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俊
摘 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頂層謀劃,也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實踐綱領。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精神,把握從戰略目標、發展動力、制度基石和方向保證四個維度建設“美麗中國”的發展路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關鍵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生態文明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3-0164-01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領導集體堅持問題導向、運用戰略眼光,擎畫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推進“五位一體”總布局深入發展做出頂層設計。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重要部分,要發揮生態文明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需要加強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的戰略研究。
一、著眼戰略目標,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引領生態文明建設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戰略目標,對三個戰略舉措具有引領作用。“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绷暱倳浀摹皟缮健崩碚撌钦_處理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矛盾的科學原理。要求我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還要以五大發展理念推進綠色發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核心引領地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并深化對“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認識,積極承擔起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的國際責任,實現共享發展。
二、涵蘊發展動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每一領域的改革需要其他改革的協調推進和配合,因此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自有其必要性。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著眼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樹立六個生態文明理念,堅持八大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原則。特別要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考核體系,“把資源節約、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不再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實現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新跨越。
三、打牢制度基石,以全面依法治國規范生態文明建設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實現生態良好,必須發揮法治引領和規范作用。要將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依法治國的系統化建設。盡快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體系和體制機制,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切實推進綠色發展;提高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水平,對環境執法司法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的現狀加以懲戒;還要形成社會合力,加強人民群眾“知法、懂法、守法”宣傳教育和指導,加快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社會風尚,積極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氛圍,確保生態文明建設的最大群眾基礎。
四、堅定根本方向,以全面從嚴治黨領導生態文明建設
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方向保證和正確領導。生態文明建設也需要黨的領導,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黨的建設相得益彰。習近平指出:“生態環境問題是利國利民利子孫的一項重要工作,絕不能說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掛空擋。”這要求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走在“三嚴三實”工作路線的排頭,取計于民、問計于民,制定出更能反映人民利益關切、推進生態建設的舉措政策;并在生態建設這項關乎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業上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扮演好堅強領導核心的角色,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進黨的建設的重要機遇,以更大的恒心和意志打好生態文明建設的攻堅戰、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