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供給學派并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淵源

2016-05-30 10:48:04童行健
經濟研究導刊 2016年10期

童行健

摘 要:自從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許多人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供給學派相提并論。雖然兩者都是將重心轉向供給端,即著力激發微觀主體的活力,政策措施在減稅、推進市場化進程上也有相似之處,但是兩者之間仍然存在本質區別。從供給學派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代背景、理論來源、政策主張、目標指向入手,揭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從而闡明供給學派并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淵源。

關鍵詞:供給學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區別

中圖分類號:F0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0-0001-05

供給學派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諸多方面有著相似之處,這是因為面臨相似的問題有著相似的解決辦法,同時馬克思主義作為開放的理論體系,吸收借鑒供給學派能為我所用的部分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來源于甚至照搬供給學派。

一、供給學派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要解決的時代課題不同

(一)供給學派解決經濟增長停滯、失業與通脹等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于擔心戰爭結束后經濟增長和失業會回到戰前水平,西方各國開始普遍采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最初的幾十年里,各國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發展成績,凱恩斯主義的聲譽也達到了頂峰,一大批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通過建立IS-LM模型等使得凱恩斯主義在理論上趨于精致完善。但是步入20世紀70年代,以美國為主要代表的國家出現了政府赤字過大、經濟增長停滯、失業與通貨膨脹并存的局面。由于政府赤字已經達到歷史高位,通過進一步擴大赤字來減少失業已經不現實,失業與通脹并存也宣告了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的破產。為了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供給學派便應運而生。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供給結構性錯位問題

我國經濟經過三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各方面問題開始集中顯現。從經濟發展基本面上看,我國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2015年全年GDP增速6.9%,為2009年來最低。另外,資產負債率處于上升周期,金融領域潛在風險加大[1]。從要素供給效率來看,勞動力供給邊際成本為零已經成為歷史,人口紅利的減少使得勞動力成本上升,再加上歐美等國的產業再造以及低端加工制造業向雁陣下游轉移,代工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另外,以土地為代表的自然資源的邊際成本上升,資本使用效率也在下降。從宏觀政策上看,以投資、出口、消費為主的需求拉動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經濟中高速發展的要求,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央行連續降息對投資的拉動作用不如預期;在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后全球市場需求疲軟,出口大幅下滑。從產業層面來看,經過長期粗放式發展,一些重化工業與一般制造業嚴重產能過剩,另一方面,高端制造業和新興產業卻供給不足——“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需要進口”,同時粗放式的發展也給資源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從制度層面上看,包括電網、交通、環境治理等在內的公共產品一直處于短缺狀態;高昂的稅負、市場型交易費用、制度型交易費用以及融資成本使得微觀經濟主體積極性不足。

二、供給學派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淵源不同

(一)供給學派的主要來源是古典主義經濟學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供給學派的理論淵源是指從亞當·斯密(Adam Smith)到約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經過薩伊(Jean Baptiste Say)所建立的以供給為理論出發點,以生產、成本生產率為研究重點,以經濟自由主義為政策主張的經濟理論體系。“高稅率,有時通過減少征稅商品的消費,有時通過鼓勵走私,帶給政府的稅收少于適當的稅率”[2],“僅僅鼓勵消費對商業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因為困難在于供給,而不是在于刺激消費需求……好政府的目標是刺激生產,不合格政府的目標才在于鼓勵消費”[3],“極端的征稅會產生讓個人更貧窮的可悲效果,也沒有使國家富裕。”(Say,Treatise)可以說,供給學派的理論觀點早已有之,其所做的主要貢獻不過是根據理論觀點結合現實情況提出相應的政策主張,甚至連供給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承認,供給學派經濟學不過是:“穿上現代服裝的古典經濟學。”[4]“在許多方面,供給經濟學僅僅是重新發現了薩伊所說的市場法則。”[5]但是,供給學派除了繼承古典經濟學關于供給、減稅等方面的經濟思想外,另一方面也與新奧地利學派、貨幣主義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經濟理念是異曲同工的。

無論是以亞當·斯密(Adam Smith)、薩伊(Jean Baptiste Say)、穆勒(John Stuart Mill)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還是以哈耶克(F.A.Hayek)、科斯(Ronald H.Coase)、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限制公共權力和實現自由都是其追求的主要理念。“就像有限的收入是限制個人或家庭支出的唯一有效方法一樣,限制政府支出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政府的稅收。”[6]到了20世紀80年代,公共選擇理論提出為了不讓下屆政府有花錢的自由,保守派政府可以故意通過減稅來增加國債[7]。限制政府支出以限制政府權力的理念是隱藏在經濟措施之后的理念追求,在被凱恩斯主義為代表的政府干預主義壓制數十年之后,古典自由主義終于為西方國家官方所承認。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以哈耶克為代表的新奧地利學派和供給學派分別成為撒切爾政府與里根政府的官方經濟學,在里根政府1980年競選顧問團的76位經濟顧問中就有22位來自于朝圣山學社。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理論來源是馬克思主義和建國以來一系列經濟實踐

供給學派的理論淵源是古典主義經濟學,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淵源是馬克思主義與建國以來一系列經濟實踐。馬克思主義以聯系、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并且把矛盾分析法作為根本分析方法,這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都得到了體現。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改革措施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創新作為增加有效供給的重要動力,在要素中扮演重要作用的同時,也是實現產業升級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經濟發展跨越中等收入之前,勞動、資本、資源扮演重要角色,而在跨越中等收入之后,創新與制度則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創新是不可忽視的。而培育新興產業也由資本主導轉變為創新主導,只有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發展,才能提高國家整體競爭力。制度是要素中的關鍵,同樣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也即解放微觀主體活力,讓市場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要素內部的勞動力、資本、創新同樣相互聯系,只有提高勞動力素質才能有創新,創新使得勞動力競爭力提高;而同時創新也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另外,財稅體制改革一方面降低企業稅負,另一方面也根治土地財政,為資本滯留在房地產市場的現狀進行根本上的改變,也為化解房地產庫存提供長遠解決之道。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雖然主次有所不同,但涵蓋了經濟領域的所有內容。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精準扶貧、戶籍制度改革、“一帶一路”戰略、對非援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都可以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所涉及的要素都有相對應的改革措施,并且針對要素的不同方面也有具體的措施來解決。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了主要矛盾

供給與需求作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對矛盾,其地位是不斷變化的。在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初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沒有建立,市場經濟發育還很不完善,因此在此時主要矛盾是供給而不是需求。因為市場體系不完善,所以需求刺激政策很難取得預期效果,這時候必須要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從體制機制上為生產力發展也就是供給端的形成創造條件。正是抓住了這個“牛鼻子”,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鄉鎮企業改革再到國企改革都取得了遠超于預期的良好效果,在為中國經濟帶來井噴式發展的同時也為未來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隨著生產力的持續提高,供給與需求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經濟主體的潛力得到釋放后,主要矛盾便轉到了需求端。黨中央審時度勢,根據我國具體的稟賦優勢制定了相應的需求政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投資、出口、消費的“三駕馬車”。利用我國勞動力邊際成本低廉的優勢,我們迅速成為“世界工廠”,生產的商品遍及全球,雖然得到的附加值較低,但也為許多企業帶來豐厚利潤;利用我國高儲蓄率的優勢我們在全國各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為經濟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的同時極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并且為激發的供給潛力提供了有效的消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龐大的人口基數為消費提供了難以估量的市場,再加上體制機制的完善使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得以實現預期效果,這一時期重心放在需求端使得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創造了三十余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跡。

近年,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傳統的“三駕馬車”已經難以為繼,而且出現了部分產業產能過剩、房地產庫存積壓、環境污染嚴重等尖銳問題,這時候主要矛盾再次回到供給端,因為這時候需求拉動已經沒有效率,所以必須再從供給端做文章,為經濟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三、供給學派與供給側結構新改革的政策主張不同

(一)供給學派主張以減稅為核心,包括減少福利開支和穩定貨幣供給等政策措施

減稅是供給學派的核心觀點,在減稅問題上,供給學派尤其關注邊際稅率的調控作用。他們認為,高稅率尤其是高邊際稅率是美國經濟增速萎靡和投資熱情降低的主要原因,由此導致的儲蓄和投資不足是造成經濟增長停滯的根本原因。另外,供給學派還抨擊從李嘉圖以來的經濟學研究集中于收入分配。“竭力從富人那里拿走他們的收入,就會減少他們的投資,而把資金給予窮人,這樣就會減少他們的工作刺激,就肯定會降低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并限制就業機會,從而使得貧困永遠存在下去。”[4]最后,他們還認為過高的邊際稅率使得創新精神喪失殆盡,“在任何經濟制度中創造性和主動性的主要來源都是個人投資者。經濟不會自行增長,也不能靠政府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經濟是由于對人們的事業心,即甘冒風險、把設想變為壟斷、壟斷變為工業,并在知道將得到什么回報之前就給予這種意愿做出反響而增長的。”[4]

據此,供給學派提出其政策主張:第一,大幅度并持續削減個人所得稅和企業稅,以刺激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并提高儲蓄和投資的吸引力;第二,采取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使貨幣供給量的增長和長期的經濟增長潛力相適應,從而恢復某種形式的金本位制;第三,主張減少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特別是要改變國家干預的方向和內容,主張更多地通過減稅實行“供給管理”,更多地依靠市場的力量自動調節經濟;第四,縮小政府開支,大規模削減福利開支,提高私人的投資能力[8]。

在實踐中,里根政府限制政府權力,“政府干預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政府本身就是問題”,這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理念,與同時代撒切爾政府的措施是一致的。除了“經濟復興計劃”(里根“經濟復興計劃”主要內容:第一,削減個人所得稅與企業稅率,其中個人所得稅率自1981年7月1日開始每年削減10%,三年削減30%;第二,削減聯邦開支,減少預算赤字,逐年平衡預算;第三,放寬和取消政府對企業的一些限制性規章預算;第四,控制貨幣貸款,推行有節制的穩定的貨幣供給政策),里根政府還通過改革工資法和工會制度改善勞動力供給 ;通過減免企業稅和放松對市場的行政管制改善商品供給;通過加快金融自由化改善資金供給[9]。在遏制通貨膨脹方面,里根政府采納了同為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貨幣主義學說,承認通貨膨脹只是一種貨幣現象,并通過控制國債規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貸款利率控制貨幣規模。最后,里根執政期間,主導了兩次重要的減稅措施的制定和實施(1981年和 1986 年)。從數據上看,美國最高所得稅率從1986年的50%下降到1988年的28%(美國國稅局,美國稅務基金會),資本利得稅和變現百分比從1978年的39.875%下降到1985年的20%(美國財政部稅務分析辦公室),四人家庭的邊際聯邦所得稅率(中位數收入的1/2)從1980年的18%下降到1986年的14%(美國財政部稅務分析辦公室)。從政策效果上看,從1982年12月起,美國經濟逐漸走出衰退,經濟復蘇勢頭比戰后歷次經濟復蘇都強勁有力。至1988年5月,美國經濟持續增長65個月,成為戰后和平時期經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通脹率也由最初上任時的13.5%下降為不到5%。美國GDP占世界的比重也由 1980 年的 23%上到 1986 年的 25.2%[10]。但是由于里根執政期間實行大規模減稅與軍備競賽,導致政府赤字規模此前的歷屆美國總統所累積的財政赤字總額還要多。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五大任務”,推出一系列內在聯系的改革措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本質上講仍是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一方面要減少對微觀經濟主體的約束,讓其在經濟發展中有更大的空間與活力;另一方面政府仍需持續提供公共產品,并在產業升級、促進創新等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任務從要素層面、產業層面、宏觀政策層面、制度層面落實。

從要素層面來看,勞動方面實施開放生育政策,補充人口紅利,同時精準扶貧,提升消費潛力及人力資本,進行戶籍制度改革以化解房地產庫存,同時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以吸納就業。從以土地為代表的自然資源來講,進行土地制度改革,加速確權流轉。資本方面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同時推進金融體制改革,豐富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渠道,增強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及意愿。創新方面繼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政策優惠等方面提升創新熱情,提高創新成果轉化率。

從產業層面看,一方面化解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培育新興產業。化解產能過剩依靠“一帶一路”、對非援建等戰略消化,同時以政府直接或間接提供補償、鼓勵兼并重組、提高環保及能耗等技術標準、捆綁舊產業與新產業等方式合理化解。在“讓僵尸企業入土為安”的過程中以社會政策托底,妥善處理失業與銀行不良資產問題。在培育新興產業方面則實施“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等戰略,并積極促進“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相融合,同時促進新興生產性服務業以及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

從宏觀政策上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亦即宏觀政策要穩。財政政策從總量調控轉變為結構調控,在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階段性提高政府赤字率,發揮財政政策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關鍵作用。貨幣政策方面則保持穩健,為結構性改革提供適宜環境,降低融資成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優化信貸結構,完善匯率形成機制。

從制度層面上看,繼續提供有效的公共產品供給,包括基礎設施、環境治理等。降低制度型交易費用,進一步下放行政審批權,取消不合理稅費,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增值稅,減輕微觀主體負擔,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建設服務型政府,讓政府從不應干預的領域退出,同時在產權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兩者政策措施存在的區別

比較兩者的政策主張可以發現,供給學派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包含了減稅、推進市場化進程、放寬對微觀主體限制的內容。但即便是這些看似相同的政策主張也存在著區別。

從減稅來看,供給學派關注降低邊際稅率,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稅制改革。供給學派強調的是降低個人所得稅和減免企業稅,在美國來講確實能降低有投資、儲蓄能力人群的稅收負擔;但我國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人口比例只有7%~8%,降低個人所得稅減負作用并不大。因此,我國主要是以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增值稅為企業減負并間接降低消費稅水平。推進市場化進程方面,供給學派與同時代成為英國官方經濟學的新奧地利學派有著同樣的古典自由主義立場,因此供給學派秉持較為極端的反政府干預立場,其甚至要求政府以削減福利開支的方式退出經濟領域;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和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也強調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在提供公共產品、引導產業升級、完善法規制度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從微觀企業來看,供給學派的一系列放寬政府限制企業進行經濟活動的措施實質上是通過降低工人的勞動安全護條例來實現企業成本的降低;而我國由于現代企業制度不完善、市場發育不成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通過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降低市場型交易費用和制度型交易費用來實現企業減負。

另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關鍵,改革措施更加全面也更加完善。從勞動、資本、自然資源再到創新、制度,都有多項國家戰略推進實施,從而保證了改革的科學性、協調性、可操作性。供給學派的核心政策措施是減稅,但在勞動、資本、自然資源等方面缺乏相關措施提高要素有效供給。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精準扶貧、戶籍制度改革、發展新興服務業以提升人力資本相反,供給學派甚至主張削減社會福利開支,這使得飽受高通脹、高失業率、經濟發展停滯之苦的底層民眾雪上加霜。

四、供給學派與供給側結構新改革的目標指向不同

(一)供給學派重在貫徹新自由主義理念

供給學派一方面致力于扭轉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經濟停滯以及高通脹、高失業率,另一方面也實踐著繼承了古典主義經濟學精神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理念。從供給學派的主要措施上,尤其是降低邊際稅率可以看出,供給學派主要為富人帶來福利。降低邊際稅率對于窮人來說意義并不大,但是卻可以極大地解放富人的負擔,而且越富有的人所減少的負擔越多。在供給學派看來,只有這些中上階層的人才具有儲蓄和投資能力,才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對這個制度的主要威脅是以累進稅率征稅(急劇上升的稅率奪取較高收入中越來越大的部分),以致富有者拒絕拿錢去冒險”[4],“一個明智的社會政策應該大量降低失業補助的福利水平。”里根經濟復興計劃的另一大措施就是減少政府赤字、平衡財政預算,而供給學派所提出的解決方法是大幅削減政府在社會福利上的開支,“一個明智的社會政策應該大量降低失業補助的福利水平。”[4]供給學派所主張的放寬對限制企業經濟活動的規章條例也與供給側改革旨在降低市場型交易費用的下放行政審批權不同,其實際上是通過降低工人的勞動安全保護條例來實現的。供給學派可以說是毫不掩飾地、赤裸裸地通過劫貧濟富的方式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另外,滯漲也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出現的,供給學派調整了供求關系,使得矛盾暫時得到緩解但卻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因為供給學派并沒有觸及到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由此減稅等提高有效供給的政策也并不能根除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因此,矛盾以其他形式更加激烈地爆發,美國20世紀90年代末的高科技泡沫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證明。從本質上看,供給學派的政策主張推動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向其終點運動。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于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就是解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2015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要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也指出:“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因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著眼于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則回歸到繼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上。

雖然我國目前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但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式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同時原來的稟賦優勢逐漸喪失,要素成本全面上揚;另外,過去的宏觀經濟政策也在在一定程度上違背經濟規律,如目前產能過剩的現狀與為應對金融危機而實施的4萬億投資不無關系。因此,實現要素升級、激發微觀主體創新創業創造的潛能、產業升級改造是為了未來經濟能更好地發展。中國經濟短期內繼續維持高增速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會讓資源環境付出不可逆的慘重代價,經濟中存在的潛在風險也會逐漸轉變為現實,甚至引發動蕩。因此,在改革中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意志,在GDP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失業風險有可能增加,減稅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會使政府赤字率進一步上升,淘汰落后產能也會出現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問題與陣痛。但是只有經過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構建、塑造和強化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動力。

參考文獻:

[1] 任森,王大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分析[J].銀行家,2015,(12).

[2] Adam Smith,The Wealth of Nations(New York:Modern Library),1937:835.

[3] Jean-Baptiste Say,A Treatise on Political Economy,6th ed.,trans.C.R.Prinsep and Clement C.Biddle(Philadelphia:Grigg&Elliott),1834:143.

[4] 喬治·吉爾德.財富與貧困[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44-103.

[5] Bruce Bartlett,Reaganomics:Supply-Side Economis in Action(Westport,CT:Arlington House),1981,(1).

[6] Milton Fredman,“The Kemp-Roth Free Lunch”,Newsweek,Aug.,1978,(7).

[7] 布魯斯·巴特利特.新美國經濟——里根經濟學的失敗與未來之路[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159.

[8] 蔣自強,史晉川.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127.

[9] 管清友.供給學派的實踐典范[J].金融博覽,2013,(11).

[10] 賈康,蘇京春.探析“供給側”經濟學派所經歷的兩輪“否定之否定”——對“供給側”學派的評價、學理啟示及立足于中國的研討展望[J].財政研究,2014,(8).

[責任編輯 吳高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视频久久|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国产 在线|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日本影院一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色综合手机在线|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日本午夜三级| 黄色a一级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911亚洲精品|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天天激情综合|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久久婷婷六月| 91九色视频网|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91高跟丝袜| 成年人国产网站|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婷婷色婷婷| 亚洲午夜片|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69综合网| 很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二区|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69av在线| www.av男人.com|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99国产精品国产| 99热免费在线|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精品欧美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五月婷婷精品|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久久动漫精品| 欧美一区精品|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 亚洲视频二|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国产噜噜噜|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毛片手机在线看|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综合色在线| 色综合网址|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