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放
【摘要】現階段,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國家非常重視的一項民生任務。雖然國家方面已經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提升了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質量,但從實際角度看來,管理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建立有效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機制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就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機制提出對策,希望能為相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機制建立
引言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科技不斷進步,現階段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問題已經得到了初步解決。然而如何充分發揮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價值,為農民以及廣大農村提供長效安全飲水服務仍值得社會各界深思。分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特點,深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問題,構建科學的、具備針對性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機制已經迫在眉睫。
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分析
1.1 資金投入存在問題。首先,由于未能及時的開展有效的前期工作,工程設計施工問題難以被有效控制,因施工更改引發工程量增加的問題屢見不鮮,因此出現預計資金使用不足問題。第二,雖然近年來國家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然而從總體角度看來資金的投入仍然略顯不足,尤其在水資源匱乏的地域,有限的工程資金難以保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施工質量,農村飲水安全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風險。
1.2 管理機制存在問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的實施無法脫離眾多的主體、產權,管理、維護部門,所涉及的工作也相對復雜,單一的管理結構不完善的管理體系、落后的管理制度、呆板的管理辦法等等都無法保障工程運行管理的根本需求,繼而導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出現問題。
1.3 工程維護存在問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修建、維護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然而受制于客觀條件,我國農民的整體思想意識較差,根本不具備飲水安全意識,加之農民收入普遍較差,巨大的工程維護投資之后,農民無法獲得與付出相契合的回報。也因此,極容易在工程運行管理過程中出現消極、敷衍管理、維護等等情況,不僅影響工程管理質量更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功效發揮帶來不利影響。
1.4 社會環境存在問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機制的運行需要政府部門、相關的管理機構以及農民組織對之進行有效的宣傳,然而現階段,由于宣傳不到位,農民并不知曉、認可安全工程運行的管理機制,由于社會輿論缺乏有力支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農民因此缺乏清繳水費的積極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的良好社會環境嚴重缺乏。
2、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機制的措施分析
2.1 加大資金的投入。以地方政府為中心建立工程運行管理的資金投入機制,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提供資金后盾。積極調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熱情,在充分利用國家資金撥款的同時發揮民間資金的效用,盡可能的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提供豐厚的資金支持。
2.2 專業化管理工作。首先,積極開展相關的技術培訓,不斷地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為其落實優質的管理工作夯實基礎。其次,開展專業化管理模式,組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的專業部門,全權負責與之相關的管理工作。最后,農民參與管理工作有利于專業化管理的順利實施,因此可以選舉農民代表參與管理過程,擴大管理范圍,實施專業化的農村飲水安全管理。
2.3 合理控制飲水安全工程的水價和資金。雖然國家方面已經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提升了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質量,但從實際角度看來,管理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建立有效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機制迫在眉睫。首先,從工程運營管理經費、農民的經濟承受力等等角度出發,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節水調節作用,合理制定水價,為農民喝上放心水、明白水。其次,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復雜,有限的專業管理人員難以及時、有效的解決所有問題。因此可以開展“專業人員為主,非專業部門為輔”的管理模式,不僅降低了工程運營管理經費,更提升了管理的質量。
2.4 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機制的宣傳力度。良好的社會空間和社會輿論氛圍有利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機制。相關部門應加大通力合作的力度,利用農村可利用的一切宣傳途徑開展農村飲水安全教育宣傳,革新農民的用水思想,召喚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運行、管理過程,繼而使廣大農民真正獲益于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機制。
3、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飲水安全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農民生產生活安全的重要工程。雖然現階段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過程存在問題,但相信通過社會各界的不斷努力,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最終一定能夠真正的惠及于民。
參考文獻:
[1]劉洪先.關于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運行機制的思考和建議[J].水利發展研究,2014(01):25-30.
[2]楊蘭花.如何有效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的長效機制[J].甘肅農業,2013(11):71+78.
[3]衛阿紅,衛迎偉.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管理機制的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4(2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