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因為整編而被多次改名,但韓先楚領導的“旋風部隊”的威名卻從未受到任何影響。“旋風部隊”的稱謂始于1946年的東北戰場,來自國民黨軍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在調離東北時情不自禁的一句話:“在這里,最難對付的是韓先楚的‘旋風部隊。”
“旋風”橫掃東北
1947年9月下旬,東北民主聯軍發起秋季攻勢,韓先楚出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其任務是率部殲滅開原縣威遠堡至西豐間的敵53軍116師。
在作戰會議上,很多人認為應集中全縱兵力先打擊、殲滅西豐之敵。韓先楚則認為,敵116師師部、347團及輜重隊、特務連駐扎在開原以東的小鎮威遠堡,只有臨時修筑的野戰工事,守軍也只有一個營。若長途奔襲出其不意地用“掏心”戰術直插威遠堡端掉其師部,其他敵人一定會出援,我軍便可以在半路伏擊各個殲滅。
因各執一詞,兩個方案均上報請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裁決。次日,林、羅、劉復電:按先楚案實施戰斗。于是,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首次刮起了“旋風”。
29日,三縱各師、團開始運動。戰士接到的命令只有一個字:快!次日晨,部隊竟不可思議地完成急行軍200華里,進入指定位置。韓先楚登上距威遠堡1公里多的東山,簡單地觀察了一下敵情,便發出了攻擊命令,威遠堡頓時陷入炮火之中。
敵116師師長劉潤川聽說是共產黨的部隊在進攻,起初根本就不相信,當他確信無疑后驚訝得半天沒說出話來。不出韓先楚所料,劉潤川果然趕緊命令駐扎在西豐、蓮花街的346團、348團立即趕去救援師部,還向友鄰的30師、130師發報求救。只可惜346團、348團毫無懸念地進入韓先楚布置的口袋。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的“旋風”越刮越猛:1948年3月作為主攻部隊攻克四平;遼沈戰役時,是攻打錦州的五把尖刀之一,以頑強的戰斗精神攻克錦州國民黨軍最堅固的防御要塞,即錦州城外配水池和亮馬山,突破錦州城墻,為錦州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遼西會戰中,以機智敏捷的動作勇猛穿插,先是將敵新三軍斬為數段殲滅,繼而果斷地向敵縱深攻擊,連續摧毀敵新一軍、新六軍及廖耀湘兵團指揮部,頓使敵軍指揮系統完全癱瘓,十萬敵軍處于極度混亂狀態,為全殲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軍、新六軍,為遼西會戰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旋風”席卷海南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改稱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韓先楚仍任司令員。11月,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在遼寧錦州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韓先楚任軍長,原轄第7、8、9師改稱第118師、第119師、第120師,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1師改稱第153師調歸第40軍建制,全軍共5.9萬余人。
解放戰爭后期,大批國民黨軍殘余逃到海南島。海南島防衛總司令薛岳將之收容后,加上駐島部隊,共約10萬人,配備50艘軍艦和30多架飛機,構成了陸海空立體防御體系,并以自己的字命名為“伯陵防線”。
1950年2月,解放海南島的作戰會議在廣州召開。12兵團副司令兼40軍軍長韓先楚,是會上唯一主動要求在大舉登陸時隨第一梯隊上島的兵團級指揮員,還提出:“我們的渡海工具基本上是風帆船,要依靠谷雨前的季風過海,如果在谷雨前的5天內,也就是4月20日前不攻打海南島,就要往后拖整整1年。”
但會議最終決定5月底完成渡海作戰準備,6月渡海登陸作戰,甚至給軍委、毛澤東的報告中提出“時間可能要長,最好不限制,爭取1950年完成任務為原則”。韓先楚則堅持自己的意見,并直接向中央軍委作了報告,最終得到批準。
一個月后,40軍征集到風帆船1058只、船工1417人。韓先楚又向中央軍委報告稱:業已準備就緒,“如果兄弟部隊43軍沒有準備好,我愿親率40軍主力單獨渡海作戰。”中央軍委批示:40軍、43軍另配屬一個加農炮團、一個高射炮團及工兵、通信、后勤等部隊,組成攻島部隊,并稱韓先楚提出的“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后登陸相結合的辦法有效,即可提前解放海南島”。
3月5日,韓先楚將第118師352團1營800名戰士組成渡江先鋒營進行“積極偷渡”,并動員說:“喝了這碗酒,同志們定能闖過瓊州海峽,把紅旗插上海南島!”
次日下午1時40分,該營成功登陸。
26日和31日,第40軍、43軍各一個加強團共6600多人乘169只風帆船“偷渡”,再次成功。
4月16日18時30分,沒有制海權和制空權的渡海作戰全面展開。韓先楚隨第一梯隊指揮,率領40軍和43軍乘坐300多只風帆船向海南島進發。次日凌晨3時,40軍船隊沖破國民黨軍炮艦攔截,在海南島的臨高角搶灘登陸。
30日,40軍把紅旗插到了海南島的最南端,海南島宣告全部解放。
“旋風”威震朝鮮
1950年10月,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軍在攻陷平壤后,瘋狂地向中朝邊境推進,企圖在11月23日占領全朝鮮。危急關頭,中共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緊急要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毅然派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和朝鮮人民并肩抗擊侵略者。
韓先楚被任命為志愿軍副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也被改稱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0軍,于同日在軍長溫玉成的率領下入朝參戰。24日,第40軍第118師接到命令,前往志愿軍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師長鄧岳率部經過五晝夜的急行軍,如期到達。
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指著作戰地圖,對鄧岳說:“敵人攻占平壤后,正分兵冒進,我們的飛毛腿恐怕難以賽過他們的汽車輪子,很有可能趕不到預定地域進行防御了,你們過了北鎮就要準備隨時與敵人遭遇。”“你們第40軍是先頭部隊,要打頭陣。出國第一仗要打得漂亮,打出威風,打掉敵人的囂張氣焰,掩護我志愿軍主力的集結與展開。目前還要按原計劃,爭取趕到預定地區進行防御。如果情況有變,你們就要獨立自主,果斷處置,運用阻擊、襲擊、伏擊等各種手段,不失時機地殲滅敵人。”
鄧岳留下一個連給彭德懷做警衛后,直奔溫井。
25日晚,韓先楚來到第40軍直接指揮溫井戰斗。26日零時,第118師和第120師對溫井之敵對進合擊。凌晨2時戰斗結束,殲滅韓軍第6師第2團大部。
27日,韓軍第6師、第8師各兩個營向溫井撲來。韓先楚指揮第40軍發起反擊作戰,經兩日激戰殲敵大部。29日拂曉,前衛團第353團在龍谷洞以南將正在南逃的敵軍七團兜頭截住。鄧岳率師主力迅速趕到,將其包圍并殲滅,還俘虜了一個美軍少校顧問。
31日,第119師和第120師在龜頭洞和球場,各自搜捕到了三五百名敵軍逃兵。
40軍“旋風”般的作戰方式及其所取得的戰績,再一次令世人刮目相看。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建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批準,將40軍打響第一槍的10月25日,確定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紀念日。
韓先楚為祖國的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一級國旗勛章和一級獨立自由勛章,40軍的輝煌戰績在美國陸軍史上也有記載。
(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