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我國眾多的地區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作為生態環境問題中的一個大的種類,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及其重要的影響。為了有效遏制生態環境的持續性破壞,防止我國的各地區的水土流失,本文在分析我國水土流失危害的基礎上,探索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對水土流失的預防措施進行進一步研究探索,以緩解我國的環境壓力,促進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
【關鍵詞】水土流失;危害;治理措施
引言
當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影響人類可持續性發展的三大社會問題之一,自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以來,我國已經明確將生態文明列入了我國的重大方針、政策建設中,黨中央各級領導人都對環境問題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在新常態經濟的發展背景下,我國的水土流失在治理的過程中受到了一些誤導,以至于對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效微小。為了有效推進我國可持續性發展戰略,構建生態文明的和諧社會,因此,強化對水土流失的原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1、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首先,水土流失最直接的危害是影響土壤的質量,降低土壤的肥力。在水土流失的過程中,土地表層的肥沃土壤會跟隨水流走。在水土流失之后,原本地域位置的肥沃土壤不再,僅留下砂石等不宜進行農作物種植的質量低下的土壤。其次,水土流失會增加水流沿線的河流、湖泊、水庫等的淤泥,發生水土流失之后,水流中會攜帶大量的泥沙,在經過地勢低緩、水流速度平緩的河流、湖泊以及水庫等地帶時,水流中的大量泥沙就會沉淀下來,從而增加河流、湖泊、水庫等的淤泥,抬高河床,并在某些地方形成懸河即地上河,帶來一些其他的安全隱患。再次,水土流失會帶來一些其他的重大的自然災害的發生,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極其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給處于高山峽谷處的交通基礎設施以及礦產基礎設施等帶來破壞,增添施工作業的安全風險。最后,水土流失會給生態帶來一定的惡化,這種惡化僅憑自然環境的修復能力難以達到自愈的目的,這在無形之中增添了生態環境的壓力,進一步阻礙了社會、生態的可持續性發展。
2、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從我國目前對水土流失原因研究的現狀來看,我國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與我國的地形、氣候等客觀條件和人類活動等行為相關。
從自然條件方面來說,我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上,分布著眾多的山地,丘陵等地形,而我國主要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這兩種氣候類型的共同點是降雨季節分明,通常是在夏季開始進行降雨,并且降雨的時間比較集中。這就使得短時間內發生強降水,所以我國的山地丘陵以及黃土高原等地區極其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現象,這是我國發生水土流失的客觀方面的原因。氣候條件以及地形地貌特征等自然條件是人類難以進行改變、控制的,所能做的僅僅只有遵循相應的自然規律,按照自然規律的指引進行相關的改造世界的活動。
我國水土流失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于人的行為。自建國以來,我國不斷地進行工業化建設,人類行為對我國各地區的燃料資源、畜牧資源、草場資源以及樹木林被資源等進行了嚴重的掠奪、破壞。尤其是對土地的過度開墾、濫砍濫伐以及不合理的基礎設施的修建等人類行為,極大地破壞了生態的平衡,進一步加劇了我國的水土流失。人類的不合理、不科學的行為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大力度改變人類行為,才能有效地進行水土流失的治理。
3、治理水土流失的對策、措施分析
在進行水土流失的治理過程中,需要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類發揮其聰明才智,改變其破壞行為,強化環境保護意識,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提高我國水土流失的治理效率。
在進行水土流失治理時,首先需要加大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從思想觀念上著手,進而促使人們行為的改變,以達到環境改善與保護的目的。人的行為主要是由其思想意識來進行指引的,而人的行為也是其思想、意識、心理的外在表現,因此,要想有效治理我國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就是轉變人的思想意識,杜絕一切危害環境、危害生態的行為。在實際的生活過程中,相關的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破壞環境行為的懲罰力度,提升人們破壞環境的行為成本,并通過各種多媒體平臺加大環境保護、生態危害的宣傳力度,雙管齊下,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們對環境的破壞行為。減少乃至杜絕濫砍、濫伐、過度開墾土地、過度使用林地、畜牧地的資源等行為,以推進我國水土流失的治理,提升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
其次,在進行水土流失的過程中,需要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相應領域的理論研究成果,并對不同地理位置的水土進行不同方式的治理,因地制宜是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關鍵。對于我國的黃土高原等沙漠化嚴重的地區,其治理的重點應該是增加當地的綠化、植被建設,減少土地的過度開墾,充分利用植被資源來進行土質的固定,水源的涵養,以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而對于我國植被比較豐富的地區,可以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對雨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修建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將水資源進行儲存,并借助一些其他的手段將水資源輸送到其他干旱地區,減少降水資源的流量,最大限度地利用、開發雨水資源,以提升我國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
此外,人類還可以修建大量的水庫、水利資源等基礎設施,對水資源進行適當的儲存,從而減少地表的水流量,達到減少水土流失、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水平、治理效果的目的。
結語
為了有效促進社會、人類的可持續性發展,緩解地球生態層的壓力,加大對水土流失危害、原因以及對策研究的力度,是有效推進我國環境問題改善的重要突破口。環境問題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都是大問題,強化我國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環境保護建設,能夠有效地推動整個地球的持續、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彭珂珊. 我國水土流失危害及防御對策[J]. 林業調查規劃,2001,02:1-6.
[2]秦天枝. 我國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對策[J]. 生態經濟,2009,10:163-169.
[3]藍克平. 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J]. 湖南農機,2011,09:208+210.
[4]周進春. 淺析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作用[J]. 科技與企業,2016,06:113.
[5]李純利,李瑞鳳,姜蕊云.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防治[J]. 水利科技與經濟,2001,03: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