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鼎
【摘要】電力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建設中最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國民用電量也大幅度的增加,電力行業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本文主要探究了我國發展低碳電力的意義,電力行業節能減排的相關政策以及低碳經濟背景下電力行業的節能減排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行業;節能減排;低碳經濟;分布式能源站
引言
低碳理念的提出,主要以發展清潔能源、提高能效為核心,加快發展變化、創新機制,并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低碳經濟將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戰略,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可見,低碳經濟發展就是積極開發清潔能源、利用高效能源、加快能源技術與減排技術的創新,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綠色GDP。
一、我國發展低碳電力的意義
電力行業作為我國CO2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電力行業的低碳化發展對我國低碳經濟的實施和減排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我國電力行業的減排空間大,只要利用先進的節能技術,就能大幅度降低CO2氣體的排放,因此,低碳電力也應當成為電力行業發展的新方向。發展低碳電力是實現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國電力行業高度依賴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為了使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改變目前的電源結構情況,實現電源結構多樣化。低碳經濟正式要求通過技術創新、新能源開發等手段,盡可能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此,低碳經濟和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電力行業低碳化發展是低碳經濟的必然要求。低碳電力對我國電力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我國電力行業的競爭力,在國際電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電力行業節能減排的相關政策
我國為加強電力行業節能減排,總的方針是: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轉變電力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節約優先,優先開發水電,大力發展核電,積極推進新能源發電,適度發展天然氣集中發電,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發電,促進綠色和諧發展。“《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發改能源[2014]2093號)”及國家相關部門關于電力行業的節能排放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3]37號)等,保障電力企業耗能及污染成分的排放符合國家規定指標。上述關于電力企業節能減排的相關政策指出火電項目準入條件、布局、機組規模、能耗指標、污染物排放要求及燃煤的相應成分含量、污染物防治措施、效果及效率等要求,并對現在投入使用的發電機組提出改進調整的要求,如果火力發電行業嚴格遵守國家推出的相關政策,就能有效的保障我國對電力行業節能排放的各項指標,降低電力企業能源的消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發電企業應嚴格落實國家關于“節能減排”相關政策要求的發電機組能耗、水耗及排放等各項指標,限制耗能量高且污染性大的發電機組,加大投入高效清潔機組和可再生能源機組,并減少小火電機組的建設,加快現有機組的節能減排改造,從而實現發電機組的耗能與排放符合國家相關法規與政策要求,促進節能排放的有效展開。
三、低碳經濟背景下電力行業的節能減排措施
1、大力實施碳捕集與封存技術
目前,全世界許多國家和能源機構已將碳捕集與封存技術作為未來研究減少碳排放量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我國也應該加強對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研發。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是指將CO2從排放源的排放氣體中有效分離出來,運輸到安全、可靠、適宜碳存放的地點進行封存,并與大氣環境保持長期的隔絕。雖然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成本比較高昂、能耗水平也較高、而且對適宜進行碳封存的地質結構要求比較嚴苛,但是,隨著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研發隊伍與示范性項目,該技術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由于低碳化理念日益深入我國電力行業中,我國應重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國際合作和自主研發相結合,不斷跟蹤更新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積極應對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高技術要求,促使我國在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方面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2、積極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技術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是直接面向用戶提供各種形式能量的中小型終端供能系統,它不同于傳統的集中式能源生產與供應模式,而是分散在用戶端,以能源綜合梯級利用模式,來達到更高能源利用率、更低能源成本、更高供能安全性以及更好的環保性能等供能多目標。分布式是實現發電、制冷、制熱等多種功能先進能源系統,明確列入了“國家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的重點節能領域。分布式能源系統適合建立在建筑功能多樣化、建筑相對集中的區域。不同建筑功能的建筑之間出現的能源峰谷時間不同,建筑功能多樣化可以使區域內的電、冷、熱需求相對平衡,利于系統長時間穩定運行,提高系統的年利用效率。
3、發展特高壓與智能電網
由于我國的能源基地和負荷中心分布不均勻,所以客觀上造成如西電東送等遠距離的電力輸送,且電網在運輸中發揮了重要的能源運轉作用。由于石化燃料中以煤炭為主,因此高效能源傳輸技術可有效減少傳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隨著輸電電壓的等級提高和新型輸電技術的應用,將極大降低電網的輸電損耗。我國已加大對特高壓輸電方式的研究與實施力度,理論上可降低輸電損耗約為75%,體現出發展低碳經濟的巨大潛力。在低碳經濟時代,可再生能源與分布式能源將進一步發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水能與風能多分布在偏遠地區,難以在當地電力負荷消化,只有遠距離輸送或者就地開發;分布式能源的容量較小,且低電壓等級也不高,所以不適用于配電網中。另外,新能源發電的間接性與隨機型也可能對電網穩定性造成影響。
智能電網則逐漸改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難題,可接入多種發電方式與儲能設施,優化對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遠距離傳輸。通過供需信息的互動,可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在電力行業中的利用率,為大規模開發可再生能源提供保障。另外,通過建設智能電網,可實現分布式能源方式,以及主網的無縫整合、交互供電等,盡量降低輸送損耗,提高用電效率。因此,通過建立并完善智能電網,將極大促進可再生能源與分布式能源在電力行業中的發展,滿足低碳經濟發展目標。
4、優化電力調度
傳統電力行業的調度工作多以適應經濟調度為原則,也就是整個系統的發電與運營應盡量降低成本。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電網的調動方式將發生較大變化。在低碳模式下,電力企業應充分考慮分析發電、輸配電以及用電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減排潛力,改變單純降低發電成本而犧牲環境的經濟調度模式,綜合考慮經濟、環境、安全等因素,開展多目標調度,即實現成本最低與排放量最小相結合的方式,促進低碳經濟下電力行業的發展。
四、結束語
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進行電力行業的低碳化發展改革,是我國電力行業節能減排與發展轉變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的電力行業在低碳化發展道路上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采用多管齊下的方式開展“低碳化發展”行動,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績。在發展低碳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深入開展電力行業低碳化發展策略研究工作,加快電力行業低碳化發展進程的步伐,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孫壽廣.低碳經濟對電網規劃和發展的影響[J].中國電力.2013(3)
[2]張超.低碳經濟――中國電力發展的轉折關頭[J].青年文學家.2014(13)
[3]劉香香.低碳經濟下電力企業教育培訓的展望[J].中國電力教育.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