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文 張利明 羅明 孫德民 張麗穎
摘 要:近年來,隨著休閑農業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產業類型日益豐富,休閑農業發展呈現出規模經濟性和產業集聚性的趨勢。鎮江市政府高度重視休閑農業的發展建設,將休閑農業建設納入市重點建設范圍,推動了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該文首先對鎮江市現代農業建設進行了概述,之后對休閑農業的內涵進行了界定,指出了休閑農業與現代農業的關系,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發展鎮江市休閑農業建設的對策建議,旨在為鎮江休閑農業建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鎮江市;休閑農業;現代農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F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3-0141-03
1 鎮江市現代農業發展成效
鎮江市擁有2 651km2的丘陵山區面積,16萬hm2耕地面積,5.33萬hm2林地面積,8.2萬hm2水域面積。農業資源相對豐富,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光、水比較協調,十分有利于農業生產,是歷史上的“魚米之鄉”,盛產水稻、小麥、油菜、蠶桑、茶葉、多種瓜果蔬菜以及各種淡水產品和畜牧產品。近年來,鎮江農業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堅持城郊型農業總體定位,發展高效、外向和生態觀光農業,走出了一條具有鎮江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具體表現為:
1.1 特色主導產業初步建立 優質糧油、優質肉奶、高效園藝、特色水產、生態經濟林業以及休閑農業六大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一大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區域優勢逐步顯現,初步形成了以經濟林、種草養畜、應時鮮果、無公害茶葉等為主的丘陵地區農業,以優質糧油、花卉苗木、特種水產等為主的平原圩區農業,以設施農業、時鮮蔬菜和休閑農業等為主的城市郊區農業[1]。
1.2 農產品質量逐步提高 從2012年開始,鎮江市在市轄區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專職機構的基礎上,逐步建立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已確認鎮江市農產品質量安全A級誠信企業59家、B級誠信企業154家。大力推進以標準化茶果菜園、標準化畜牧場、水產場為主體的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共建設標準化園藝園23個,總面積達1 683hm2,建成標準化魚池3 866.67萬hm2,建成部級標準化養殖場4家,省級生態健康養殖場163家。全市“三品一標”總量達到1 035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955個(含水產158個),綠色食品57個,有機食品21個,地理標志農產品2個,綠色生產資料1個。
1.3 休閑農業初具雛形 截至2015年底,鎮江已有32家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點,句容戴莊村由農業部評選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稱號,它也是全省唯一獲得此殊榮的現代農村。丹陽萬新農莊和丹徒區開心農場創成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三星級企業。另外,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點提檔升級創建活動,位于句容境內的江蘇巖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由四星級升格為五星級。鎮江已經初步形成了以農產品采摘為重點的農事體驗模式、以人文景觀為重點的旅游觀光模式、以花卉苗木或植物園為依托的觀光休閑模式、以現代農業園為依托的度假休閑模式等四種觀光農業的模式[2]。
2 休閑農業與現代農業的關系
休閑農業指的是在發展現代農業的背景下,通過利用農業景觀、農村環境和農業資源,以農村文化生產、生活為依托,以體驗農村及農業生產為目的,具有一、二、三產業功能特性的新型產業型態。休閑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組成部分,其集中體現了現代農業的功能特征,實現了農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體現了現代農業的多種功能優勢,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步伐。有效提高了現代農業各項評價指標[3]。
3 當前鎮江市休閑農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鎮江市休閑農業建設與其他休閑農業發展較好的地市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1 特色不突出 當前鎮江制定的休閑農業發展格局,缺乏系統性、完整性,存在一定的隨意性,經營內容雷同,功能不配套,重復開發等問題嚴重。
3.2 經營管理粗放,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鎮江的大部分休閑農業企業缺乏經營管理經驗,經營較粗放,管理手段相對落后,休閑農業園區內住宿、餐飲、環保、衛生等缺乏規范操作,從業人員多為當地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缺乏休閑農業的服務技能,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相對較低。
3.3 休閑農業的宣傳力度不夠 當前鎮江市加大了對休閑農業的研究力度,但是廣大市民對于休閑農業仍缺乏了解,多數人都是在朋友的推薦或帶領下才能找到農閑農業園,而對于每個園區里有哪些服務項目更是不清楚,盡管部分休閑農業園進行了一定的推廣宣傳活動,但力度仍不明顯。
3.4 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面臨威脅 發展休閑農業既不是純粹的農業開發也不是旅游項目的推廣,當前在休閑農業開發中,注重發展忽視環境保護的現象存在,尤其是在引入商業投資后,原本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不利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4]。
4 進一步發展鎮江市休閑農業的對策建議
4.1 加強領導,以政策帶動發展 江蘇省已經明確了全省休閑農業的主管單位為各市農業部門,為推進休閑農業的發展,制定了《江蘇省休閑觀光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鎮江市應進一步制定詳細的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開發具有較高影響力的休閑農業路線,促進休閑農業的發展。
4.2 因地制宜,規劃先行 發展休閑農業應以科學的發展規劃為前提,以“合理開發、可持續利用”為要求,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諧發展”為原則,避免雷同、重復建設,根據區域特點,做到有序開發。另外,還應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相互銜接,確保休閑農業規劃的整體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及可持續性。
4.3 組建協會,推動發展 為了提升休閑農業的服務水平,做好行業自律,通過成立休閑農業協會,加大對協會成員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各園區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增強行業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能力,真正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經營規范、服務周到、安全衛生,深受游客歡迎的休閑農業基地,推動農業休閑市場的發展[5]。
4.4 彰顯特色,示范引導 休閑農業的發展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鎮江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區域與資源優勢,將鎮江的現代休閑農業做精、做亮,突出品味與個性,增強吸引力。同時,還應利用好鎮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充分挖掘鎮江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加快谷陽鎮槐蔭村、寶華山千華古村等古村的保護與開發,通過歷史風貌的再現和現代農業的結合,打造出具有江南水鄉韻味的歷史古村落。另外,鎮江還應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重點休閑觀光農業龍頭企業、示范村和精品“農家樂”,不斷提升休閑農業發展的檔次和品味。
4.5 多遠投入,吸引外資開發項目 休閑農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協調配合和關心支持。從2011年起,農業部、國土部、金融機構都加大了對休閑農業的政策扶持,省財政每年設立2 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點、示范村發展。隨著休閑農業功能與效益的不斷顯現,鎮江市應進一步加大對休閑農業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在財政資金的帶動下,民間資本、外資也開始關注休閑農業投資,通過開發鄉村旅游,發展休閑農業[6]。
4.6 加強領導,強化宣傳 各級各部門應統一思想,創新思維,狠抓落實,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應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提高知名度,營造發展氛圍,積極辦好各種節慶活動,精心做好世業洲音樂節、句容草莓節、江心洲“柑橘節”等節慶活動,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
5 展望
鎮江市休閑農業發展應緊緊圍繞市委“生態領先、特色發展”的戰略部署,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提升觀光休閑農業內涵,突出休閑創意農業,拓展農業的產業功能,打破產業界限,一、二、三產互相滲透,實現綜合效益的提高。鎮江市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為休閑農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加速了人文資源和農業生產要素的集聚融合。在今后的發展中,鎮江市休閑農業將重點打造三個觀光農業區,即:城市周邊觀光農業區,突出生物科普教育功能;丘陵生態觀光農業區,突出生態、休閑、觀光功能;濱水觀光農業區,體現農漁風光、水邊垂釣、漁事勞作等功能,逐步提高現代休閑農業的外延效益。
參考文獻
[1]安林海.鎮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22:309-311.
[2]王樹進,陳宇峰.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空間相關性及影響因素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3,09:38-45.
[3]范水生,朱朝枝.休閑農業的概念與內涵原探[J].東南學術,2011,02:72-78.
[4]張廣海,包烏蘭托亞.我國休閑農業產業化及其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2,10:30-37.
[5]郭煥成.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意義、態勢與前景[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0,02:39-42.
[6]劉正國,江學軍.發展休閑觀光農業 促進鄉村經濟繁榮—關于加快推進丹徒區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農業裝備技術,2012,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