. 蒲公英的藥理作用與開發進展[J]. 新經濟. 2016.
[4] Kim H M,Shin H Y,Lim K H,et al.Taraxacum officinale inhibits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production from rat asterocytes [J].Im munopharmacol Immunot oxicol , 2000,22 : 519- 530.
[5] 袁勇,陳華偉. 葛根芩連湯加蒲公英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7,7(9) :1336- 1337.
[6] Chen JY( 陳景耀),et al.Anti-oxidation of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 Flavonoids.J Nanjing Norm Univ,Nat Sci( 南京師大學報),2005,28: 84- 87.
[7] 沈敬華,楊麗敏,張林娜,等.5種中藥提取物抗腫瘤作用的研究〔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5,27(4):300.
[8] 王曉英. 蒲公英總黃酮對假單胞菌抑菌機理的探討J . 食品研究與開發2012,(33)11:18-21.
[9] 張強,胡維崗,金新文等. 殼聚糖-蒲公英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與穩定性研究[J].2015
[10] Hussain Z, Waheed A,Qureshi RA,et al.The effect of medicinal
plants of Islamabad and Muree region of Pakistan on insulin secretion from INS- 1 cells[ J] . Phytother Res, 2004,18(1):73-77.
[11] 李玲,談斐.萊菔子、蒲公英、白術對家兔離體胃十二指腸肌的作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脾胃雜志,1998,6(2):107 -108.
作者簡介:童潔(1994.02—),女,河南省夏邑人,河南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生物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