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娥
摘 要:農業,一直是我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基礎產業,雖然時代不斷在發展,但是產業對市場的價值和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在目前時代背景下,農業的發展已經趨于高效化、集約化和智能化。特別是對基礎設施來說,往往是農業發展的基本所在,也與農村經濟發展具有較為緊密的聯系,特別是在更多現有研究調查方面曾經清晰闡述了農村基礎設施發展以及經濟增長兩者的關聯性,但多數都是研究基礎設施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定性和定量,對于兩者的動態關系卻缺乏研究依據。所以,針對以上問題進行研究,也是目前很多學者關注的重點所在。
關鍵詞:農業基礎設施發展;農村經濟增長;動態關聯
中圖分類號:F3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0-0021-02
引言
就以往來說,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雖然在改革開發以來較為迅速,但是目前已經進入了相對緩慢增長的瓶頸期,而主要的原因就是農村基礎設施無法跟隨發展的腳步,這也是目前農業生產效率不高的另一個誘因。因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發展,就會直接影響到農村整體收入以及生產力的增強,從而讓經濟增長進入到新的階段。而就此,筆者將通過本文,就農業基礎設施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方面,展開詳細的分析與研究。
一、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動態關系的理論分析
首先,與農業生產具有較強關聯性的基礎設施具有多樣性,而且可以涉及到多個領域,諸如交通輸送、水利工程還有產品銷售等等,也因為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讓農產品的各方面成本都得到有效管理(如運輸、生產、儲藏等),同時還能有效保障農業生產的高效性,而且,還能提升農產品市場的整體交換力,從而能夠保證風險的規避和承受,也保證了周邊銷售產業鏈的穩固,從而推動整體經濟持續增長。另外,對于一些特殊的基礎設施,諸如交通以及通信,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則更加明顯,因為其本身對農產品的銷售范圍具有較強的拓展效果,同時加大交換的力度,刺激了產品的需求,并且實現需求多元化,多方向調整,而且運輸的效率提升也推動了農產品進入城市中,進而引發農業生產效率加快,從而保證迅速發展[1]。
二、基礎設施與農民收入增長的動態聯系
基礎設施與農民收入增長的動態聯系一般可以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方面,基礎設施發展對生產成本的影響,特別是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力會讓生產消耗的資源以及時間相對降低,進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第二方面,促進農村人口就業,例如郵電、信息、交通等行業,讓農村地區出現更多的就業契機,而且有助于地區服務行業的發展,也為農民提供非農就業的選擇方向;第三方面,推動了農村購買力的提升,特別是針對大部分農村地區經濟增長較快,但是人們的需求往往受到環境制約的現狀,可以有效改變;第四方面,給予創收機遇,特別是對于一些大型基礎建設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例如裝配電網、修繕或者鋪設道路),而這些人力的需求勢必會給農村地區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達到提升創收的目的。
三、基礎設施與社會經濟提升的動態聯系
由于“新農村”思想的影響推動農村地區正朝著現代化的目標不斷推行,也是農村地區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則往往需要首先強化基礎設施,保證其發展與現代化潮流一致,諸如衛生保健、教育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有效增強農村地區整體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強化生產能力,最終保證地區持續穩定發展;另外,對于交通運輸、網絡通信等現代化基礎設施發展,可以加大農村地區與外界的關聯性,從而真正實現基礎設施現代化,可以保證農村的一些陳舊保守的思想得到改進,進而間接影響到農村的經濟發展。
四、農業基礎設施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證明
(一)構建模型
針對農業基礎設施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證明,研究主要采用雙對數生產模型進行研究,模型的形式為LnY=β0+β1LnX1+β2LnX2+β3LnX3+μ。其中,模型各項代數代表的數據為:Y表示經濟增長變量,即可以包含農業生產變量、非農業生產變量以及收入變量;另外,X1、X2、X3則代指解析變量,是根據發展變量的差異性對基礎設施進行解析的數據;μ則是隨機產生的誤差,β則代表有待估計同歸系數。
(二)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和計量計數治療均以SPSS12軟件展開分析,具體的分析結果如下:
1.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聯系估算
Ln(AY)=-6.508+0.821Ln(ROAD)+0.184Ln(EIEC)+1.934Ln(EDU)
(-4.894)(8.029) (2.252) (4.265)
AdjR2=0.875F=66.229
分析:以上表達式主要是對基礎設施影響農業生產的測算,即某省農業生產總額為AY,而數據主要是每年統計說的,而ROAD,ELEC,EDU則代指該省農村公路路程、用電總值以及評估受教育的數據,而數據來源也是通過最新一年的數據調查所得,而且以上回歸系數均以5%顯著性監測,從而體現出基礎道路設施、電力設施以及教育設施對農業生產具有明顯促進作用,特別是教育基礎設施的促進最大;而道路設施的作用效果也明顯高于電力設施。而且在統計學研究中,若在維持各類基本條件不改變,若三個指標數據均提升1%,則會產生農業經濟增加比為0.821%、0.184%與1.934%。
2.基礎設施和非農業生產聯系估算
Ln(NY)=-4.297+0.229Ln(ROAD)+0.856Ln(EIEC)+3.259Ln(EDU)
(-2.472)(1.176) (8.145) (5.572)
AdjR2=0.909F=90.993
分析:以上表達式主要是對基礎設施影響非農業生產的測算,即某省鄉鎮企業生產總值為NY,而數據主要來自我國最新鄉鎮企業統計數據。而根據估算所得值可知,整個方程表達明顯,優度高,而且R的平方調整可達0.909,因而證明模型解析效果優秀,回歸系統均可以通過10%顯著性監測,而且電力以及教育的系數甚至可通過1%水準顯著性監測,由此體現出三者對非農業生產的影響力較大,而且教育設施影響是最明顯的,影響效果以及遠遠超過了電力以及道路基礎設施,而且同樣維持各類基本條件不改變,若三個指標數據均提升1%,則會產生農業經濟增加比為0.229%、0.856%與3.259% [2]。
3.基礎設施和農民收入聯系估算
Ln(NI)=4.552+0.336Ln(EDU)+0.103Ln(AROAD)+3.293Ln(ATEL)
(15.924)(1.523) (3.026) (8.966)
AdjR2=0.878F=65.667
分析:以上表達式主要是對基礎設施影響農民的測算,其中農民家庭人均收入值以AY表示,而數據來源相關資料最新統計,而AROAD, ATEL ,EDUF分別代指地區公路密集情況、萬人電話普及量以及人均受教育時間的數據,而根據估算所得值可知,整個方程表達明顯,優度高,而且R的平方調整可達0.878,因而證明道路設施、通訊設施與教育設施對農民受益影響效果明顯,與之前分析具有共通性,因為教育基礎設施的彈性系數很大。所以,根據整體模型分析,農村基礎設施的發展必然會導致農民整體收入上升,從而推動農村經濟間接發展。
五、討論
根據以上結果分析,農村基礎設施的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影響較大,就目前而言,兩者發展始終保持均衡,即為協同共進過程。另外,農業基礎設施發展需要有較長的時間性,短期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力較小。目前,我國基礎設施發展雖然已經有所提升,但是發展過程依然較為緩慢,因為經濟增長的趨勢較差,這也與自身發展不足存在較大的關聯性。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農村經濟也會受到自身內因的影響,同時還會受到基礎設施發展的影響。因而要強化農村基礎設施發展,就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是完善計劃,保證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步進行;其二是增強投資強度,從而解決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3]。
結語
總而言之,雖然所有基礎設施對農村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促進效果,但是影響力的不同也需要根據主次劃分進行建設,即把握好投資的重點設施,從而讓小的改革帶動大的經濟發展,并且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敬待黎.農業基礎設施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J].云南農業,2015,(7):58-59.
[2] 張艷.農業基礎設施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J].經營管理者,2015,(6):248-250.
[3] 方芳,錢勇,柳士強.我國農業基礎設施投資的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14,(2):89-92.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