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傳建



[摘要] 本文以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校園測量控制網建設為例,闡述了校內實訓基地測量控制網的建設目的、流程和意義,重點研究了如何根據校園自身地形環境建設校園控制網的過程。
[關鍵詞] 控制網;實訓基地;地形
中圖分類號: TU24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b)-0000-00
0引言
最近幾年各地開設測繪學科的高校,都在建設或者更新學校的校園測量控制網以面對新世紀測繪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適應對我國測繪高等技術人才的需求【1】。測繪儀器發展快速,全站儀、電子水準儀、GPS以及專用電子測量儀器等已經得到了普及,各測繪高校的校園測量控制網也隨之改變以適應新儀器的發展,讓學生在學校中更早更快更好的掌握新儀器新技術。校園測量控制網的建設與使用,可以適應教學實習的特點和需要,能夠保證教學具有主動性,練習時間安排有靈活性,不受制于時間和其它外界因素影響【2】。校園測量控制網的建設和使用,可以適應教學實踐的特點和需要,可以保證教學具有主動性,不受時間和空間和外部因素的影響。
1測區概況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位于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學院占地面積1300余畝,分東西兩個校區,校區以丘陵地形為主,高差變化較大,東西校區高差達180m,地形復雜;校內原有平面控制點僅存2個,水準點1個。
2 建設過程
2.1 建設目的
根據教學與實習需求。依靠現有教學資源與儀器設備,考慮測繪工程專業及相關專業教學和實習安排,遵從控制網建設原則基礎上,以使校園控制網和實習實訓場地達到實習要求,更切合實際生產情景。
具體要求:
(1)建立校園實習控制網覆蓋整個校園(包括東校區和西校區);
(2)主要滿足水準測量、導線測量和數字測圖的實習需求;
(3)加密一定數量的線路觀測點以滿足實習的要求,緩解實習學生較多的矛盾;
(4)建立專業組和非專業組測繪技能比賽場地。
2.2 技術要求
本研究主要分為校園控制網建設和測繪技能大賽場地建設,其主要的技術流程及技術要求如下:
校園控制網
擬建立3套完整的測量線路,每套控制點45個,其中東校區7個,西校區40個,3套控制點共計141個。
2.3 測量方法
(1)平面控制網
如圖1所示,平面控制網建設技術流程,主要分為:技術設計,實地選點,標石埋設,觀測平差,數據處理,成果驗收和提交成果。
實地選點如圖2所示,
標石埋設,控制點設計如圖3所示,埋點,采用兩種建點方式,第一種利用鋼筋、水泥和水鉆等工具,具體步驟為:先用水鉆,鉆直徑63mm、深400mm的鉆孔,砸入長約300mm、直徑15mm的鋼釬,注入適量的混凝土,打實,周圍穩固,露出小段鋼釬,鋼釬頂端磨成半圓球狀,鋼釬中心制作1個深2~5mm十字線,作為測點中心標志刻劃,此類觀測點易于長期保存,造價較貴,根據校園實際布點位置,每套36個水泥路面控制點。第二種將帶有十字絲的水泥釘直接砸入地面即可,此類觀測點容易被破壞,造價較低,根據校園實際布點位置,每套11個水泥釘控制點。
觀測方案設計和監測周期的確定主要依據如下:
(a)《三、四等導線測量規范》CH/T2007-2001【4】。
(b)《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導線網采用2″級全站儀進行觀測,往返觀測,觀測結果進行平差計算。
成果的驗收和提交按照以上規定執行。
(2)高程控制網
高程控制點利用已布設的平面控制點,不再另行布設,水準網采用DS2水準儀進行觀測參照《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1991規定,往返觀測,觀測結果進行平差計算【3】。
(3)測繪技能大賽場地
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a) 場地選擇和比賽點布設
(b) 比賽點觀測和平差
(c) 詳細比賽規程制定
比賽場地的選擇分為專業組和非專業組,其中專業組比賽又分為一級電磁波測距導線測量,四等水準測量,1:500數字圖測繪;非專業組比賽分為普通水準測量,圖根電磁波測距導線測量,全站儀極坐標法點位測設。水準比賽位置選在以礦業工程學院周圍的校內道路上,如圖4所示,專業組和非專業組均設置在此處,總共設置4組測量點,每組設置5個,共計20個;專業組導線比賽點設置在以體育館為中心的校園道路上,如圖4所示,設置5組,每組設置5個點,共計25個。非專業組導線比賽點設置在2食堂前的籃球場,如圖5所示,設置4組,每組5個點,共計20個,專業組1:500數字圖測繪比賽場地設置在西區綜合樓前的道路上,比賽點設置共計7個。
比賽點的埋設,比賽點選用測量釘的形式建點。比賽點的觀測原則參照校園控制網的觀測和平差原則。
比賽規程制定,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測繪實踐創新能力大賽相關通知的精神,參照全國大學生測繪實踐技能比賽細則,參考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細則和國家測繪職業技能鑒定基本要求,依據相關測繪規范,制定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大學生測繪技能比賽實施細則。
(4)內業計算
使用測量平差軟件對控制點測量成果數據進行平差處理,以提高精度。要求方位角閉合差≤16,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1/10000;高程閉合差≤±20【5】。根據各組內業計算結果,選定閉合差最小的一組作為最終成果數據。
(5)成果整理
將最終成果數據導入CASS 軟件, 編輯后得到校園控制網電子圖,整理包括控制點名稱、坐標和高程的成果表。
3 結語
本文以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校園測量控制網建設為例,闡述了校內實訓基地測量控制網的建設流程,對于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起到了一定的建設性意義:
(1)校園控制網及其實訓基地的建設能讓學生更好的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掌握更多的實地測量經驗,更直觀感受生產實地的測量操作過程,掌握實用技術,為高校教學改革建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控制網的建設過程,以校園的實際地形情況為基礎,設計了符合校園地形的控制點,控制網及觀測方案,設備配置也以學校已有的觀測設備為基礎,為高校的校園控制網建設提供了參考依據。
(3)課題研究同時也是基于本校未來發展的的潛在需求。校園控制網的建設與校內測量比賽場地建設相結合,同時也為學校的下一步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測量數據支持,為學校下一步的規劃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朱玉香, 陳永貴. 論工程測量在教學中的應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5(13):51-51.
[2] 王寧. 校園測量控制網數字化建設的規劃與實施[D].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2012.
[3] 龔率. 工程控制網平差的定權方法研究及其軟件研制[D]. 西南交通大學, 2013.
[4] 楊和平. 國家測繪局測繪行業標準發布信息[J]. 測繪標準化, 2001(2).
[5] 陳彩軍. 附合導線方位角閉合差計算公式的探討[J]. 礦山測量, 2014(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