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琴
【摘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基礎建設設施,在惠及農民的同時,其運行管理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只有正確認識這些不足,才能更好地為農村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本文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概述,分析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存在的問題,探討了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問題的對策及措施。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對策
隨著“三農”政策的提出,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重點問題。如何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和生活水平,是當今新農村發展的關鍵。農村飲水安全作為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的首要問題和發展水利的重中之重。對其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1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概述
我國仍有10.3%的人群難以獲取安全飲水用,其中,以西部地區最為嚴重,主要是由于區域經濟的差異。使用管道安全用水的比重還不到 50%,這從側面反映了全國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還需進加大建設力度。就目前來說,我國大多農村還沒有普及自來水,農村飲水安全程度較低,即使部分街鎮實行了集中供水,但也難以保證供水保證率。部分地區也采取分時供水的方式,或直接飲用未經處理的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一方面增加了農民用水的困難,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飲水安全隱患的增多,由此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還需進一步改善。
2、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存在的問題
2.1 工程管理機制不完善
許多飲水工程只從方便性角度來考慮,硬件設施建設不配套,忽略了以后長期運行中會出現的漏水、滴水、冒水、跑水問題;還有一些飲水工程無明確的管理方法,也沒有完善的管理機制,出現了有人建、無人管的現象。管理機制缺乏靈活性和體系,管理制度的缺失已經成為造成飲水工程諸多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沒有進行專門的技術人員培訓,很多農村水廠的操作人員都是當地農民。這些人員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術素養,受教育水平低,安全意識淡薄,其業務能力根本不能為飲水工程進行更好地服務,也不能保障工程運行和飲水的安全性。
2.2 水費的收繳機制存在問題
在大多數農村中,并沒有完善的收費標準,飲水工程投資運行費用雖高,但是水費卻很低,甚至很多農村都沒有收水費,免費水也是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這些喝“低價水”“免費水”的地區,不僅造成了人們在用水中無節制浪費,再加上相關部門的水費報價低于正常的工程運行供水投資,根本不能保障飲水工程的正常運轉。因此,在滿足正常的供水后,后續的飲水工程管理、維修養護以及新設備的更新等因為資金的不足便無法正常進行,這對工程運行的有效性和飲水的安全性造成了威脅。
2.3 供水水質不佳的問題
在我國農村飲水中,有將近一半的農村存在水質不合格的問題。①缺乏對水資源的保護意識,不重視水源污染,使農村的供水質量受到了嚴重影響。②供水設備落后。很多農村地區的供水過程只有簡單的管網對水進行過濾沉淀,甚至一些分散地區無任何處理措施。③沒有專門的水質檢測人員和設備。由于供水工程缺少管理人員,也沒有先進科學的水質監測儀,使得水資源供給存在嚴重的質量隱患。
3、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問題的對策及措施
3.1 設立水源保護區,推進農村水源環境監管及綜合整治
地方各級、環保等部門等應按照當地政府要求,在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邊界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同時應強化對農村飲用水的評估力度,對可能影響農村飲用水水源安全的化工、造紙、冶煉、等重污染源企業要加強執法監督力度,避免突發環境事件影響水源安全。要結合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開展水源保護建設,加強對水源周邊生活污水、垃圾廢棄物的處理工作,防治面源污染。要有針對性的開展水污染處理工作,做到因地制宜。
3.2 健全農村飲水工程,加強雨水集蓄利用
地方各級水利、環保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結合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新農村建設等工作,多渠道籌集水源保護資金;按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辦法》等規定,切實加強農村水利資金管理。除此之外,雨水是很重要的資源,在降雨 250 mm 以上的季風區,可以通過收集雨水的辦法解決飲水問題。尤其是在水資源短缺、取水困難、保證率低的半干旱、半濕潤區的丘陵區、山區等水資源開發利用困難或水資源缺乏的偏遠山區,要充分利用雨水資源,建設一個集雨工程,以保證農村飲用水供水安全。
3.3 制訂合理的水費收繳標準及制度
要將市場調節的作用發揮出來,采取有償供水的形式,按量收費。為了確保水費的合理性,可以采取用水定額、超過規定用水量累計收費的管理制度,要對水的供給成本進行計算,既要保證在農民的承受范圍之內,考慮農民的利益,還要兼顧農村飲水工程的運行成本。要將價格杠桿的作用有效運用到供水中,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水價機制。加強農民對節約用水、安全用水和飲水工程供水模式的認識,從而認識到水也是一種有成本的商品,了解收費標準。另外,要采取公開、透明的水價公式制度,讓農民更好地進行監督,并提出建議。
3.4 健全農村飲水工程長效機制,提升水質監測及檢測能力
要建立水源保護長效機制,落實用電、用地和稅收優惠等政策,推進縣級農村供水機構、環境監測機構和維修養護基金建設,保障工程長效運行,確保飲水工程安全、穩定、長期發揮效益。地方各級水利、環保部門應配合發展改革、衛生計生等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切實強化對相關責任人員的監督考核。地方各級環保部門應按照相關政策法規的要求,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工作,以保障水質。
總而言之,農村飲水安全是農村基礎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相關部門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應當以農民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以提供優質水質為目標,將工程管理工作作為關鍵點,嚴格落實責任制,有力保障農民飲水安全,保障農民能真正放心用水。
參考文獻:
[1]邱斌,謝申.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J].知識窗(教師版),2015,9:36.
[2]劉立娟.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4(01):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