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濤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學改革需要做出積極嘗試,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在中學教育進行過程中,雖然明確提出了中學地理教學的學科地位,但是地理教學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及時采取措施將其解決。本文主要就七星關區中學地理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應教學改革的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七星關區教學質量有一定助益。
關鍵詞:中學地理;教育問題;改革對策
本文以畢節市七星關區抽取四所學校作為研究對象,旨在能通過調查和課堂跟蹤,得出教師和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提出相應對策。最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地不斷深化發展,七星關區很多中學都積極鼓勵地理教師加大對新課程教學理念的科學研究,應用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于地理教師來說,如何強化地理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掌握教材基本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在實踐生活中更好的應用地理知識,就成為現階段中學地理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在實際的教學中,深入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多種問題原因,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為中學地理教育工作開展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依據。
一、中學地理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中學地理素質教育發展緩慢,教學質量不高
七星關區地理教學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較大,中學地理教師專業知識能力和認知水平普遍不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及時改變傳統教學理念,依然采用灌輸式和填鴨式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無法使用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學提出的全新要求。調查顯示教師教學以傳統講授為主的教師占到65%,通過課堂跟蹤,發現多數地理課堂教師還是應用了分組教學、探究式教學和合作教學方法以響應改革號召,但是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分組討論和合作探究效果并不明顯,教師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對新教材的課后探究練習重視程度不足。教師教學理念較落后,再加上中學領導對地理課程不重視,所以調查過程中發現,地理課堂教學多數成了教師講解三十分鐘,學生練習十五分鐘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程度不足,學生在課堂上主體作用無法全面發揮,學生個性受到壓制,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普遍不高。
2.中學地理教學實踐性不強
80%的地理教師的教學范圍僅限于教材,七星關區基本是使用湘教版教材,但其中實踐性的內容還是較少。由于教材本身內容更新速度緩慢,知識結構不能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理論知識和現實有脫節現象,而教師卻不能很好地去彌補這一點。七星關區這幾年經濟發展迅速,學生家庭條件變好,獲取地理知識不再是教師教學內容和教材本身,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查詢到自己想要的知識。有些知識學生甚至比教師還要充足和先進。這種現象就導致了傳統的地理理論教學無法很好的吸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調查顯示43%的學生對地理不太感興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割裂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聯系,地理教學實踐性不足,不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
3.封閉化的理論教學讓學生喪失了實踐能力
現階段,我國中學地理教學多采用封閉式課堂教學模式,室外教學和活動教學次數很少。學生被局限于教室內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七星關區也基本都是如此,在課堂跟蹤過程中沒有一次教室外的實踐。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鍛煉和提升,限制了學生探索自然和接觸自然的機會,割裂了地理教學實踐性的特點。
二、中學地理教學改革對策分析
1.確定改革目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要積極樹立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地理教育目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地理認知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通過地理課程教育,培養學生關心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逐漸樹立環境保護理念、全球地理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正確的認識和評價人類發展對環境、地球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并形成對這些問題正確的認知態度、情感意識和正確的地理價值觀念。從而培養學生形成新世紀所需要的、活躍而有能力的、對未來世界發展負責的綜合素質。在地理教育改革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地理教育目的、目標和內容之間的聯系性,并對中學地理教育制定針對性的培養目標和要求。
2.制定科學合理的中學地理教學要求
首先,從知識角度出發,對地理教材中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教學需求進行重新整合,突出地理素質教育目標,明確教育結構,用教學內容反應教學目的。按照新課程教育理念,通過專題和層次化教學重新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教學,突出地理教學的綜合性、基礎性、現代性和應用性;其次,從培養學生地理技能角度分析,要加大地理實踐教學活動,增加地理觀察、實踐、信息交流以及科學學習等方面的技能,增強地理和其他學科的聯系性;最后,從教學內容分析,要設計出不同的教學主題和教學層次,從不同層次、不同等級的具體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區分,從而體現出地理教學的靈活性,并處理好國家地理課程、地方地理課程和校本地理課程開發之間的關系。
3.做好地理實踐教學工作
在中學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地理的教學目的、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以及教學思想落實到地理實踐教學中,并結合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設計出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并結合案例示范教學進行實踐指導。要加大地理野外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以及校園實踐教學的比例,設計和制定科學的教學原則,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實踐能力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周維國,戴心雨,段玉山,盧曉旭.2009-2013年《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載文情況的統計與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4).
[2]盧曉旭,史立志.地理研究性學習的推進:思路、問題、方法——評2012年全國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和成果[J].地理教學.2013(04).
[3]王燕華,段玉山.加強中學生地理空間素養的培養——地理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地理教學.2012(23).
(作者單位: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