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 包麗萍
【摘要】近年來,隨著各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的增加,我國山洪災害頻頻發生,對我國經濟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成重大損失,必須加大防治意識和措施。本文主要針對貴州盤縣地區近幾年的山洪災害以及防治情況,分析總結山洪災害發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本人結合實際情況對防治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相應的防治對策,與同行共勉。
【關鍵詞】山洪災害;基本類型;成因;防治對策;效益
引言
貴州盤縣地處北亞熱帶,具有低緯度高海拔特性,屬季風濕潤氣候。流域水汽主要來源于印度洋孟加拉灣,流域內河流均為山區雨源性河流,周圍山高坡陡,每遇暴雨就形成陡漲陡落洪水。因此,必須全面加強防治山洪災害力度,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通過近年來的項目建設及應急處置,創造性地建設了適合盤縣的山洪災害防治體系,大大提高了基層防汛信息化水平和指揮決策能力,發揮了顯著的防災減災效益。
1、山洪災害的基本類型
暴雨是造成盤縣境內洪澇災害的主要成因,多發生在每年的5-9月份,一般5月就開始有洪水出現,4月份偶有發生,洪水災害多為暴雨形成,屬暴雨洪澇災害類型。因此,山洪災害按類型可分為:
①溪河洪水:暴雨引起山區溪河洪水迅速上漲,造成山洪災害。這是山洪最為常見的表現形式。由于溪河洪水具有突發性強、水量集中、破壞力大等特點,常常沖毀房屋、田地、道路和橋梁等,甚至可能導致水庫、山塘潰決,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危害很大。
②泥石流:山區溝谷中暴雨匯集形成洪水、挾帶大量泥沙石塊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具有暴發突然、來勢兇猛、破壞性強等特點,并兼有滑坡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單一的洪水和滑坡危害更為嚴重,一次災害可能造成一個村莊或城鎮被掩埋。
③滑坡:土體、巖塊或斜坡積物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動面發生整體滑動形成滑坡。滑坡發生時,會使山體、植被和建筑物失去原有的面貌,可能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山洪災害成因及特點
由于區內分布著大面積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碳酸鹽巖類,在濕潤的氣候和活躍的水流作用下,喀斯特地貌非常發育,落水洞、洼地、伏流等遍布,地表河流與地下伏流相間銜接,落差較大,因此一般洪水量級不大,具有陡漲緩落,歷時較長等特點。因受地形地貌影響,洪水宣泄不暢,極易造成內澇,泄水不暢,形成小面積山塘或季節性水淹地。
(1)大多河流為山區雨源河流,周圍山高坡陡,植被稀疏,常呈“上急、中滯、下阻”的形式,往往數天不能消退。造成田土淹沒,交通中斷,通信受阻。
(2)河道淤積嚴重,大量的工業廢棄物、城鎮生活垃圾侵占河道,導致河道行洪能力逐年降低,一遇暴雨,水流不暢,就出現河水橫溢泛濫成災。
(3)沿河橋涵,因設計洪水標準過低,過水能力小,每遇洪水橋涵就變成阻水建筑物,影響行洪。
(4)境內多數河道,除了局部修建了干砌石河堤護岸以外其余多為土堤,另外,由于干砌石堤多為上世紀60-70年代修建,現多已損毀。行洪能力降低,一遇暴雨,水流不暢,就出現洪水泛濫成災。
(5)隨著人口的增加,盲目擴大墾植面積,使生態遭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每遇暴雨就形成暴漲洪水和產生泥石流。
(6)由于盤縣位于喀斯特地區,巖溶發育,地表水和地下河流相互連接,落差大,洪水具有陡漲緩落、歷時較長的特點,很多河流由于消水洞堵塞,易形成季節性洪災。
(7)在河道內修建房屋、橋梁等建筑物,縮小行洪斷面,影響行洪。
(8)因為經費投入不足,除部分中小河流外,大部分溪流河谷均未進行治理。防洪工程標準不高,以致防洪投入難以發揮全面的效果。已建成的山洪災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由于缺乏經費,運行起來十分困難。
3、山洪災害的防治對策
3.1加大執法管理,規范工程建設
要規范山區建設,相關管理部門嚴格檢查開礦、采石、筑路、挖渠等活動位置,避免影響山體穩定,控制人為的破壞程度。加強對山區城鎮房屋修建管理,避免居民因為迷信風水把房屋修建在山洪災害易發區。建立防洪工程體系,相關部門加強對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的督促、檢查和指導。水利、國土資源、氣象、民政等有關部門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分工和責任,加強聯系,協同配合。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地方泥石流、滑坡防治規劃,全面詳細的掌握地質災害的分布情況,確定降雨可能誘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并加強監測預警;水利部門必須完成山洪災害危險區域生態環境監測和保護;民政部門要做好山洪災害危險區移民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
3.2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森林覆蓋率
為更好地防治山洪災害必須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大規模的植樹種草,提高涵養水源、固土固沙的能力,減輕水對土壤的沖刷;退耕還林還草。把荒山改為種草、種植經濟林果,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來防災減災;運用新技術,提高造林成活率。另外要嚴厲打擊亂砍亂伐行為,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應依法給以嚴厲查處。
3.3建立山洪災害防治專項基金
山洪災害事故頻頻發生,防治資金數量龐大。國家每年都投入資金建立防治項目,但遠遠不夠。需要建立專項基金面向社會,從募捐得來的資金,更好的投入到山洪災害的防治工作中。從已建立的山洪災害防治預警系統運作情況看,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來維持,只能臨時應急。中央及省、州各級政府要適當安排山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保障各級山洪災害防御指揮系統正常運轉。
4、防治效益分析
4.1社會效益
有效降低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通過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可以避免或降低山洪災害發生概率,減少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
促進社會穩定,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山洪災害,尤其是特大山洪災害暴發時,往往會造成毀滅性的災害損失,并且國家和地方還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用于救災,打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受災群眾承受著極大的精神負擔,形成社會不穩定因素。
4.2經濟效益
顯著提高山洪災害防御的支撐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防洪排澇和抗旱減災體系,有效降低農、林、牧、漁業、基礎設施以及企業和個人財產的直接損失,以及因停產停業、運輸線中斷等帶來的其他間接損失。
總之,踏實做好山洪災害防治工作,將有力增強山洪災害防治地區的防災減災綜合能力,盡可能減少因山洪災害引起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構建和諧、穩定且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維護好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謝揚.對衡陽市山洪災害防治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防汛抗旱,2006(0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