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娟
摘 要:近年來,我國教育發展迅速,可是在教育高效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問題,即教育正義性的缺失。教育正義的缺失必將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應對教育正義所面臨的困境,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追求和實現教育正義,構建一個合理的教育制度,為教育權利和義務提供正義的方法。
關鍵詞:教育正義;改革;挑戰;路徑
正義一詞使用已久,在亞里士多德那里主要用于人的行為。在近現代西方的思想家那里,正義的概念越來越多的被專門用作于評價社會制度的一種道德標準,被看作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1]社會的制度包括教育制度,而教育正義是教育制度的首要價值。在任何一個社會里,都存在著諸多的不公平,如果說正義是人們渴望減少社會不公,渴望社會向善的基本價值,那么教育正義就是教育制度建構的重要價值和原則,教育變革的根本原則是教育正義,基礎教育是成功走向社會的起點,寄托著人們美好的社會理想。
一、教育正義理論的基本內涵
正義包括社會正義和個人正義,羅爾斯認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在這里,他所論述的正義指的是社會制度的正義,他的正義論也被稱為分配正義論。包括:前提的公平,即這種正義原則是在一種公平的原初狀態中被一致同意的;還有目標的公平,即這種正義原則所指向的是一種公平的契約。他的正義觀念的基本內核是指社會的每一個公民所享有的自由權利的平等性和不可侵犯性。
教育正義有兩個方面的內涵,其一是教育中的正義是將教育自身作為基本結構來理解,正義主要指向的是如何解決教育權利與義務,以及如何分配教育中的利益與負擔。其二,教育正義強調的是處于社會環境中的教育,如何處理與政治、經濟等彼此之間的關系。所以,教育正義這個概念是離不開平等、自由、公正等核心概念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結構是否合理與正義,必須要講起運用到分析、評估和改革具體組織機構和教育實踐中去,例如,對教育活動中個體的教育權的尊重和保護,對教育資源的保障等。
二、實施教育正義所面臨的困境
目前,我國教育改革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和公眾關注的焦點是如何處理教育實踐中的教育不公平問題,例如:城鄉發展不平衡、東西發展不平衡、重點和非重點學校發展不平衡、擇校和亂收費等事實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從表面來看,確實是涉及到公平與否的問題,但本質上還是教育制度缺乏正義,即教育中的不公平現象是由教育中的不正義造成的。我國教育目前表現出的最為普遍和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第一、平等的教育權利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學生的生命和健康權被侵犯的問題仍舊存在,不能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不同的受教育群體區別對待,例如城市與農村、高分與低分等。第二,教育亂收費問題所導致的教育腐敗問題,擇校費使得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成為不公之利的暴富者,一些利用公共資源獲得的利益僅僅有利于部分人活著群體,而不是廣大受教育者。第三,層層設置的重點學校制度,加劇了基礎教育領域內部資源配置的失衡,使得學校之間的差距擴大,造成了很多學校成為基礎薄弱的“差學校”,使得更多的受教育者利益受損。第四,學校教育中還存在對學生過度嚴厲的監督和懲罰等問題,比如學校的管理模式缺乏人性化,學生處于弱勢和被動地位,興趣、意見和需求無法得到正常表達。
在這些年的教育改革中,這些問題有所改善,但是問題仍舊很突出,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的教育改革只看重怎樣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實現經濟、政治利益,怎樣使得學生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沒有營造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沒有有效的保障受教育者的權利。教育改革的方向缺乏倫理道德的約束,教育改革訴求的正義價值是非常艱難的,但是教育只追求社會效率,對正義的忽視會使得教育本身的道德危機增加,造成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現象,從而產生信任危機。[2]
三、面對挑戰,建構教育正義
正義是人類社會各個發展時期的必要追求,并不是社會高度發展滯后的奢侈品。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理想,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社會利益的調整,社會機構也逐步復雜化,由于社會流動加快、社會分層明顯,最終導致分配出現不平等的現象,出現社會心態焦慮、社會態度冷漠、社會參與淡漠等現象。新時期我國的教育事業在取得了高速發展之后,應該以對教育正義的追求作為價值取向。
第一,不斷加強對教育權利的監督。公共教育權力以國家權力的形式存在,在特殊時期發揮著積極地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單向的行政命令造成了教育事業產生了惰性,變得低效。而教育權力的下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利于保護社會成員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權利和享受教育資源,因此,建立法理型的教育行政權威,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普通公民的教育權利。第二,不斷促進對弱勢群體教育權利的保護。教育可以明顯的改善人的生存狀態,一定意義上是弱勢群體改善自身生存環境的快捷方式,而精英化的教育使得社會分層明顯,弱勢群體更加難以擺脫本來就處于劣勢的現狀。如今,我國的教育資源相對充足,可以保證教育的均衡發展,因此,應該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公平受教育的權利,讓弱勢群體感受到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有利于改善他們的生存狀態,也有利于我國政治的穩定。
教育正義是社會正義的基石,面向正義的政治改革非常艱難,但并不是做不到,完全的教育正義不可能徹底實現,但是正義價值永遠應該是教育改革的理想和目標。[3]
參考文獻:
[1]羅爾斯.正義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2]金生鈜.什么是正義而又正派的教育——我國教育改革的癥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3).
[3]江義永.教育正義——我國教育發展的新追求[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10).
(作者單位: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