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輕易對高校專業亮“紅牌”
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近日出爐。報告發布了大學生就業“綠牌專業”(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和“紅牌專業”(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根據大學生就業率來劃分大學專業的“綠牌專業”“紅牌專業”,值得商榷。大學專業不能以就業率來論優劣、論英雄,一個專業的就業率高,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社會需求量大,崗位充足;二是行業門檻相對來說比較低。社會的分工不同,每一個專業都有存在的理由,簡單地厚此薄彼,甚至動輒亮“紅牌”,終究要顧此失彼。
(孫建清)
語文教材“鐵肩”擔傳統文化
近日,語文出版社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教材共有40%的課文被替換,同時,古詩文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比重有所增加。在當今學術語境下,增加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比重很有必要。開放的中國保持獨立自主,不僅體現在政治與經濟層面,也必然體現在文化層面上。當我們強調創新時,應該意識到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也是創新的一條必由之路。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各種思潮也隨之泛起,在各種文化交融和碰撞中,如不能使我們的優秀文化保持獨立性,并且得到良好的繼承與發展,恐怕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能成為一句空話。所以,教育工作者在百舸爭流中如何競先,誠然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宋 暉)
允許公然要分是給規則公平減分
近日有媒體報道,在大學里,學生向老師“要分”已不僅僅是部分怕“掛科”的成績落后者所為,很多“學霸”也加入到這個隊伍中,其中為出國而奔走的不在少數。公然要分作為一種失范行為,不僅干擾了高校老師自主的教學裁量權和評價權,也會對其他學生造成相對的利益剝奪,損傷教育公平。在大學校園里,學分績點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申請出國留學,還會影響到獎學金評定、保研資格等事關大學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如果老師打分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顯然會觸碰大學生關于權利和利益的敏感神經。(楊朝清)
污點竟成“招牌”
據媒體報道,記者采訪、梳理發現,近年來陸續曝光的考試舞弊(泄題)案背后,總有考試培訓機構的身影,而且是黑色利益鏈中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多名業內人士表示,考試培訓行業競爭秩序日益遭到破壞,甚至此前涉及泄題事件的某些培訓機構,其“污點”轉化為招生新“招牌”,“劣幣驅逐良幣”讓行業環境更加惡化,也不斷危及考試的公平公正。(王 鐸/繪)
為了孩子,請嚴把塑膠場地質量關
針對新近出現的疑似“毒跑道”事件,北京市教委6月13日作出決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立刻會同各相關部門著手制定中小學塑膠操場和跑道的建設和監測標準。在新標準出臺之前,各校所有在建或待建操場暫停施工”。一邊是孩子的種種身體不適,甚至體檢報告的指標異常;另一邊卻是疑似“毒跑道”的檢測合格。冷冰冰的事實,讓我們不禁質疑,到底是“國標”有問題,還是另有原因。在“毒跑道”事件的真正導因還沒有確切結論前,果斷拆除那些疑似“毒跑道”,暫停在建和未建的塑膠場地項目,不失為明智之舉。不要讓各種“合格”結論消解了我們的警惕,等一等新的檢測標準,等一等專業的檢測機構,等一等嚴格的追責機制,畢竟,孩子們的健康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馮雪梅)
辣條不該是貧困兒童的“營養午餐”
國家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讓孩子們吃上了免費的營養午餐。但對于那些中西部偏遠地區學前班和幼兒園的學齡前孩子們來說,能夠吃上一頓有肉有菜的午餐卻并不容易。有的孩子,中午甚至靠吃辣條、方便面填飽肚子。就目前而言,“營養午餐”只能惠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兒童,但是,在諸多貧困地區幼兒園兒童要靠吃辣條充饑的現實語境下,地方政府是不是該有所作為。要知道,國家政策不是從天而降的,國家政策不僅需要來自基層的聲音,也需要來自執行者的行動實踐。兒童問題,考驗的是一個社會的良心,考驗的是地方官員是否真正做到對兒童負責。深遠地說,這很大程度上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加關涉良心和責任。
(才讓多吉)
安保是擺設?
《法制日報》記者日前調查發現,湖北省武漢市多家私立學校安保規定多是“自行其是”,如“貴重物品丟失,責任自負”“報校領導同意后向公安機關報案”等。武漢警方呼吁,有關部門應當重視并加強對學校特別是私立學校安保工作的考核、監督和指導,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保護未成年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石向陽/繪)
6歲娃開三輪車不只是“家事”
廣西一父親醉酒,其6歲兒子開著三輪車穿行十多公里將不省人事的他運回家中。當人們解讀著這個故事,心痛那個娃,痛斥那個爹的時候。是否想到在諸多成年人監督的公共道路上,卻為何沒能阻止一個6歲的孩子進行生死一線的危險駕駛。因為人們總是習慣而冷漠地將孩子劃入“家庭”保護的范疇,將孩子視為父母的“私物”,以至于忽略掉我們其實對他們負有責任。孩子不可能被永遠狹隘依附于父母和家庭的保護之下,當孩子開著三輪車上路的那一刻起,每一個人都不只是旁觀者,保護孩子,須有我們共同的擔當。如果不保持對“不幸”的預防本能,那悲劇的發生,就會因共同的失守,成為必然。
(曾 茜)
“高考后”不應成安全“黑洞期”
高考剛剛結束,就傳來令人痛心的噩耗,廣東省揭陽市幾名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在一水庫游泳發生意外,致3男1女死亡。幾乎每年的高考之后,都有畢業生發生意外。高考后學生的“放松”往往成為安全“黑洞”,在刺痛社會、撕碎家庭的同時,也成為拷問安全教育的一面鏡子。無論是學校和家人,都應當負起責任,提高警惕,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這一“黑洞期”。高考之后,學生頻繁發生意外,有多種因素的作用。針對這些原因,一方面要改進學校的安全教育,并強化學校對高中畢業生的安全教育責任。另一方面,家長要及時對孩子進行引導,對他們的活動進行安全評估,幫助他們從事更加積極安全的娛樂活動。(廖德凱)
“瘋狂”早教 來自瘋狂家長
據調查,我國各地的早教機構已經陷入“瘋狂”,早教之所以瘋狂,關鍵在于家長們非理性的需求、盲目的選擇。不少家長希望孩子早識字、早會算術,以便能在和同齡孩子競爭時有優勢,有的父母擔心自己不能給孩子“現代”的教育,因此,就把孩子送去早教機構,而且還互相攀比,這無疑給了早教機構更多的商機。但其實,早期教育目的在于在于通過游戲、活動,發展孩子的人格,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提高認知能力、情緒控制能力,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親子教育。因此,筆者看來,有必要讓家長意識到什么是科學的早教,成熟的早教市場,需要成熟、理性的家長。(蔣 理)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