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
【摘要】為了解決曾經沿用的老舊教學模式下導致的課堂效率低下問題,現提出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進行高效化提升。文中提出了教師增多課堂活動形式、作為引導者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對學生以關愛為主的理念幾個方法,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積極性并激發學生興趣,以解決高中數學課堂效率低下的問題。通過本文的論證,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高效化的探索可以實現并且有益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有效數學 特征 實施策略
引言:
教學是目標明確的認知活動,而有效教學則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標。對于學生來說,高中時期可謂是最為艱苦的一段時期,學習任務繁重,壓力巨大,學習常常枯燥無味,特別是高中數學課堂,常常是教師一鼓作氣的講授課程,學生在奮筆疾書的做筆記,然而學生真正掌握的卻不多,學習效率實際比較低下。高中數學是高中時期最為重要的課程之一,所以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實施刻不容緩。
一、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內涵
目前,教育界并未就“有效教學”這一名詞給出明確的定義來,也沒有形成統一的看法。所以只能從字面上,“有效”和“教學”這兩方面的給出解釋:所謂有效,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給予學生以指導和關注,并能夠看到學生有明顯長足的的進步。所謂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然后維持學生的學習并且互動的所有行為。
綜合觀察以往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發現,過去總是要求教師做到最優的準備,要做好每一次的課前備課、課堂互動講解、課后布置練習。一名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優秀的教學模式,教師善于講課,能夠在講臺上侃侃而談,所有的定理公理論證方式牢記于心,可是作為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于學習本就沒有任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逐漸麻木接受,卻不能接受和吸收更多的知識,導致學習效率低下[1]。現如今有效課堂使教師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便于學生融會貫通所學知識,提高自身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
二、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特征
有效教學的特征就是區別于無效教學或者低效教學的標志,其中還可細化為教學目標有效,教學過程有效,教學活動有效,教學結果有效這四個部分。
(一)教學目標有效
課程標準是教育工作者參考的唯一標準,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學目標共有三部分,第一維度是知識與技能的目標,第二維度是過程與方法的目標,第三維度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有效的目標應該全面涵蓋這三個方面,而不是單純的技能和知識的目標。三個維度目標是一個整體,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嚴格按照這個標準來著制定教學目標,以培養出符合素質教育和課程標準的人才。
(二)教學活動有效
教學活動包括課堂內外的提問和作業,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堂上的對學生的啟發引導等等,教師要懂得把握課堂節奏,用各種各樣靈活的教學方式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可以緊緊跟隨教師的節奏思考學習。
(三)教學過程有效
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單向傳輸的過程,與其它傳輸不同的地方在于,教學過程傳輸的是極為抽象的知識。傳輸的主體分為兩部分,知識的傳遞方教師和其接受方學生。這時為了使高中數學課堂有效化,教師應該充分喚起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去接受知識,也使教學過程的單向傳播的過程變得暢通無阻[2]。
(四)教學結果有效
教學結果是否有效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提現出來:第一,學生是否積極主動的和教師展開友好的互動交流;第二,學生是否已經被激發出對高中數學課堂的積極性和求知欲,積極主動探索課堂內外關于數學的問題;第三,學生是否自己已搭建起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可以在頭腦內自己梳理出清晰的知識脈絡;第四,學生是否在遇見問題時可以獨立運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
三、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實施
有效教學的實施主要陣地在課堂,實施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教師若想實現有效教學,要需要在教師的教授和學生的學習這個雙向過程中互相配合,實現教師和學生“雙向主體,和諧發展”。教師要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根據新課程標準做一名關愛學生,樂于培養學生,注重師生之間交流的有效教師。同時要注重課堂互動的安排,適當引導學生,高中與初中的課程不同,初中升高中后,數學的學習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層面,思維方式的轉變非常重要,要從慣于使用形象思維進入到使用抽象思維,很多知識點的呈現都以綜合形式出現,有些概念往往很難短時間內被理解和接受,教師在此時要善于引導[3]。例如,在必修二直線與平面位置關系那一節講到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定理時,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1.初中平面幾何中,如何由兩條直線平行的判定定理來研究這兩條直線的性質定理。2.復述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定理,并寫出其逆命題A。3.令其逆命題A為假,提出新的猜想B。4.探究B是否成立,稍后證明B成立,進一步推導出直線與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則至此引出了本節課程內容,這樣合理的設計階梯式問題的方法,環環相扣,由簡至難,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可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記憶。
此外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為積極參與互動的學生加油打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了解學生長處和不足,然后組成互幫互助小組。互相幫助小組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數學認知結構包含數學思維能力、思維水平等,在以后接觸更深層次的數學時,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去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
結論:
新課改新標準提出的有效課堂是未來教育界發展的一大趨勢,在有效課堂的的條件下,素質教育不再會被忽略,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也將得到有效提高,這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教師全面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吳德文. 高中數學教師對有效教學相關變量的認識及其意義——以吉林省為例[J]. 課程.教材.教法,2014,09:68-73.
[2]朱云生. 新課標視域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設計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3,52:78-79.
[3]石深敏. 多種媒體協同作用下的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應用與研究[J].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1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