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麗 徐瑞 田曉紅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已經滲透到的方方面面。如果教師也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數學的課堂,運用信息化網絡教學,勢必會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實現因材施教。
【關鍵詞】信息技術 網絡教學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twork has already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the information. If teachers will also b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mathematics classroom, using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teaching, is boun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realize their aptitude.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teach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is not short, the Internet has also gradually permeate to the teaching. The world trend of education reform is more and more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dividual character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teaching model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he non-computer majors, play the role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pplied talents has significant limitations: the faculty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s just passively accept mathematics theory knowledg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is limited by the objective time and spac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try to make the following changes:
隨著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技術的不短發展,互聯網的功能也逐漸地滲透到教學方面。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是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個性教育,強調學生個性發展。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以灌輸式為主,在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方面發揮的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員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數學理論知識,而師生和生生互動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客觀限制。為適應信息化教學的需求,高校數學教學可嘗試作如下改革:
一、將信息技術融入數學教學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都普遍反映內容抽象,不易理解。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地應用信息技術,將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案例引進去,使得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的東西,讓學生有了直觀的感覺,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熱情。例如,在講解定積分的定義時,我們可以應用圖形,把分割點數不同的曲邊梯形的面積差別展示給學生,通過引導,讓學生加深對定積分定義的理解。
二、引入慕課教學,激發學員學習興趣
慕課課程采取的是“微課”形式,課程資源以短小的視頻課程為主。這些微課視頻由各校名師擔任,學習者可以在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情況下,自主收看全球頂尖教授的視頻課程。學生能對這些視頻自足操控,消化理解課程難點和重點。由于學習者注意力保持時間大約十分鐘左右,因此5-15分鐘的微視頻,符合學生保持注意力的最佳時長需求,提高學習質量和教學效果。如果我們在慕課中插入一些小游戲,寓教于樂,相信教學效果會更加明顯。同時通過自評、學生間的互評和教師評定,強化對數學知識的鞏固和理解。這種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被動為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符合教學規律。
三、開設師生交互區,實現因材施教
利用網絡所具有的交流服務功能,開設一個討論區,以供學生與學生間,學生與教師間進行交流、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隨時通過網絡向教師提問,通過多次交互討論后幫學生找到答案。由于學生是在虛擬環境下進行的,學生不存在課堂教學中的膽怯心理,可以積極與教師展開交流,同時有利于教師跟蹤、掌握學生學習的軌跡,判斷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提出有效的引導性建議,對于解決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發展的教育難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我們在提倡信息化網絡教學的同時,絕不是要否定傳統的教學手段。傳統的高等教育不僅是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還包括了校園生活和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包括綜合能力的培養,德育素質的養成,人脈關系的建立……因此,信息化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是相互補充、取長補短的關系。教師應將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切實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賀斌.慕課:本質、現狀及其展望[J].江蘇教育研究,2014(1):3-7.
[2]張桂芳.關于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研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