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斐 方勇 楊文建 馬寧

摘 要:該文介紹了我國糧食工程專業現狀,針對目前糧食工程專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以南京財經大學為例對糧食工程“能力+平臺”教學體系構建進行了探索,討論了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思路、積累的經驗和取得的效果,為糧食工程專業相關院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糧食工程;教學體系構建;“能力+平臺”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3-0157-03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物質資源,是國泰民安之本。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糧油生產、加工及消費大國[1]。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4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達112 738.3萬hm2,全國糧食總產量達60 709.9萬t。隨著糧食產量的迅速增加,糧食加工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糧食行業專業人才的急迫需求也在不斷增加[2]。2013年1月,李克強總理在考察國家糧食科學研究院時提出,要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這對我國糧食行業發展提出了產業、技術、政策、人才的一體化創新的要求。發展糧食行業需要不斷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物質條件、現代發展理念、現代管理方式、現代組織制度和經營形式,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和提升。因此,糧食行業急需通過技術創新、產業組織創新、發展政策創新和人才培養創新來全方位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從而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滿足社會需要。
1 糧食工程專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1.1 糧食專業人才數量少,技能水平低 糧食工程專業旨在培養能夠從事糧食生產技術管理、糧油產品加工、糧食工程規劃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其就業主要面向糧食生產、儲運、加工、銷售領域的技術管理工作。目前,我國糧食行業面臨的高層次人才嚴重短缺問題日益嚴峻,糧食專業人才數量少,技能水平低,高技能人才數量急缺。據統計,2012年我國糧食行業從業人員為154萬人,其中技術工人23萬人左右,具有大學學歷12.83%,有研究生學歷的僅占0.02%,低于食品產業平均水平,更低于整個工業部門。因此,加快培養既有糧油食品工程專業背景,又熟悉經濟、管理、流通等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非常緊迫[3]。
1.2 糧食工程專業人才輸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我國目前開設糧食工程專業的院校為數不多,尤其是本科院校,目前主要有河南工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武漢輕工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10余所高等院校,所培養的學生數量十分有限。總體來講,糧食工程專業人才輸送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仍有待發展。糧食工程專業要求學生成為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較扎實的理論基礎的工程技術人才,才能勝任糧食生產、儲運、加工、銷售等領域的技術與管理工作。以南京財經大學為例,根據南京財經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糧食工程方向)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多元化,有食品生產企業、各級糧油購銷儲運公司、糧食儲備庫、糧油加工廠等;工作類別也非常廣泛,有行政和企業管理、產品質檢與營銷、產品開發、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等。
1.3 實踐教學有待加強 雖然學校充分考慮到糧食工程的專業特點,在教學計劃中增加了實驗教學比重,以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但仍沒有擺脫純理科教學的培養模式,實踐性教學環節仍顯薄弱。相比于江蘇省乃至于我國的高校而言,糧食工程專業作為南京財經大學2013年新增專業,實踐教學也還存在相當的差距。如思想認識不到位;實踐課程設置脫離實際、內容不新、課時不足;實習基地少;教學質量調控和評價不完整、不理想等缺點和不足。糧食工程專業課程仍沒有完全擺脫“講授性教學”的傳統培養模式的束縛。課程與實踐結合不緊密,特別與企業需求結合的實踐內容相對過時,實踐周期相對較少[4-5]。
2 糧食工程專業“能力+平臺”教學體系構建的探索途徑
工程和創新兩大能力是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通過校內模擬與校外實戰2個實踐平臺是兩大能力培養的有效載體。基于多年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踐教育,在分析目前新增的糧食工程專業的今后社會需求和用人單位對糧食工程專業學生素質、能力等人才規格要求的基礎上,我校糧食工程專業相關教師逐步統一了糧食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并對糧食工程專業“能力+平臺”的教學體系構建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2.1 “能力+平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思路 針對現階段工科院校糧食工程專業實驗課程設置不合理、校外工廠實習流于形式的缺點,依托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構建糧食工程專業“能力+平臺”實踐教學體系,通過設置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為我校糧食工程專業學生工程能力、創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南京財經大學“能力+平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思路如圖1所示。
2.2 糧食工程專業“能力+平臺”教學體系教學實踐改革方法 針對現階段工科院校糧食工程專業實驗課程設置不合理、校外工廠實習流于形式的缺點,本文以圖1的“能力+平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為基礎,從“能力+平臺”教學體系構建角度提出教學改革方法,為提升糧食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輸送高水平糧食工程專業人才奠定理論基礎。
2.2.1 改革傳統實踐課程,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糧食工程專業2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環節,而實踐教學又是傳統理論教學的補充、完善和創新[6]。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我們改變了傳統專業實驗課程設置依附于理論課體系的橫向模式,超越單門課程的范圍,建立實驗課程之間的系統聯系,在原有實驗課程的基礎上設立相對獨立的縱向聯系的課程,形成縱橫交叉的網狀專業實驗課課程體系,實現糧食工程專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食品化學等實驗課程之間的縱向聯系和貫通。
2.2.2 改革實踐課程資源分配,組織專業系統化實踐課程 開展綜合性、系統性、交叉性、創新性的實踐課程,是幫助學生正確全面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及專業不同知識點相互聯系的關鍵。因此,我們改變了略顯僵化的按課程分配和管理實驗室資源的舊模式,在與學院充分溝通的前提下,統合實驗資源,實現實驗教學以及學生創新科研活動中的平臺式共享,增加學生創新能力鍛煉的機會。學生在完成基本課程實驗課程的同時,可根據自己興趣需要,在專業教師的系統指導下,自行組織團隊參與省級、校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南京高校食品科技論壇”“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項目的相關工作。徹底改變實驗教學由傳統單一課程組和學生班級為單位的組織形式,形成交叉型的教學指導團隊和興趣型的學生學習團隊。并在原有實驗課程基礎上豐富專業實驗課程的內容,設計接近企業生產過程、工程實際以及學科知識交叉的實驗內容,使實驗教學內容體現糧食工程課題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2.2.3 加強專業實踐環節的組織和團隊指導 協作企業單位在實踐教學改革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7]。目前,我校糧食工程專業校外協作單位數量逐漸提高,建立了多家合作企業工作站點和校外實訓基地,與協作單位共建常設的校外實戰訓練平臺,合作建立指導團隊,讓學生通過這個平臺參與到協作單位實際的糧食開發檢測與設計項目中,讓學生接觸糧食工程的核心技術,使學生通過實戰鍛煉掌握工程實施和工藝創新的技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教學效果,使學生畢業后盡快能適應社會需求。
通過這些措施,一方面將原先僵硬的、以驗證型為主的校內實驗課程改革為以交叉性、開放性、團隊性的實驗課程,使學生在校內專業實踐平臺上初步形成創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另一方面,將原先流于形式的校外實習進一步改革為嚴格的、貼近實際的實戰鍛煉,進一步培養創新能力和工程能力。
2.3 實踐教學體系實施成果 經過近幾年對糧食工程專業“能力+平臺”教學體系建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成果。目前南京財經大學已立項建設糧油質量安全控制及深加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糧食儲運國家工程實驗室(稻谷儲運工程技術平臺)已經建設完成。獲得省級精品課程1門,雙語課程4門,并獲得多項省級立項創新項目。在2015年教改課題立項,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3項。同時,糧食工程專業學生多次踴躍參加創新訓練大賽,多次在高校學生食品科技論壇獲得一等獎等優異成績,充分證明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對學生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糧食工程專業與江蘇省糧食集團等大型知名企業合作共建高水平產學研合作基地和企業工作站,提升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與市場企業需求相適應的技能掌握能力,使學生在畢業就業和今后的專業工作中擁有足夠的競爭力和發展后勁。根據南京財經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糧食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多元化,以食品生產企業、各級食品行政監管機構部門和繼續深造為主,工作類別也非常廣泛,在上崗后畢業生也獲得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極大地提高了我校糧食工程專業學生能力水平的認可度和社會影響力。
3 結語
南京財經大學糧食工程專業“能力+平臺”教學體系的構建,是我校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創新性嘗試。目前,新的社會形勢和對高水平糧食工程專業人才的急迫需求,要求我們必須高質量的完成糧食工程專業人才的高等教育建設。因此,要以構建校內工程模擬和校外實戰訓練兩大實驗實踐平臺為基礎,進一步采用和融合創新性的教學手段和指導手段,實現傳統“理論教學型”向“能力+平臺”教學實踐的改革,努力為我國糧食行業輸送更多高水平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沈飛.糧食工程專業現狀與教學實踐改革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4(9):2831-2832.
[2]孟憲梅,徐文,楊玉民,等.基于行業需求特色的糧食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與實施[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2(4):92-94.
[3]孟憲梅.明確專業發展方向建設特色糧食工程專業——關于本科“糧食工程專業”建設的思考[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0,26(1):100-103.
[4]潘明喆,李良,李楊,等.糧食工程專業實習教學的改革探索[J].林區教學,2014(1):3-5.
[5]楊玉民,孟憲梅,王海修.糧食工程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研究[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2(6):145-147.
[6]李良,李楊,潘明哲,等.糧食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以東北農業大學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13:75-77.
[7]陳弘,李永平,孫艷紅,等.糧食工程專業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黑龍江糧食,2013(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