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胡順利
摘 要:郵輪業發展迅猛,國際郵輪乘務專業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國內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學歷教育層次有本科、高職專科以及成人教育等形式。國際郵輪服務工作對中國籍員工的英語交流能力、專業技術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身心素質有較高的要求,而國內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學歷教育在郵輪人才培養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以天津海運職業學院海郵培訓中心為例,論述企業培訓對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學歷教育具有積極的影響,是國內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學歷教育的有益補充。
關鍵詞:國際郵輪乘務;學歷教育;能力;企業培訓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3-0132-02
引言
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CCYIA)統計,2015年全國共接待郵輪629艘次,同比增長35%;郵輪游客出入境2 480 454人次(124.0227萬人),同比增長44%。其中接待母港郵輪539艘次,同比增長47%。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世界各大郵輪公司更加看重中國郵輪市場的巨大潛力,加大了在中國郵輪的布置。自2015年,先后有歌詩達“賽琳娜”號、天海“新世紀”號和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號等新船投入中國市場進行母港運營,公主郵輪公司、皇家加勒比游輪公司、地中海郵輪公司都已宣布,在2016年新的航季將派出新的郵輪來中國進行母港運營。以美國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為例,2016年共有6港(天津、青島、上海、舟山、廈門、香港)5船(海洋水手號、海洋航行者號、海洋神話號、海洋量子號、海洋贊禮號)布線中國,其中海洋贊禮號2016年夏從天津首航。
隨著郵輪旅游的蓬勃發展,對于具有明顯勞動密集型行業特征的郵輪產業來講,國際郵輪乘務員人才需求旺盛,因此加大郵輪人才培養供給,是我國郵輪產業在供給改革方面最為緊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國內郵輪乘務專業學歷教育分析
近幾年,隨著中國郵輪經濟突飛猛進,國內諸多高校開設郵輪乘務相關專業,學歷教育的層次和方式多樣化,既有四年制本科層次(如大連海事大學旅游管理專業郵輪游艇管理方向),也有三年制大專層次(如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國際郵輪乘務專業),還有三年制成人教育層次,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學歷教育層次相對比較完善。
通過學歷教育,學生能夠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理論和實踐有相對完整的教育體系,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的發展,綜合素質全面提升,而且學歷教育也能增強學生畢業后的社會適應性和發展潛力,學生畢業后獲得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能夠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目前我國國際郵輪乘務專業人才教育呈快速發展之勢,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人才培養目標仍不清晰,仍缺乏該專業的專業教材,高校缺乏具備行業經驗的師資隊伍,專業課程建設缺乏針對性,沒有統一的規范和體系,院校的學歷教育和業內行業缺乏廣泛合作。
同時在英語學習方面,國內學校英語教學大多缺乏英語口語交流環境,學生學到的是“啞巴英語”,書面英語成績好,而口語交流能力差;在專業實踐技能學習方面,學生在校學習郵輪乘務專業理論知識,但是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真正走到一線服務崗位去磨煉自身服務意識和專業技能;目前我國國際郵輪乘務專業不可能提供給學生國際化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學校雖能學習到世界各國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等基本文化知識,但缺乏與其他國家人員交往的實踐,這些都是目前國內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學歷教育存在的不足。
二、國際郵輪乘務員能力分析
國際郵輪上主要有客房服務員、餐廳服務員、娛樂、運動、酒吧、購物、博彩、少兒服務工作崗位,航線分布在中日韓航線、東南亞航線、加勒比海航線、地中海航線等,作為一個特設的產業,郵輪工作要求國際郵輪乘務員具備較為全面的能力素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流利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因為國際郵輪的工作環境是在郵輪上,郵輪上的員工、乘客來自世界各地,工作環境是典型的國際化環境。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是最便利的溝通語言。因此,國際郵輪乘務員必須具備流利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才能與船上同事更好地交流,才能為郵輪乘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2.較強的服務意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術能力。國際郵輪作為高端的旅游度假產品,它對國際郵輪乘務員服務品質的要求很高,國際郵輪乘務員必須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術本領,才能夠完成所在崗位工作,為郵輪乘客提供優質的服務。
3.較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國際郵輪上的工作強度較大,國際郵輪乘務員必須擁有較強的身體素質,才能承擔繁重的工作。作為移動的目的地,國際郵輪長期漂浮在海上,在一個相對封閉、陌生的工作環境,生活工作之中的諸多不便帶來的挫折感,氣候變化帶來的身體不適,加之與親人朋友的長期分離而產生的孤獨感,都會給中國籍的員工帶來心理上的強烈影響。因此,國際郵輪上的中國籍員工要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好的心理素質,及時調整心態去戰勝困難。
4.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郵輪乘務員是具有很強國際化屬性的職業。國際郵輪上的員工是多國籍的員工群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習慣、文化習俗、行為方式、情感表達方式,而且目前的國際郵輪管理也都體現國際化管理特色,作為中國籍員工,為減少與其他國家員工在日常工作生活溝通交流的障礙,必須具備較強的跨文化溝通交際能力。
三、企業培訓的優勢
由以上分析可知,國際郵輪乘務員需要具備較強的英語交流能力、熟練的業務技能、良好的身心素質和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但目前我國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學歷教育卻不能有效培養學生這方面的素質,這就形成了人才需求與培養的矛盾,該矛盾可以通過企業培訓得到有效解決。
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學生的企業培訓是指國內高校通過與郵輪公司的合作,開展相應的培訓項目,就是讓學生參與到郵輪實際工作任務中去,在企業培訓提供的郵輪工作環境下,學生能夠真正鍛煉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天津海運職業學院與美國皇家加勒比國際游輪公司開展的皇家加勒比國際游輪培訓中心(以下簡稱海郵培訓中心),就是一個郵輪仿真全程服務的四星級酒店實訓中心,該中心引進加勒比公司的郵輪人才培養標準、課程體系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訓練方法,培訓師也有經驗豐富的外籍郵輪員工,所有通過面試的中國籍員工在上船工作前,都會被安排到該中心培訓,直到能達到上船工作的標準。
以海郵培訓中心為例,企業培訓作為一種補充手段,能夠彌補國內學歷教育存在的短板,它具有以下的優勢:
1.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企業培訓通過營造語言環境,強化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學生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在海郵培訓中心參加企業培訓,學生日常生活工作環境是純英文環境,皇家加勒比郵輪上的生活場景、工作場景、對客服務場景都在英語口語交流的狀態下完成,學生英語口語交流的能力得到高強度訓練。
2.打造多元的文化背景環境。郵輪乘務人員面對的郵輪乘客和同事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郵輪乘務人員也要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企業培訓可以打造一個多元文化背景的工作環境。派駐海郵培訓中心的培訓師來自其他國家,在這里參加企業培訓,中國籍員工可以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念、生活工作行為習慣、宗教信仰文化,學會對他國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包容,能融洽和諧地與其他國家員工相處,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學生在海郵培訓中心參加培訓,其一線對客服務過程就是提高自身職業素養的過程。通過實踐工作,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禮儀素養、服務意識能夠得到鍛煉,而且仿真郵輪企業培訓能提供國際郵輪工作環境,一定強度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能鍛煉學生的體質、磨煉學生的意志,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通過企業培訓,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結語
通過本文對比分析,對于國際郵輪乘務專業來講,針對性的企業培訓能夠給國內學歷教育帶來積極有利的影響。它能夠滿足國際郵輪業對學生英語口語交流能力、跨文化溝通交際能力、綜合職業素質的要求,能夠有效補充國內學歷教育的短板,是國內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完善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 張樹民,程爵浩.我國郵輪旅游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旅游學刊,2012,(6):79-82.
[2] 胡順利,張穎衍,張紅升.國際郵輪乘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可行性研究[J].天津經濟,2014,(7):31-33.
[3] 崔惠玲,梁姣.國際郵輪乘務專業職業養成教育模式探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5,(1):242-245.
[4] 錢茜露.郵輪旅游服務性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9):75-80.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