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姝潔 王智慧
摘 要:互聯網金融的特征在于“所有交易環節直接線上+部分交易環節間接(依賴于)線下”,而金融互聯網則是“部分交易環節直接線上+部分交易環節直接線下”。從技術上講,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依賴于大數據與網絡安全。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互聯網;大數據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3-0082-02
2013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經歷了飛速發展。2015年1月微眾銀行和6月網商銀行正式營業,標志著純粹互聯網銀行在中國正式誕生。這樣,中國互聯網金融格局已基本實現多樣化,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眾籌、互聯網信托、互聯網消費金融、互聯網基金、網絡借貸、互聯網銀行、互聯網保險等多種形式。
一、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區別
孫寶文等認為,廣義的互聯網金融就是“互聯網+金融”,與“前互聯網金融”相對而言。它包括兩部分,一是傳統金融機構運用互聯網技術在互聯網上開展金融業務,通常被稱為金融互聯網;二是互聯網平臺企業借助于互聯網新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搜索技術、移動互聯網)和傳統網絡銀行在互聯網上開展金融業務[1]。
本文認為,使用機構法來區分金融互聯網與互聯網金融容易模糊互聯網金融的本質,而用“部分線上”與“全部線上”來區別金融互聯網與互聯網金融則更容易厘清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并有助于理解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前景。
簡單地講,金融互聯網是傳統金融業務的部分交易環節通過互聯網來進行,其中主要是交易要約和信息傳遞通過互聯網進行,但身份核對、簽約等核心環節仍然依賴傳統的線下方式進行處理。而互聯網金融則是全部的交易環節直接通過互聯網來進行處理。比如,我們說網上銀行是金融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金融,原因在于通常需要由銀行卡用戶到銀行柜臺現場開通銀行卡的網銀業務,相當于現場面對面與銀行簽約,這當然是典型的線下處理方式。而螞蟻小貸(原來的阿里小貸)對淘寶商家的貸款則是互聯網金融,因為貸款申請人無須通過與螞蟻小貸公司面對面溝通,完全通過互聯網由電腦自動操作即可完成貸款,貸款業務本身直接來講不依賴于線下操作,甚至大部分貸款不依賴于人工干預。
二、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關系
雖然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所有環節都通過互聯網線上操作完成,但互聯網金融業務要能夠得以進行,必須要得到金融互聯網的配合,從而間接依賴于線下操作。比如螞蟻小貸要求貸款申請者有實名認證的支付寶賬戶,而實名認證支付寶賬戶通常與手機綁定,而用戶在辦理手機號碼時通常需要到移動通訊公司現場面對面核對身份。因此,螞蟻小貸業務雖然不直接通過面對面溝通而得以進行,但它仍然依賴于移動通訊公司通過面對面溝通而完成的手機號碼實名制。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雖然不需要用戶與支付寶公司面對面溝通,但支付寶賬戶必須與用戶的網上銀行賬戶進行綁定才能進行操作,而開通網上銀行賬戶通常必須要求用戶與銀行面對面溝通。因此,說到底,螞蟻小貸是間接依賴于其他金融機構和通訊企業的面對面溝通而完成身份核實這一金融交易最重要的環節的。
通過考察互聯網金融的所有形式,可以發現,雖然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在于不直接依賴于線下操作、完全通過線上操作而實現金融交易,但它必須借助于傳統金融機構的電子貨幣和網上銀行等金融互聯網業務,或借助于通訊公司的手機號碼實名制業務,從而間接地依賴于線下操作。因此,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既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互聯網金融是:“所有交易環節直接線上+部分交易環節間接(依賴于)線下。”而金融互聯網則是:“部分交易環節直線線上+部分交易環節直接線下。”
三、互聯網金融未來展望
既然互聯網金融是所有交易環節直接線上操作,那么從技術上講它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金融交易征信數據能夠通過互聯網獲取,時髦地講是要以“大數據”作為基礎;二是信息安全技術較為成熟,能夠有效防止網絡黑客的攻擊。
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處于從金融互聯網向互聯網金融過渡的時期,通過傳統金融機構的金融互聯網業務,新興互聯網企業的電商平臺,再加上移動通訊企業和金融監管機構的數據積累,互聯網金融所需要的大數據已具備一定的基礎。但目前互聯網金融仍然處于發展初期,互聯網金融所需要的大數據還處于積累階段,不同機構積累的數據之間需要協調口徑,數據交易定價理論還有待深入,數據交易與公民隱私權保護之間的兩難沖突需要恰當地權衡折中。即,有數據之間的協調和交易,新數據采集技術,大數據應用算法等將成為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孫寶文.互聯網金融元年:跨界、變革與融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38.[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