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
【摘要】水利工程分為三個階段,而施工階段是水土流失產生的最主要的階段,施工行為給地貌帶來極大程度的破壞,加大對地表土層的腐蝕,最終加劇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具有時間集中性、較大破壞性、一定的潛在性、范圍比較廣等特點,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分為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以及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兩種,但是對于水土流失而言,水保措施最重要的是預防而不是災害后的治理。
【關鍵詞】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地表植被
1、水土保持的作用
水土保持一般是指通過人類的行為減少和預防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水土保持工作具有以下幾項作用。
1.1 減少災害發生
水土保持可以維持甚至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增加滲透量,從而減少汛期洪峰產生的頻率,降低對土壤的沖刷,保持地表土壤的穩定,從而降低山體滑坡及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
1.2 提高工程效益
水土的保持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減少水土流失,減少江河湖泊中泥沙的流入量,降低江河湖泊中泥沙沉積造成的水位的上升速度,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因為水土保所具有的穩定泥沙的作用可以減少水庫中泥沙的淤積,增加水庫的蓄水量,從而最大程度的發揮水利工程的效益。
1.3 改善生態環境
水土保持工作必須因地制宜,特別是小流域的治理工作更要考慮小流域地區自身的生態以及氣候狀況,依據全新的水土保持思路進行,增加地表植被,做到層層防護,從而提高地表的涵養水量,這樣既可以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還能調節地氣候。
2、對水土流失的特點分析
2.1 時間集中性
水利工程施工的三個主要階段,準備階段、施工建設階段和運行階段均存在水土流失現象,其中最嚴重的是施工階段,施工階段會開展機械作業,開挖水溝,建筑物建設等施工行為。施工作業的開展會造成大面積的土層破壞,且具有分散性。施工行為給地貌帶來極大程度的破壞,加大對地表土層的腐蝕,最終加劇水土流失。
2.2 較大的破壞強度
我國較多的大型水利建設的一個通病是具有環境破壞性,比如大型的灌溉工程,在施工實施過程中因為管道線路的建設會開挖地表,破壞地表,從而導致地表上的植物等因為工程建設破壞,同時原本的土壤也被破壞,一些植被可能會因為土壤的破壞而遭到滅絕。
2.3 —定的潛在性
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因為施工的需要對地表的結構帶來破壞,地表經過一定時間的侵蝕就會發生水土流失,進而發生水土流失帶來的損害。因此水土流失具有潛在性,如果不及時的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行為采取及時的預防措施,會帶來水土流失的后果。
2.4 范圍較廣
水土流失的范圍不僅僅涉及小部分,小范圍的區域地質,地貌等,波及的范圍一般較廣,會以不同的形式,較大范圍的破壞,例如黃土高原上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水土流失之后,形成了大范圍的生態破壞;南方紅壤丘陵區溝蝕或面蝕的水土流失加劇,會造成地表植被覆蓋率低甚至完全裸露。
3、水土保持措施
3.1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3.1.1 施工臨時占地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一些施工材料包括沙石,木料的堆積,以及一些臨時廠房的建設會占用一些土地,在工程建設完工之后應盡快予以拆除,往往這些臨時項目會對地表植被以及土壤造成較大的破壞性,因此必須及早做好預防措施,以保持水土。其次還要設置排水溝攔截和收集施工區域內的雨水,將其集中排入河道中,減少水土流失。最后在施工結束后及時的對地表進行整理,表層覆土,以恢復地表原貌。
3.1.2 棄渣場的水土保持措施
大型水利施工建設中會因溝渠的開挖,水利建筑工程的建設,會產生大量的基礎開挖料、工業廢料等棄渣,如果這些棄渣隨意的堆砌,就會對地表造成破壞,產生水土流失。對于棄渣場的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建設擋土墻,邊坡防護,兩邊分設上游邊坡防護和下游邊坡防護兩部分,上游采取石砌堆砌的方式,下游要覆蓋植被。對于一些挖溝產生的泥土還可以進行平整并進行植被覆蓋。
3.1.3 排水工程
邊溝、排水溝、消力池、護坦等工程設施均具有排水功能,比如,棄渣場的底部應當建有排洪涵洞或排水盲溝等,對棄渣場產生的雨水等及時的排除,同時的棄渣場護坡也應設立縱向排水溝、急流槽等排水設施,以此形成一個完整的排水體系,減少雨水對棄渣場的沖刷,減少泥沙的流失。
3.1.4 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可以采取擋土墻,排水溝等,在施工建設之處就應該就地取材建設擋土墻,防止棄渣進入河道,同時排水溝的建設可以收集雨水,減少對地表的沖刷。
3.2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地表恢復的最基本的行為就是對地表土壤以及植被的恢復,也就是保持植物的措施,在地面覆蓋植被,使地表形成天然的保護層,從而起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植物措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根據不同的水利工程區域的氣候特點,生態狀況確定水土保持的目的進而選擇植物種類,比如沙漠地區主要是為了防止沙化,會選擇駱駝刺等耐旱植物:另一種根據植物的種類,選擇具有樹種的類型,改善生態環境,達到水土保持作用,比如防風林一般選擇生長周期短的樹木等。盡可能的選擇優良成熟的鄉土樹種,既提高植被的生長覆蓋率,有可避免人為外來物種的入侵。
結語
水利工程建設改變了建設區的原始地貌,容易引起水土流失,進而發生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對地貌遭到破壞,或者在施工完成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恢復遭到破壞的地貌,從而防止水土流失,對于水土流失最重要的是預防而不是災害后的治理。
參考文獻:
[1] 朱玉峰,張亮. 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特點及水保措施[J]. 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 2014(21)
[2] 王煥龍. 淺析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水土流失特點及防治措施[J].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