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因小說《劉志丹》遭誣陷,受冤16年,“文革”結束后獲平反,任廣東省委第二書記。1978年7月底,剛主政廣東3個多月的習仲勛到海豐縣(時屬汕頭地區管轄)調研,支持生豬收購政策開放。接著,他又馬不停蹄奔赴汕頭市。7月31日,習仲勛與汕頭地委常委們談話,8月1日乘駐軍獵潛艇赴南澳島,專程了解漁民處境,放寬了國家對漁產品的收購政策。
廣東省唯一海島縣南澳,位于粵閩臺交通要沖,是中國大陸的東南門戶。全島歷來以漁為主,2015年元旦南澳大橋建成通車使旅游業興旺發達起來。
1978年8月1日早晨7時半,在臺風臨近之際,習仲勛不懼7級強風,在省政策調研室主任杜瑞芝、中共汕頭地委副書記羅晉琛(后為書記)等陪同下,從汕頭海軍碼頭乘坐獵潛艇,沖波犁浪,駛向約50公里遠的孤島南澳。波濤洶涌,軍艦搖晃,至半海時,習仲勛等人臉色蒼白,暈船嘔吐起來。約兩小時后,軍艇終于駛至南澳島岸邊。上岸后,他們坐車奔向縣委辦公點,受到縣委書記、南澳駐軍團政委白振旺等的歡迎。
習仲勛顧不得暈船之苦,一到縣委會就抓緊座談,向島上干部了解情況,重點是如何放開水產品收購問題。為了搶時間趕在起風前當天乘艇返汕,視察分成二組聽取匯報。
習仲勛沒有官架子,虛心誠懇,聚精會神聽取匯報。在與縣委書記、駐島部隊團政委白振旺座談時,習仲勛先說:“今天恰逢是建軍節,因時間太緊張,不能往團部看望官兵,請你代表我,向駐軍全體指戰員,致以節日問候。南澳是海防前哨,與臺灣隔海相望,愿你們軍民發揚‘守島一條心,建島一家人光榮傳統,再創佳績。”
在傾聽南澳縣領導人匯報時,習仲勛不時插問:“南澳漁業生產有哪些形式?”“漁民生活如何?”“水產品政策如何調整?”充分體現了他打破思想禁區,關心海島漁家疾苦的開闊胸懷。
縣委副書記章順坑是一位漁民出身、睿智實干的青年干部,他匯報了南澳島漁業基本情況,又如實反映了漁村存在的船舊網破、生產成本重而導致漁民生活陷入困境等問題,提議政府對漁產品不要繼續百分之百收購,爭取收購、自留各半,或七成收購、三成自留,最起碼要按總交售量二三成給予加價收購,可讓漁民增加經濟收入,提高捕魚積極性。當時收購是“公價”便宜,自留魚則可售“高價”而增值數倍。
習仲勛聽取匯報后,和藹地說:“不到海島,哪能得到第一手材料?你們所反映的漁業狀況、困難和要求,使我增強了解放思想、打破禁區的迫切性和決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黨中央號召我們走改革富民之路,省委要把廣東當作全國改革開放前沿,先行一步,敢試敢干,盡快擺脫貧窮落后的局面。來你們南澳島,想放開漁產品收購政策。剛才聽了介紹,我們有共識。請你們盡快寫成書面報告,上報汕頭地委,然后實行,一定要促進潮汕漁業生產發展,一定要讓廣大漁民富起來!”
12時,座談結束,大家進入招待所食堂吃簡便的午餐。飯后,習仲勛一行坐車前往古代總兵府所在地老縣城深澳參觀。但在到了胡耀邦同志視察時所倡建深澳鹽埕邊、靠近老縣城的水電站前公路時,因臺風迫近,大風暴雨,只得掉轉車頭,改奔碼頭,坐獵潛艇返汕。由于陣風已達8級,海浪增大,軍艇上波山,下浪谷,顛簸厲害。習仲勛等人在艇艙內,暈船嘔吐比早上赴南澳時更加嚴重,連膽汁也吐出來,無比難受。
8月6日上午,縣委接到地委《省委第二書記習仲勛同志7月31日對汕頭地委常委同志的談話紀要》,下午開始即用2天半的時間召開常委會議,傳達了習仲勛視察海島指示。后組織調查組到后宅公社,貫徹習仲勛指示兼就發展漁業調研,8月25日至27日召開縣委常委擴大會議,由縣委寫成南委字[1978]第14號文于9月3日上報地委并省委。12日,地委發出《批轉南澳縣委<關于貫徹落實省委第二書記習仲勛同志指示的情況報告>》,批轉各縣委參照執行。
在海島漁村推行后,廣大漁民歡欣鼓舞,出海積極,收入增加,海島出現了漁豐人笑的新氣象,皆贊黨和政府英明,改革開放富了漁民。
(摘自《紅廣角》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