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
【關鍵詞】 初中語文;“三維兩段”教學模式;特點;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081—01
“備寫三維導學案,開展兩段式教學”教學模式(以下簡稱“三維兩段”式教學)是我校針對“教師講得多,學生無興趣”等課堂低效行為,不斷探索、實踐,提煉出的教學模式。
“三維導學案”是指預習案、學習案和反饋案。“預習案”是教師根據教材要求、教學目標和學生已具備的學習能力,精心設計編寫的學案,主要以問題或練習的形式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學習案”是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設計編寫,供學生課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方案。“反饋案”是學生在完成預習案、學習案之后,供學生嘗試練習,生成能力、檢測學習效果的題組。
“兩段式教學”是把教學過程分為課前和課堂兩個階段。第一段是在課前學生自主完成預習案,做到“先學”; 第二段是在課堂教師按照學習案、反饋案,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完成學習案、反饋案,做到“后教”。
一、基本模式
第一段:課前預習——前置自學、問題助學。
學生自主學習,完成“預習案”上的問題,同時生成整理新問題。自學中,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自己能歸納的規律自己歸納,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在合作小組內討論尋求解決。鼓勵學生通過圈點標記深入鉆研,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教師指導自學。
第二段:課堂——學生借助學習案、反饋案,合作學習;教師解疑答惑,診斷點撥。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學生先依照導學案開展探究性學習,然后在教師的組織下展示交流學習成果。簡單的基礎性的問題可以在組內展示,稍難的問題在組間展示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展示的情況確定“講”與“不講”的黃金分割點,適時點撥講解,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能力體系。所謂的“講”,實際上就是一種有效點撥,擇機指導。
交流反饋,診斷提升:學生依照反饋案的設計,進行鞏固訓練或拓展提高。達標檢測題目的設計要有梯度,能體現知識能力重點,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使用。
二、主要特點
1. 可操作性。三維導學案的編寫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自學概念、嘗試練習、合作探究來完成導學案。預習案是學生自主能完成的內容,是基礎;學習案是預習案的發展,是探究新知的主要載體;反饋案是檢測學習效果的工具。
2. 靈活性。三維兩段式教學模式,環節上從課前自學到課上共學,形式上學、導、練熔于一爐,方法上包容許多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內容上把知識板塊有機分解、有梯度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學習有內容可依、有方法可用、有師生可靠、有成果可見。此方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適合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強的靈活性。
3. 高效性。兩段式教學多練少講,著眼于打造優質高效課堂,真正做到了“先學后教”。教師在課前整合優質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新知識的學習臺階,給學生搭建展示發展收獲的舞臺。而學生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以練為主,深入思考,合作解決問題,牢固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整個課堂真實、有序、緊張、高效。教師真教,學生真學,師生共同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三、注意事項
“三維兩段”式教學模式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不要把三維導學案用成練習卷。和其他學科一樣,語文學習離不開大量閱讀。語文教學使用三維導學案雖然能把語文基礎知識落到實處,但畢竟不同于數理化作業。把語文學習同數理化學習混為一談,會讓學生覺得“學習語文就是做作業”,“完成了三維導學案就能考高分、就是學好了語文”,不再閱讀其它文章或書籍,從而偏離了語文學習的特點。如果長期這樣,語文教學就真正走上了失敗之路。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引導孩子廣泛閱讀,可以是中外名篇,也可以是志怪雜談,要廣泛涉獵。總之一句話,要有大語文觀念。
2. 使用三維導學案的重點要放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上。不少學生在使用學案時,不是自主閱讀、獨立思考,而是查閱資料、一抄了事,根本沒有達到提前預習、自主閱讀的目的。因此教學時,除了考查學生基礎外,更應著力培養學生對文本的創新解讀能力,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哪怕這些見解是膚淺的,幼稚的,甚至是錯誤的,但畢竟是學生自己的。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