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廣花
期末考試當天晚上,小郭帶著丈夫就急急忙忙地找到我,一進辦公室還未落座就打開了話匣子:“老師,求你幫幫忙,我兒子家長會后近兩個月來,情緒一直很低落,昨天還揚言期末考不好就去死,到底怎么了?怎么辦?”
看來事情怪嚴重,我平靜地說:“別急,慢慢說。”
原來進入九年級畢業班后,教學進度加快,教學難度加大,班里很多同學感到學習有壓力,而小郭的兒子心氣比一般的孩子更高些,事事追求完美,一有差錯,就自輕自賤。由于過于輕視自己,經常放大自身短處,否定自己的長處或對長處沒有足夠的認識,因而常表現出膽怯、畏懼、懷疑、擔心被人嫌棄和超越等心理,行為中采取逃避方式。
第二天晚上,我約談了小郭的兒子,這是位身高1米8以上的大男孩。我們的交談從剛剛過去的期末考試開始,“考得怎么樣?”“不好。”“各科都不好?不可能吧,哪幾科最拿手?”“語文、歷史和思品考得都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語文能考到100分左右(滿分120),歷史和思品都能考到90分。”“那還差?你還要不要其他同學活了?全年級2000余人,你能經常考到前50名,已經很不錯了。不要太在意最后的結果,盡力而為,一定會有好收成的。”
因為中考要加試體育,我換了個話題:“你體育成績怎么樣?平時喜歡體育鍛煉嗎?”“不好,不喜歡鍛煉。”“緊張的學習之余,要加強體育鍛煉,鍛煉身體不光為了考學,更為了有一個強健的身體,將來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小郭的兒子點點頭,表示認可我的話。
輔導前小郭提前與我交流了她兒子的情況,所以我是有備而來,當我問到最近常和誰交流時,他又拋出一系列否定詞,如不跟父母交流,不跟老師交流,也不跟同學交流,無論在家里還是學校,常常獨來獨往,“孩子,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不食人間煙火,需要交流。父母是你的第一任老師,你要感激他們,要把自己的想法與他們分享,在與父母的談話中,得到他們的引導;老師向你傳道受業解惑,在與老師的交流中,得到他們的領航;同學是你朝夕相處的伙伴,最了解你的優劣,在與他們的相伴中,得到他們的啟迪。”
因為是男孩,一般我還喜歡和他們談談國際國內大事,拳擊、球類比賽等更陽剛些的內容。
不知不覺中,我們談了約50分鐘,我感到這是位非常優秀的孩子,只是長期受自卑、羞怯、焦慮和恐懼等負面影響,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難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常常自我否定的惡性循環中,嚴重影響了他的身心健康發展。不過,只要慢慢地疏導,讓孩子自我去體悟,相信孩子一定會很快自我修復的。
接下來的輔導中,我嘗試引導他多關注自己的能力和努力,進而獲得較好的自我認同感。我與他分享了一些我作為一個學生時代的“過來人”的小經驗和感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接受現實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個人要對自己的品質、性格、才智等方面有一個正確的了解,才能在生活中獲得較為滿意的結果。不要總認為自己學習不好,天生愚笨不敢跟別人比,不要認為自己拙嘴笨舌,不善辭令,就會喪失信心,產生厭惡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在與人交往中就缺乏勇氣,缺乏積極性、主動性。連自己都不信任的人,當然很難引起別人的興趣和注意。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陽光自信。
2踏實走好每一步,讓過程更完美,結局就不會留遺憾。人生如棋步步新,“每一步”,是組成人生的基礎。你個子高,學習優秀,有一個好的家庭,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浮躁心急。要有恒心,有毅力,踏踏實實學下去,其他的不要管。只要盡心了、盡力了,天道自然會酬勤;持之以恒,心無旁騖,久久為功。
3從今天開始,請把你的優點寫下來,至少要寫滿10條,然后,每天大聲念幾遍,你的自信心會慢慢回來。要是發現有了新的優點,別忘了一定要加上去!
4多多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中,擴大自己的活動范圍,擺脫自我封閉的現狀,改善不良心境,形成開朗、樂觀向上的性格,提高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增強信心。
孩子離開后,我打電話對小郭進行了幾點囑托:首先,家長不是孩子,不可能完全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心理。家長要常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提要求。家長要和老師多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如在班級中給孩子一些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讓他在同學面前多受到鼓勵和表揚,讓他在班級各項活動的影響下,逐步消除自卑心理,真正樹立起“我能行”的良好心態。孩子犯錯了,考試失利了,家長一定要鎮定不要著急,一定要相信孩子有自我修復的能力,時間會讓孩子不斷成長。
其次,獨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長對孩子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導致許多學生肩負重擔,過重的壓力在學生未能達到父母期望時,便形成自卑心理。一個人如果長期得不列鼓勵和肯定,生活在被否定的環境中,那結果就會是—自我否定,認為自己真的什么都不行。要讓孩子減輕壓力,就常要給孩子積極的暗示,如“全力以赴,一定能做得好”的語言暗示、“昂首、挺胸、握拳”的動作暗示及“盡量往前坐,坐前面會比較顯眼”的環境暗示等幫助孩子更加樂觀地面對生活。不要在孩子面前張口閉口分數、成績、考試等,不要把孩子跟別人橫比,要相信孩子的潛力、能力,不斷給孩子加油鼓勁,增強自信。
最后,孩子很優秀,成長路上有點小問題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包辦代替,很多事要靠孩子自己來完成,領悟是孩子自我修復的前提。家長要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比如有客人來到家里,讓他為客人遞茶水、拿糖果,陪客人說說話;適當地讓孩子做家務,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從家務勞動中鍛煉與家人交往的能力,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肯定、表揚,使孩子在肯定中得到滿足,獲得自信;在自我批評中,學會反省,逐步完善自己。
幾天后,小郭又打來電話,說兒子進家有說有笑了,還主動與家長交流,家里又恢復到往日和諧的氛圍了。半個月后,我又一次見到小郭的兒子,這次談話和上次判若兩人,盡管孩子仍略帶靦腆,但是看得出他對學習和生活信心滿滿。我再次叮囑他,學習累時跑跑步,多看點勵志類的書籍,看看籃球賽、足球賽等,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像七色陽光那樣豐富多彩。
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可是,壓力太大,就可能把我們推入無底深淵。我們的壓力,通常來自于本人、父母及家人對自己的期望。其實,只要努力過了,我們就沒有必要對自己失望,對自己否定。一個人總是沉浸在“我總是不能做到最好”這樣的陰影中,那就無異于會給自己套上了無形的枷鎖,勢將痛苦不堪。相反,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做自己喜歡的自己,我們的身邊才會有很多相信自己的朋友、相信自己的伴侶、相信自己的親人,和這個相信自己的世界!
“我能行,我會成功,我是最好的……”當一個人時刻充滿自信時,就會經得起任何風暴的考驗,信心百倍,陽光燦爛,一路前行。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時間會讓孩子不斷成長,那么家長和教師定要引導孩子順利走出“否定自我”的陰霾!
唐代有一惠宗禪師,素喜蘭花。一日,其欲外出,便叮囑徒弟們好生的照看蘭花。眾弟子領命,日夜小心照料蘭花,不敢有虞,生怕蘭花有個閃失。這樣日復一日,蘭花在眾弟子的照料下,滋長得格外翠綠。俗話說“百密必有一疏”,一天夜里,不知什么原因,眾弟子全都忘記了把蘭花搬入室內,頃刻間,一場狂風暴雨襲來,將蘭花摧殘得七零八落。眾弟子一時目瞪口呆,心中惴惴,不知該如何向惠宗禪師交代。
那日,惠宗禪師歸來,眾弟子將事情的原委告知,等待惠宗禪師的詰問、處置。但惠宗禪師只是緩緩地環視了一下眾弟子,慢慢地說:“當初,我并不是為了生氣養蘭花的。”
“我并不是為了生氣養蘭花的”,讀到此處,我不禁被惠宗禪師的境界和胸懷、大度和寬容所深深折服,更似乎從惠宗禪師的話里悟到了為師之道。
現在,我們不也正是在教育這塊土地上種植“蘭花”嗎?如果在工作中,每一位老師都不忘初心,“心花先放”,秉持寬容的心態,一生一世地真愛、尊重、等待每一位學生,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他們,做學生精神生活的關愛者和心靈的撫慰者,那么我們就沒有什么“氣”可生,我們校園里也一定會開出一朵朵美麗的“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