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邦芹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要培養學生直接從圖中搜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低年級數學課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過形式多樣、富于趣味性和可讀性的主題圖呈現數學信息,學生學會看圖、讀圖,搜集有關的數學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學生對圖意進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順利解決問題. 以西師版一年級數學內容為例,探究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讀圖、理解圖意,使之成為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讀圖的情感培養
一般說來,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就廣泛接觸過圖畫,對讀圖已有一定的經驗. 到了一年級,數學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圖畫呈現豐富的數學信息. 比如,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中用生動有趣、色彩絢麗的圖畫展現了美麗的校園,圖中畫著一面國旗、2個女孩在澆花、3個孩子在玩模型等,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生動、直觀的畫面,激發學生數數的興趣. 在教學中,除了注意插圖所包含的數學知識外,還要充分挖掘插圖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二、注重觀察圖的能力培養
觀察能力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之一. 剛入學的兒童看圖隨意性大,目的性不強. 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順序觀察畫面. 對學生的觀察要求表述要簡練、清晰,培養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畫面,從中選擇有用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時,可指導學生先整體觀察畫面,有序、完整地說出整幅插圖所表達的意思. 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提問:圖中有幾面紅旗?(指導完整回答:圖中有一面紅旗. )有幾個人在澆花?幾個人在玩模型?幾只小鳥?幾棵樹?……引導學生感知自然數的概念. 學生通過用眼觀察、動手點數、動口讀圖,感知事物的數量特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數感.
三、注重語言描述的示范
低年級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開始可以教給學生一種讀圖和回答問題的簡單“模式”,讓學生先模仿老師讀圖,學會有條理地表達圖意. 比如,在教學6的加法時,我教學生這樣讀圖:左邊有4個小朋友在玩游戲,又來了2個小朋友,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教“已知總數和部分數,求另一部分數”這類題時,教學生這樣讀圖:左邊有一些蘋果,右邊有3個蘋果,一共有6個蘋果,左邊有幾個蘋果?解決學生的難點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現只要看見大括號就列式為3+3=6(個)的典型錯誤. 所以講清大括號的作用以及問號所在位置的含義尤為重要. 在教學連加、連減法時,我引導學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與“有……去掉……再去掉……還剩……”這樣的句式來讀圖. 說解題思路時,我讓學生用“我是這樣想的:左邊有……右邊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 經過反復練習,學生就逐步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練好語言基本功.
四、注重讀圖方法的指導
1. 讀單一的主題圖
主題圖中有很多非數學信息,目的是為孩子們創設一個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學習興趣. 比如,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比多”、“比少”問題,以草地上有三朵漂亮的花,三只小蜜蜂前來采花蜜,四只蜻蜓也被漂亮的花吸引來了等數學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我設計以下幾個問題:(1)小蜜蜂都能采到花蜜嗎?(2)誰和誰同樣多?通過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學具對比圖中花和蜜蜂一一對應,使學生認識到“同樣多”的含義,引導學生說出,花的朵數和蜜蜂的只數“同樣多”;進而再設計問題:(1)每只蜻蜓都能擁有一朵花嗎?(2)是花的朵數多還是蜻蜓的只數多?再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學具找出圖中花和蜻蜓一一對應的部分,則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認識了“多”和“少”的含義;學生通過說“蜻蜓比花多,花比蜻蜓少”等充分認識“比多”“比少”的關鍵是弄清“誰與誰比”. 這樣長期堅持指導學生多讀圖、掌握讀圖方法,就能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2. 讀圖文結合的主題圖
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大,圖文結合的題目也相應增多了,但有的學生往往只注意看圖而忽略讀文字. 比如,一年級上冊第92頁的思考題,圖上描述的是我前面有8名同學,后面有6名同學,大樹中間還有四名同學. 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很多小朋友只看文字,不看圖,于是就列式為8 + 6 = 14,脫離了圖、文的要求. 針對這些情況,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先讀圖,了解圖中的信息,再去讀文字,接著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么,讓學生知道圖和文字是有聯系的,要把圖文結合起來讀,結合起來理解. 通過認真讀圖,說出圖意,理清圖和文之間的聯系,解決問題就有理有據了.
3. 讀蘊含大量信息的主題圖
有些圖蘊含的信息量較大,需要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全面理解圖意. 比如,圖上畫了3只蜻蜓,6只蝴蝶,10只蜜蜂,要求補充問題并解答. 這樣的題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需要弄清圖中各個數量之間的邏輯關系,再根據數量關系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并運用已掌握的計算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當學生從圖中知道“公園里有3只蜻蜓,6只蝴蝶”后,再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蜻蜓和蝴蝶一共有幾只?”“蜻蜓比蝴蝶少幾只?”讓學生再模仿提出其他問題,如:“公園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和蝴蝶一共有幾只?”“公園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比蝴蝶多幾只?”
培養低年級學生讀圖的能力,打好讀圖的基礎,既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也可為中、高年級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畫線段圖打下基礎. 當學生解題遇到困難時,會想到用畫圖來幫助分析,使畫圖、析圖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強解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