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娟
【關鍵詞】 幼兒教育;文化屏障;影響;心理健康;認知方式;表達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0—0024—01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許多家長的一種共同認識,為了孩子能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總是想方設法地為孩子選擇相對較好的幼兒園,其實這樣做對于孩子而言是一種錯誤的選擇,其負面影響是比較多的,其中影響最大就是體現在“文化屏障”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一、產生“文化屏障”的原因
每一個孩子從家庭進入幼兒園,離開自己所熟悉的環境,走進一個他們所陌生的、全新的環境,這里既包括物理環境,如教室陳設、學習用具、玩具、寢具等,也包括人物環境,如教師、小伙伴。這是他們擴大自己交際圈的第一步,本身就會感覺到不適應,沒有了安全感,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有些孩子會哭,有的孩子會不說話,那些適應能力強一些的孩子表現得相對會好一些,雖然剛開始他們在哭在鬧,但是他們并不是對于周圍的環境無動于衷,而是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觀察和熟悉,等他們對周圍環境熟悉之后,也就開始接受自己所處的環境,他們的哭鬧也就少了,也開始愿意來幼兒園了,而他們也形成了自己的人際圈。
對于幼兒來說,每一所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不同,教學方式不同,教學方法的不同都會對幼兒的認識方式、理解能力與理解方式、處事方式產生重要的影響,這些方面都會產生“文化屏障的作用力。
二、“文化屏障”對于幼兒的影響
1. 對于幼兒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幼兒來到新的環境,他們在短時間內無法融入新的環境當中,因為原來的孩子已經建立了屬于他們的,有一定潛在規則和行為標準及人際關系網,這也就是所說的“文化屏障”,這些潛在的規則和行為標準有教師對于常規所提出的要求,也有幼兒之間相互影響所形成的一些行為習慣,新來的孩子必須去適應這些內容,如果他們不能很好地適應,就會被拒絕于這個圈子之外,孩子就會感覺到孤獨,進而影響他們的性格。
2. 對于幼兒認知方式產生的影響。幼兒園的孩子模仿能力是比較強的,教師是他們的主要模仿對象,教師的認知方式會對孩子的認知方式產生很大的影響,當孩子對于教師的認知方式比較熟悉之后,便會去模仿,而換了新教師之后,他們發現自己模仿的參照體系發生了變化,在他們還沒有建立自己的認知與評判體系之前,就會產生嚴重的問題,遇到新的東西,他們會感覺到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去認識,而這些會對他們的認知產生很大的沖擊。
3. 對于幼兒表達產生的影響。幼兒園的孩子最喜歡的就是表達自己,由于他們還沒有過多地被各類規則所束縛,因此表達是很直接的,他們認為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而且這種判斷也不會太持久,換了環境,他們感覺到了恐懼,而為了安全,也就不愿意去表達了,時間一長,就會對他們的表達產生不良的影響。
三、面對“文化屏障”應當采取的對策
1. 對孩子進行鼓勵。對于新來的小朋友,教師要格外地關注他們,鼓勵他們去融入新的環境當中,例如,在每天家長送的時候,教師將孩子們摸一摸等,這些小的動作都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他們也就會盡快地適應新的環境。
2. 幫助他們融入新的環境。由于新入園的孩子對于環境的陌生,尤其是人際環境,這對于他們的影響是最大的,而要幫助他們克服這些問題,教師就要注意幫助他們快速地融入新的環境,可以鼓勵他們去與其他的孩子一起進行游戲,也可以幫助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交流等。
3. 讓新入園的孩子有機會表現自己。要讓新入園的孩子快速融入新環境,就得讓其他的孩子有機會了解他,這就要給新入園的孩子多一些表現的機會,例如,讓他們講故事、表演小節目等,通過這些展示,其他的孩子就會關注他,了解他,這樣會幫助他快速融入新的環境。
可以說,由于孩子上學是一個家庭的一件大事,家長從幼兒園開始便就開始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轉園現象是不可避免的一種現象,但是家長過多地考慮到了孩子學習的外部環境,卻對于影響孩子的這些內在的,隱性的問題卻考慮得比較少,作為孩子接受教育的啟蒙教師,幼兒園教師對此卻不能聽之任之,而要關注這些內容,“文化屏障”的產生,在孩子進入社會就開始了,這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差異所造成的,但是這種影響相對來說比較小一些,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后,他們在各方面都開始迅速發展,“文化屏障”所產生的影響也就相對比較大了,為此,教師要認真研究孩子的特征,幫助他們適應新的環境,將這種不良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