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國務院于2007年就已經出臺了高等職業院校助學金管理的指導意見,可是,在具體實施中雖然保障性資助目標得以實現,但是依然存在著貧困生資助結構以及資助程序執行不規范的問題,甚至存在著資助不到位的情況。這就需要確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將國家關于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指導思想落實到位的同時,還要根據現行高等職業院校貧困生的需要探索新的資助路徑。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貧困生;資助;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3-0190-02
在中國的教育領域中,高等職業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下實用型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而不斷地擴大規模。與普通高校相比,高等職業院校生源復雜,且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屬于高校大學生中的弱勢群體,而高等職業院校中的貧困生則是這一弱勢群體中的特殊部分。雖然國務院出臺了關于貧困生資助的指導思想,但是具體實施中并沒有獲得良好的效果。這就需要針對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的貧困生資助路徑展開研究,以推動高等職業院校持續而穩定地發展。
一、高等職業院校貧困生的認定
根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中,貧困生所占比例為學生總數的1/4。這些學生多來自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由于家庭貧困而選擇了就讀高等職業院校,以學習實用技能型專業知識,提高自己在專業領域中的技術操作能力,畢業后就可進入到社會中依靠技術生存。但是,從高等職業院校教育發展的角度而言,貧困生問題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否則就會成為院校發展的掣肘[1]。國務院于2007年出臺了高等職業院校助學金管理的指導意見,多數的高等職業院校雖然將助學金管理已經逐步落實,但是具體實施中,依然存在著資助目標難以實現的問題。之所以高等職業院校貧困生資助項目運行中存在諸多的問題,主要在于貧困生的認定標準和認定程序缺乏合理性。
首先,關于貧困生的認定標準要明確。針對于貧困生的界定問題,按照有關規定,所謂“貧困生”,就是指家庭經濟苦難的學生,雖然學生本人經過自己的努力,或者家庭成員也在努力獲得經濟來源,但是依然無法滿足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費用和生活費用。這樣的貧困生界定由于沒有量化的衡量標準,對學生是否經濟貧困很難界定,更難以將學生的貧困檔次區分開來。學生是否有資格被劃入貧困生范疇,要根據生源地的最低經濟水準以及學生就讀大學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標準。以此為認定標準按照國家出臺的有關規定,可以將貧困生劃分為三個檔次,即一般貧困生、貧困生和特殊貧困生。
其次,貧困生的認定標準和認定程序中,還要考慮特殊情況的家庭。由于貧困生的認定標準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基于區域經濟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而劃定貧困生界限。那么,在認定方法上還要對一些特殊情況的家庭予以特殊考慮。比如,低保戶家庭、烈士家庭、農村地區的五保戶家庭以及由于突發性事件而導致家庭經濟難以為繼或者由于突發性事件而導致學生殘疾的,也可以被列入到貧困生范疇。但是,關于家庭經濟情況是很難界定的,在具體實施中,還要針對由于突發事件而導致的經濟困難問題進行調查,核實所上報的家庭經濟狀況是否屬實。對于高校而言,要完成這些認定工作是非常困難的。
再次,貧困生的認定程序要具有合理性。高等職業院校的貧困生資助管理部門對貧困生的認定是每一學年認定一次。貧困生資助管理部門與學院的管理部門合作組織貧困生認定工作組,各個年級和學生專業教師組建評議小組,通過推薦、認定、評議之后,還要結合學生入學的時候所帶來的《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評議小組還要收集與學生相關的,可以證明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的資料,結合學生在學校中的消費情況,按照民政部門出臺的認定標準確定本年度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并劃定檔次[2]。有入選資格的貧困生名單以及相關經濟狀況上報到學生所在學院的認定工作組接受審核,通過后上報到高等職業院校的貧困生資助管理部門。貧困生資助管理部門還要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庫建立起來,以利于對這部分特殊學生群體有所深入了解,有助于探討新的資助路徑。
二、基于發展性理念探索高等職業院校的貧困生資助路徑
(一)對貧困生的認定標準和認定程序加以規范
對貧困生的認定標準和認定程序加以規范,可以確保貧困生資助政策落到實處,使得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產生實效。在貧困生的認定上,不可以通過貧困證明就進行認定,要將學生的消費情況納入其中,并嚴格按照區域經濟發展情況以及地區關于貧困生認定的指導性意見。但是,高等職業院校的貧困生認定小組往往缺乏合理性,使得認定工作具體實施中存在著不符合要求的情況,甚至一些高等職業院校對貧困生的認定工作缺乏嚴肅性,認定部門形同虛設,使得在貧困生認定工作展開的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3]。
高等職業院校要使貧困生認定工作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就需要貧困生認定小組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做到從班級到學院再到學校層層認定,并在認定的過程中做好監督工作。要嚴格執行貧困生的認定流程,首先是貧困生提交貧困申請,貧困生所在班級組織的認定小組對學生的生活消費情況和學習消費情況展開調查,包括家庭組成以及經濟狀況也要采取訪問式調查,還要請貧困生的同學出具證明。提出貧困申請的貧困生獲得班級認定小組后,提交學院進行貧困確認,然后統一上報到學校,并收錄到學校貧困生資助管理部門所建立的貧困生庫中。貧困生資助管理部門按照貧困生資助辦法制定貧困生資助方案,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方案進行動態化調整,還要考慮到生源地與學校所在地的區域經濟差異和最低保障差異,對貧困生加以認定[4]。這就意味著,對貧困生的認定標準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的,可以避免存在著貧困生認定過程中有失公平。
(二)在貧困生經濟狀況調查中要充分認識學生輔導員所發揮的作用
高等職業院校的貧困生資助管理工作中,學生輔導員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輔導員要對學生的生活情況以深入了解,在對貧困生的家庭經濟狀況確認中,要經過多方調查才能夠最終確認。高等職業院校通常會建立班級、院系和學校三級貧困生認定機制,其中輔導員管理工作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輔導員對貧困學生的家庭狀況要有所深入了解,通過對班級同學和寢室同學展開調查,深入了解貧困生的消費水平,有助于貧困生的認定工作落實到位。高等職業院校的貧困生認定工作一般都是在新學期開學初就開展了。輔導員可以在迎接新生期間,或者利用學生軍訓階段多方接觸學生,對學生的家庭情況和經濟狀況以深入了解[5]。貧困生資助管理人員可以與學生輔導員建立密切聯系,勤溝通,以獲得貧困生經濟狀況的準確資料。
(三)高等職業院校要將貧困生資助與就業、創業相結合
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技術實踐操作能力,且這些學生往往會從職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學習專業知識。因此,對高等職業院校中的貧困生,可以鼓勵他們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勤工儉學或者參與創業以獲得經濟收入,而貧困生資助金則可以作為學生的創業投入。目前的一些高等職業院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優勢,會建立工學合作的教學模式,或者在學校內建立創業園,為學生提供就業和創業發展渠道。關于創業園的進駐,可以優先考慮貧困生進入到創業園中參與創業,學校在提供創業場所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申請小額資金,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業能力,還使得貧困生的經濟問題得以解決。
三、總結
綜上所述,高等職業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責任。這些學生具有較強的技術操作性,進入到工作領域中就可以進行操作,屬于是實用型人才而廣受社會各個職業領域的歡迎。但是,高等職業院校也面臨著發展問題,即貧困學生作為弱勢群體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按照有關規定對部分貧困生給予了資助,卻收效甚微。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貧困生的認定標準難以界定,認定程序在具體執行中存在問題。基于發展性理念,高等職業院校就要針對貧困生資助路徑深化研究,以推進高等職業院校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萬洪蓮.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高職院校貧困學生“雙線資助”模式研究[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365-368.
[2] 王璐.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中的問題及經濟困難程度量化初探[J].高教探索,2014,(3):17-18.
[3] 詹中新,鄧潔屹.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資助體系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3,(1):69-71.
[4] 劉敏.高校貧困生資助過程管理理論框架與 PDCA 模式構建研究[J].社科縱橫,2012,(3):216.
[5] 潘美英.發展性資助背景下高職院校貧困生認定途徑研究[J].特區經濟,2015,(1):123-124.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