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國南方紅壤菜地因氣候、成土母質、復種指數高等原因導致土壤有效態硼和鎂含量普遍較低,在常規施肥基礎上適量添施硼、鎂肥在蔬菜生產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田間小區試驗,以農戶常規化肥施用為對照,研究了施用硼鎂肥對小白菜生物產量及氮、磷、鉀、硼和鎂等礦質營養元素累積的影響規律。結果顯示:添施硼肥(硼砂33.75 kg/hm2)或(和)鎂肥(硫酸鎂 337.5 kg/hm2),小白菜產量增加20.4%~31.7%,并明顯提高菜體對礦質元素的累積量,其中提高氮42.5%~54.8%、磷64.3%~80.5%、鉀96.7%~125.6%、硼16.3%~121.4%、鎂17.3%~ 134.1%。在各施肥處理中,同時施用硼肥(硼砂33.75 kg/hm2)和鎂肥(硫酸鎂 337.5 kg/hm2)處理對提高蔬菜產量及礦質營養元素吸收量的效果相對最優。
關鍵詞:紅壤菜地,硼,鎂,小白菜,產量,礦質元素累積
中圖分類號:S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b)-0000-00
中國南方紅壤區由于氣候、成土母質、復種指數高、有機肥投入不足等原因而引發的土壤有效態硼和鎂元素缺乏的現象日益普遍[1-4]。而蔬菜系屬于喜硼元素的作物,一般蔬菜作物體內的硼含量是一般禾本科作物體內硼含量的10余倍[5]。而鎂是綠葉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礦質營養元素,缺鎂將導致綠葉植物光合作用中斷,造成作物減產、品質降低等后果[6,7]。因此,適量地施用硼鎂肥對我國南方紅壤區蔬菜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通過田間小區試驗,以農戶常規化肥施用為對照,開展了施用硼鎂肥對小白菜生物產量及氮、磷、鉀、硼和鎂等礦質營養元素累積的影響研究,旨在為我國廣大南方紅壤區蔬菜生產上科學施用硼、鎂肥提供借鑒。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布置在南安市官橋鎮泗溪村蔬菜基地。土壤類型為紅壤菜地,土壤肥力中等。試驗設4個處理,即:⑴ 單施化肥(農戶習慣施肥, N 180 kg/hm2,P2O5 72 kg/hm2,K2O 90 kg/hm2,下同),⑵化肥+硼肥(硼砂33.75 kg/hm2),⑶化肥+鎂肥(硫酸鎂 337.5 kg/hm2),⑷化肥+硼肥(硼砂33.75 kg/hm2)+鎂肥(硫酸鎂 337.5 kg/hm2);分別用CK、B、Mg、B+Mg表示。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每個小區面積20 m2,小區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所用肥料品種如下:尿素(N46%)、磷酸一銨(N10%,P2O550%)、氯化鉀(K2O60%)、硼砂(含B 11%)、硫酸鎂(含Mg 15%)。每個小區所需的肥料均作為基肥一次性結合整地時施用。供試蔬菜品種為小白菜(清江白菜),2015年5月30日播種,7月2日采收,拷種并測產,同時取蔬菜地上部分為菜樣,105℃殺青,75℃烘干至恒重,然后粉碎、過篩備測。
蔬菜礦質元素含量測定采用常規農化分析方法[8]:全氮用半微量開氏法測定;全磷用鉬藍比色法測定;全鉀用火焰光度法測定;硼用甲亞胺比色法測定;鎂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采用Microsoft Excel-2003辦公軟件處理試驗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2結果與分析
2.1施用硼、鎂肥對小白菜生物產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圖1)表明:與單施化肥處理(CK)相比,在農戶習慣施用化肥的基礎上,添施適量的硼、鎂肥處理(B、Mg、B+Mg)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小白菜的(地上可食部分)生物產量,增產幅度為20.4%~31.7%;其中,B+Mg處理的增產效果最佳,增產值達2865 kg/hm2。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對提高小白菜產量的效果,B+Mg 處理能夠極顯著(P<0.01)地優于CK處理,但與B、Mg處理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B和Mg處理也能夠顯著 (P<0.05) 地優于CK處理,而其二者間的差異不顯著。
2.2施用硼、鎂肥對小白菜體氮、磷、鉀、硼及鎂礦質元素累積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1)表明:與單施化肥處理(CK)相比,在農戶習慣施用化肥的基礎上,添施適量的硼、鎂肥處理(B、Mg和B+Mg)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白菜對氮、磷、鉀、硼及鎂等礦質營養元素的吸收量,提高幅度分別為42.5%~54.8%、64.3%~80.5%、96.7%~125.6%、16.3%~121.4%和17.3%~ 134.1%;其中,B+Mg處理對蔬菜體氮、磷、鉀、硼及鎂吸收量的提高效果最佳。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對提高小白菜N、P吸收量的效果,B、Mg和B+Mg處理均能極顯著(P<0.01)地優于CK處理,而三者間的差異不顯著;對提高小白菜K和B吸收量的效果,B+Mg和B處理均能極顯著(P<0.01)地優于CK處理,顯著(P<0.05) 地優于Mg處理,而B+Mg和B處理處理間的差異不顯著;對提高小白菜Mg吸收量的效果,B+Mg和Mg處理均能極顯著(P<0.01)地優于CK和B處理,而B+Mg和Mg處理、CK和B處理間的差異不顯著。
3小結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中國南方紅壤區菜地上,適量地施用硼、鎂肥處理(B、Mg和B+Mg) 均能夠有效地增加小白菜的生物產量,并促進蔬菜體對氮、磷、鉀、硼及鎂等礦質營養元素的吸收累積量;與以農戶常規化肥施用相比,添施硼肥(硼砂33.75 kg/hm2)或(和)鎂肥(硫酸鎂 337.5 kg/hm2),即B、Mg和B+Mg處理,可增加小白菜產量20.4%~31.7%,并明顯提高菜體對礦質元素的累積量,其中提高氮42.5%~54.8%、磷64.3%~80.5%、鉀96.7%~125.6%、硼16.3%~121.4%、鎂17.3%~ 134.1%。在各施肥處理中,同時施用硼肥(硼砂33.75 kg/hm2)和鎂肥(硫酸鎂 337.5 kg/hm2)處理,即B+Mg處理,對提高小白菜生物產量及菜體吸收累積礦質營養元素的效果相對最優。
參考文獻
[1]翁伯琦,黃東風. 我國紅壤區土壤鉬、硼、硒元素特征及其對牧草生長影響研究進展[J]. 應用生態學報, 2004, 15(6):1088-1094.
[2]黃振標. 永泰縣蔬菜等作物缺硼概況與矯治措施[J]. 南方園藝,2012,23(6):44-46.
[3]潘住財. 施用硼鎂肥對紅壤茶園茶葉產量、品質及土壤肥力的影響[J]. 福建農業學報,2015,30(9):877-883.
[4]徐明崗. 鎂肥南方紅壤不可缺[J]. 農村實用技術,2005(7):34.
[5]田玉婷,凌紀英,任慶堂,等. 高含量硼肥”速樂硼”和”持力硼”在蔬菜上的應用技術[J]. 吉林蔬菜, 2005(4):35-36.
[6]王芳,劉鵬,徐根娣. 土壤中的鎂及其有效性研究概述[J]. 河南農業科學,2004 (1):33-36.
[7]周曉芬,楊軍芳,杜金鐘,等. 硫酸鉀鎂肥在蔬菜上的應用效果研究初報[J]. 河北農業科學,2006,10(3):54-57.
[8]中國土壤學會主編. 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