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雨
摘要:新形勢下,隨著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化,職工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各種矛盾日益凸顯,一些職工出現心理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學習。因此,科學緩解職工心理壓力,促進職工心理健康,是工會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新課題。本文就此進行討論。
關鍵詞:工會組織 職工心理疏導
中圖分類號:D4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b)-0000-00
2015年4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頒布,在社會各界引起了熱烈的反響。關心職工根本利益是黨政組織的牽掛與責任,更是科學發展的重要因素。工會組織以人為本,在勞動關系中是勞動者一方合法權益的維護者。工會組織不斷加強職工心理疏導工作,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對構建和諧單位勞動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職工心理問題及分析
1.勞動就業問題。近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整個社會節奏不斷加快。由于工作壓力、個人需求等原因,職工心理負荷重,職工心理往往處于亞健康的狀態,常常采取一些不理智甚至極端的方式解決當前問題,這就帶來了職工工作不穩定問題,就業安全感逐年降低。
2.家庭帶給的精神壓力。單位中一般都有各個年齡段職工:剛有孩子或者孩子即將面臨上學的,總是被擇校、教育、溝通、家庭等問題煩惱;青年職工,特別是家在外地的單身職工,由于生活圈小,往往下班后沒有地方交朋友,缺乏人與人之間學習、交流的機會,工作發展和情感生活受阻;一些女職工在工作中是女強人,回家后卻難以平衡家庭關系,遇到問題喜歡自己壓抑處理,沒有一個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的生活圈進行傾訴,傳遞著焦慮、郁悶的負能量,不利于女職工的身心健康。
3.社會地位和角色。面對熟悉的朋友、同事經濟和社會地位不斷上升,部分職工思想受波動,工作動力減退;還有職工在經濟和社會上處于弱勢地位,遇到了一些自身難以解決的實際困難,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缺乏職業自豪感;一些勞務派遣職工認為,自己與正式職工群體相比是二等公民,缺乏單位歸屬感。
上述這些不健康問題往往就伴隨在用人單位和職工之間,看不到,摸不到,卻在和諧勞動關系中形成了隱形的蛀蟲。解決職工心理問題、倡導人文關懷行動迫在眉睫。特別隨著緊密圍繞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化改革新挑戰,工會組織為職工開心工作、為和諧發展奉獻的使命義不容辭。
二、工會組織心理疏導經驗借鑒
通過閱讀網絡及書籍、現實總的觀察總結,工會組織對職工的心理疏導方式方法,總結起來一般有以下措施。
第一,開展心理疏導講座。通過聘請優秀的心理教育專家到單位講解、開展心理服務月活動等形式,使職工能夠與專家面對面咨詢健康問題、解答心理疑惑,增強保健意識,釋放緩解壓力,實現“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的和諧畫面。
2.創辦心理咨詢室。為保障工會組織人文關懷工作的長期性和目的性,設立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室。位置在辦公樓,硬件設施完善,為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人文關懷氛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供便利。
3.心理活動拓展訓練。根據職工分布特點,結合心理需求為職工設置游戲、特訓環節。經過團隊合作完成訓練,加深了職工彼此感情,推動了工會組織的新建設,深化了文化對員工的積極影響。
4.進行EAP活動。EAP即員工幫助計劃,是單位以組織的名義為員工提供系統的、長期的援助與福利項目;通過專業人員對組織以及員工進行診斷和建議,提供專業指導、培訓和咨詢,幫助員工及其家庭成員解決心理和行為問題,提高績效及改善組織氣氛和管理。通過引入EAP計劃,成功進行知識講解體驗和走進勞模團隊活動,讓大家認識和了解壓力,帶領團隊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味友情、感受快樂、學會調適。
2.心理健康網絡學習。網絡對于很多單位而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學習交流工具,通過微信、QQ等網絡平臺,將心理健康學習資料分發并組織全體職工學習,提高了工作、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三、探索工會組織心理疏導新路徑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內在要求,是堅持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當前,尋找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需要工會組織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職工的心理需求,緩解職工心理壓力,保持職工心理健康,不斷開創工會工作的新局面。
1.心理疏導與黨風廉政建設。黨的十八大提出反腐倡廉新思想、新要求、新舉措后,各個單位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堅定不移地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引向深入。工會本著為行政分憂解難的義務,可協助黨委、紀委開展家庭助廉活動;組織單位中層領導干部以及他們的家屬來參加廉政建設心理疏導活動,以人為本傳達家庭廉潔教育理念,宣讀簽署家庭助廉倡議書,增強防范提醒和督促教育的意識。
2.心理疏導與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對全面深化從嚴治黨盒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部署。改革必然帶來舊方式與新未來的沖擊,很多職工對單位發展存有疑慮,對職業生涯憂心忡忡,工會要留心這些不穩定因素,發揮組織優勢和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做好改革的宣傳發動和組織工作,為職工群眾釋疑解惑和心理疏導,引導他們積極投身全面深化改革浪潮中,廣泛開展獻計獻策等活動,為單位全面深化改革鋪平道路,確保單位各項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
3.心理疏導與工作要求。當前,職業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對工作的標準和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制度執行的要求更加嚴細致。因此,工會組織可以開展經常性教育、辦公場所設立格言警句等心理幫扶活動,發揮文化的滲透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職工的精益求精的工作思維,提醒自己的工作行為,有效避免職工的倦怠情緒。與此同時,工會組織通過民主管理這一途徑,查找、解決、監督各項管理工作,主動幫助疏導職工思想和心理變化,排除整治隱患,解決化解矛盾,切實形成“單位民主我參與”的良好局面。另外,利用網絡載體豐富的途徑進行心理疏導。可利用微信、網站、QQ、郵箱等信息載體,組織熱心、有經驗的職工組成“陽光幫扶”團隊:一是職工當有生活和工作上的心理疑惑時,可匿名請團隊幫助,幫扶團隊要對職工隱私進行保密。二是根據女職工的特殊要求,網絡載體上可設立“女性專口”和“家庭教育”窗口,高效快捷地解決女職工需求。三是為特殊職工設置網絡直通專道,如有條件,可組織心理疏導活動或特定EAP計劃,為駐守一線的職工傳遞愛的力量。
4.心理疏導與服務提升工作。工會組織要抓住機遇,提升組織整體素質,加強心理疏導的力度,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一是提升思想素質。積極培養工會干部隊伍的發展意識、民本意識、服務意識,為單位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二是提升心理素質。建立工會干部職工關愛制度和心理輔導制度,增強干部職工應對重大挑戰、面對重大挫折的抗壓能力和調試能力。三是注重心理引導。首先,在單位大力倡導提升服務契機下,工會組織可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月活動,宣傳、督促、引導職工重視心理健康發展。其次,工會組織要和團委一起,關心、引導青年職工健康發展,可開展牽手搭橋聯誼、先進楷模教育和文體活動等,讓新晉員工了解單位、理解單位,使他們能夠愛企如家。
5、心理疏導與品牌建設。品牌是一個企業、一個組織、一個單位的生命,是獲得核心競爭優勢的基礎。當心理疏導文化不斷成熟時,可嘗試將心理疏導文化作為文化產業(演出、講座交流)進行推廣,同時創建網絡心理指導電子書屋和家庭子女教育經驗論壇,創立心理疏導品牌,發揮示范效應,不斷增強心理疏導工作的吸引力、影響力。組織心理疏導工作無論對自己還是他人,都是在實現自我管理和經營人際關系,進而營造單位培育和諧心理氛圍和人文環境。
參考文獻:
1.王新. 企業工會要加強對職工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J]. 中國工運, 2011, (1): 43-44
2.葛偉國. 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運用于工會工作的若干思考[J]. 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學報, 2013, (5):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