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海
【摘要】水是人類最寶貴的自然資源,是保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萬物都離不開水資源,作為地球主宰者的我們人類,應該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和規劃,建立完善的工程水文及水利規劃體系至關重要,直接涉及到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前途,一個國家的工農業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電力等諸多行業都需要在以完善的水利系統為基礎才能夠正常運轉下去。本文就對工程水文及水利規劃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與論述。
【關鍵詞】水文;水利;規劃;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政府根據基本國情所制定的一項重要國策,為了進一步加大這一國策的實施力度。我們要以建設為基礎,以管護為重點,以提高水利工程為長遠目標,注重高質量、高標準的水利工程的建設,對于工程水文及水利規劃,應該做到與時俱進,適應經濟的發展速度,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加強對農田水利的規劃和構建。
一、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可持續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新的發展觀,它是應時代的進步和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而產生的。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保證自然環境不被過度的破壞,保證人類的子孫后代能夠繼續生存下去。合理的經濟發展建立在健康生態的前提下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水利水電建設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應該與可持續發展有效的結合起來。我國作為擁有全球最大人口比重的國家,而且仍然持增長的趨勢,這就對水資源的節約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可持續發展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迫在眉睫。
二、可持續發展水文水利內涵概述
就是要實現環境水利、資源水利和信息水利,通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實現水多能控、水少能引、水臟能調,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主要的防洪安全保障、水資源供給保障和水資源保護。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本質特征。具體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二是建立節水型社會;三是恢復和建設良好的生態系統;四是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傳統水利對水資源“竭澤而漁”的開發利用方式完全不同,它是循著生態經濟學的原理,實現生態水利的公平和高效發展,實現當代人與后代人、上游與下游、河道內與河道外、相鄰區域(或流域)等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公平。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在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戰略下進行的,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建立節水型社會是一項涉及社會各層面的綜合性系統工程。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新路子,而循環經濟是運用生態學規律把經濟活動組成為一個“資源開發—產品生產—資源再生利用”的反饋式流程,實現低開采、低排放、高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
三、工程水文及水利規劃與可持續發展
我國現存的水利規劃同可持續發展之間主要有幾點區別的,并且需要在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指導下做出適當的調整。
1.只強調河流水文功能,而忽略了河流生態功能的水文循環。水文循環是認識水資源的有限性、可恢復性和時空的分布不均勻性的基礎性知識,河流就是水文循環過程中的液態水陸地上流動通道。主要的流程是大氣降水形成了地表徑流,向低洼處形成河流。降水的一部分入滲地下復歸河流。但是,這一過程忽略了河流也是許多地區上生態系統重要的形成和支持因素之一,河流在進行泥沙和淡水的運輸過程中,也運送了礦物鹽類和各類的生物質。為河流中乃至整個流域和近海地帶的生物供給了營養物質。
2. 沒有考慮到生態環境的用水需求。地方水庫的興利和調度一般是依據地面的徑流資料和水利部門的相關要求,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的,進行的調度圖設計,主要為了確保發電量足夠大、供水率足夠高和灌溉面積足夠大。然而水資源的開發和規劃都忽略了當地生態環境的用水需求。從現代水利和可持續發展水利的特征本質分析,傳統的工程水文和水利建設都是不完善的。新型的水資源管理必須要將傳統的“經濟型”規劃轉變為“協調型”。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可持續利用的層次規劃的水利工程系統觀。
3. 忽略了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和修復,對于人類生活環境缺乏保護意識,不利于人類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水利工程的建設勢必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多負面的影響,然而現存的建設理論中沒有對于環境修復的內容。水利工程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消除了因貧困造成的環境破壞,但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設確實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比如說很多電站、水庫的建設都會影響河流的形態,導致生物多樣化的退化和水體污染的加重,所以,在滿足生產應用的基礎上,相關部門可以結合下有河道生態用水和水體富營養化程度來控制水庫下瀉量,將可持續發展推行到工程水文及水利工程的建設當中,實現水量平衡的同時,保證調污平衡、水沙平衡和生態平衡,是十分具有現實意義的。
4.防洪調度上的問題。這主要是確保水庫的安全和處理防洪興利之間的矛盾的。實現水庫群的聯合調度,就是為了獲得最大化的經濟利益,建設復合型的良好生態系統,以水資源的持續利用來保證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水資源的產權管理、管理原則和合理配置都是十分具有技術含量的。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水體保護,都必須要結合相關的技術要求和生態條件來進行,最終都是為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水利工程規劃主要是針對地下水的開發和利用,為了在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實現對國民經濟的優質服務。農業上的水利規劃要合理地開發和有效地利用。保證地下水的灌溉、排溉和農牧業給水,根據地方上的水文地質、氣象條件和用水標準,實現全面的改革規劃。
綜上所述,新型的工程水文及水利工程不僅能夠使生態資源保持健康平衡的水準,還能更合理的促進經濟的發展。它的可持續規劃能夠形成全面服務社會各行各業的良好局面,有效的對水資源利用進行利用,更加優化了資源水利,環境水利,生態水利,現代水利體系建設。現代水利的核心思想“可持續發展水利水電工程”已經逐步滲透進人們的觀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持續發展的工程水文及水利規劃方案將會實施到現實生活當中去。
參考文獻:
[1] 華東水利學院,西北農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水文及水利水電規劃[M].北京:水利出版社,1981.
[2] 戚核帥.論工程水文及水利規劃可持續發展[J].讀寫算(教研版),2012,2(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