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斌
【摘要】鉆孔灌注樁常用于水閘地基的處理,可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具有地層適應性強、施工簡便等優點。本文結合工程應用對鉆孔灌注樁的主要施工方法及特點、施工工藝與參數控制等內容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鉆孔灌注樁;水閘;地基;處理;應用
水閘工作條件類似溢流重力壩,雖然水頭不高,仍然對地基有一定要求,特別是建于軟基上的水閘,受到自重及外荷影響,可能產生較大的沉降及不均勻沉降,導致水閘下沉、傾斜,嚴重的可能引起結構斷裂。目前,處理軟基的方法主要采用深層攪拌樁、高壓旋噴樁和鉆孔灌注樁。鉆孔灌注樁與另兩種方法比較,承載能力更高、對地層適應性更強,因此本文結合工程應用對該施工方法進行了分析。
1、鉆孔灌注樁的主要施工方法及特點
1.1 主要技術類型及適用范圍
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主要分為泥漿護壁和非泥漿護壁兩類。前者成孔時采用泥漿護壁,主要適用于孔壁不穩定的地層,例如砂土、黏性土、淤泥、淤泥質土等。后者適用于孔壁穩定的地層,主要是地下水位以上的穩定地層,例如黏性土、黃土、堅硬的粉性土及砂土等。
1.2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施工方法
這一類鉆孔灌注樁主要采用沖擊成孔鉆機、潛水電鉆機、地質回轉鉆機成孔。施工時根據地質情況和成孔工藝配置護壁泥漿。當泥漿的密度適當時,可在孔壁形成穩定的泥皮,使自穩能力較差的孔壁不致坍塌。采用泥漿護壁必須配備泥漿池、沉淀池、循環槽、泥漿泵等設備,存在泥漿污染的問題。根據泥漿循環方式,分為正循環和反循環。正循環是從地面向鉆管內壓入泥漿,再經鉆管與孔壁間隙排出地面。反循環則通過鉆管內孔將泥漿抽吸到地面。鉆孔至設計深度,要進行清孔,以排除孔底沉渣。然后就可以下放鋼筋籠和澆灌水下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一般采用16~22cm。
1.3 非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施工方法
非泥漿護壁成孔主要采用螺旋鉆孔機、機動洛陽鏟設備。這種方法在鉆至設計深度后,采用專用的取土器或者利用鉆機自身取土。由于不需要泥漿,不但省去了泥漿處理設備,而且避免了泥漿對環境的污染,但只適用于地下水位埋藏較深的地區,所以多用于北方地區。清孔后下放鋼筋籠后,即可澆灌混凝土。通常,混凝土坍落度較泥漿護壁的方法小,一般為8~10cm。
2、鉆孔灌注樁在水閘地基處理中的應用
2.1 工程概況
某單孔水閘寬40m,左右墩各為4m。閘底板高程與閘頂高程分別為-6.9m和4.83m,底板厚2~4.8m。3級水工建筑物。地基土從上至下依次為填土(0.5~3.5m)、淤質黏土及填土(5.8~14.1m)、淤質砂礫石(0.44~4.4m)、沖積黏土(0.7~7.3m)、全風化砂巖(1.4~21.4m)、強風化砂巖(1.4~10.0m)。
2.2 處理方案
鑒于本工程軟基的特點,首先采用深層攪拌樁處理,使地基承載力達到標準要求,同時結合灌漿滿足防滲要求;其次,采用鉆孔灌注樁處理,以解決因地基土與淤泥層厚度分布不均而沉降不均勻的問題,以滿足抗滑穩定性的要求。設計底板樁徑1000mm,樁長17m,上游底板間距3.3m×3.4m,下游底板間距3.3m×4.2m;閘墩樁徑1200mm,間距3.1m×3.2m,其中左墩樁長19.0m,右墩樁長17.0m。采用泥漿護壁工藝,沖抓鉆機成孔。
2.3 施工流程
測量放樣→場地平整→定樁位→埋設護筒→鉆機定位→鉆孔→第一次清孔→測孔深、沉淤→下放鋼筋籠→下導管→第二次清孔→測沉淤→放置隔水栓→灌注混凝土→拔護筒→鉆機移位。
2.4 施工技術方法
2.4.1 測量放樣
采用全站儀和水準儀測量,放出樁位,打入標樁,并設置十字形控制住,樁上應標明樁號。放樣誤差控制在±1cm范圍內。
2.4.2 場地平整與鉆機就位
場地平整后,鉆機平臺必須碾壓密實,然后放出樁位。鉆機就位后調整鉆頭中心對準孔位中心,調整鉆桿垂直度符合要求。
2.4.3 埋設護筒
護筒具有固定樁位、保護孔口、鉆進導向等作用。本工程采用鋼制護筒,厚6~8mm,直徑為樁徑+(20~30)mm,埋設深度為1.5~2.0m,頂高程高出地面0.3m以上。要求護筒中心偏差不超過5cm。
2.4.4 鉆孔
施工前,抽水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時,沖抓鉆機對準護筒中心,要求中心偏差不超過±20cm。挖土時,沖抓錐高度應根據土層性質確定,一般土層1.0~1.5cm,砂卵石層2.0~3.0m。開挖過程中,每挖1~2m檢查一次垂直度,出現偏差及時修正,以確保鉆孔偏斜不超過2%。沖抓的土吊至地面,堆至1m外,高度不得超過1.5m,再由鏟車運至指定區域堆放。護壁泥漿應根據地層性能的差別分別配制。
2.4.5 清孔
鉆孔深度達到設計深度后,經檢查孔位、孔深、孔斜均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清孔。清孔時,先以較低比重的泥漿置換較大比重的泥漿,然后下放鋼筋籠、導管,再進行二次清孔,以更稀的泥漿或清水將孔底沉渣排至地面,保持出口泥漿比重在1.15~1.25之間。
2.4.6 鋼筋籠制作與下放
鋼筋籠一般在加工場加工成型,再運至現場分節組裝。清孔后應立即吊放鋼筋籠。節與節之間采用焊接方式連接為整體,焊接時鋼筋搭接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吊放過程中,應防止鋼筋籠碰撞孔壁,頂面、底面標高偏差不超過±5cm。
2.4.7 灌注水下混凝土
本工程采用直升導管法灌注混凝土。導管采用分段組拼,逐段起吊,孔口處拼裝。下放導管時,保持導管居中,避免卡入鋼筋籠內碰撞孔壁。混凝土必須連續灌注,中途不得停歇。灌注時保證導管始終埋入混凝土面下2m以上,一般保持3~6m。混凝土面的最終高度應比設計樁頂標高高出0.5m以上。
3、結語
水閘常建于軟弱地基之上,需要很好地控制地基沉降及沉降差,避免閘室傾斜和破壞,鉆孔灌注樁處理水閘軟基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但在施工中必須采取恰當的技術措施,嚴格控制施工質量,才能確保鉆孔灌注樁的成樁效果。本文結合工程應用對有關問題進行了分析,可供同類工程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孫洋廣. 鉆孔灌注樁在水閘地基基礎處理的應用[J]. 水利科技與經濟,2016,22(5):110-112.
[2] 李強,王萍. 鉆孔灌注樁在水閘軟基處理中的應用[J]. 水利技術監督,2012(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