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雯雯
摘 要:近些年,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同時伴隨多省份養老基金出現嚴重缺口,使得國家對于社會化養老高度重視。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由于傳統的養老觀念和代際支持等現象的存在,使得養老機構服務與老年人需求之間出現錯配,這種錯配在一些欠發達省份和地區十分明顯,甚至阻礙了社會化養老的發展。哈爾濱市養老機構的近況就是典型案例之一,因此有必要對哈爾濱市養老市場從供需角度進行分析。單純地引導老年人改變養老需求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對于目前哈爾濱市養老機構服務的現狀進行分析,從中找到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這對全市養老機構后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機構;服務供給;服務需求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0-0052-02
哈爾濱市1997年先于國家兩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5年底,哈爾濱市共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188萬,占總數的20.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是全國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之一,當年就凈增加老年人口12萬,也是歷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根據《哈爾濱市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的預計,到2020年哈爾濱市老齡人口將達252萬人,占總人口25%。因此在社會轉型、人口發展變化等諸多因素的觀念影響下,逐漸弱化的家庭養老支持功能,老齡化人口所占的比例中獨居、孤寡老人將繼續上升,需要各種服務支持的老齡化人口大量增加,大部分老人需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這使養老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目前,黑龍江省各地養老機構的服務實踐層出不窮,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亦可謂是碩果累累。
一、養老機構服務的現狀研究
國內對養老機構服務的學術研究,主要是對老齡化人口問卷調查或使用實地調查數據和統計數據做進一步的分析。一些學者對《中國民政統計年鑒》[2]分析發現,自1990年以來,養老機構的數量增加并不明顯,但組織內的床位數在不停增加,其中收養人數的數量一直占舊床約70%。哈爾濱市每1千人口在養老機構中65歲以上老人占床位數是23張,老人能否自理、不同社會階層對入住養老機構的可能性影響較大,并且養老機構的床位數量逐年增加,但仍不能滿足老齡化人口的客觀需要。根據人民日報2015年對哈爾濱市老齡化人口的調查問卷顯示,有3.8%的老齡化人口渴望進入養老機構,而當前哈爾濱市養老機構提供的床位數只占老齡化人口的1.2%。據預測,到2020年哈爾濱市戶籍老齡化人口期望入住養老機構的人數將占老齡化人口總數的3.8%,其中有2.7%的老齡化人口具有支付服務費用能力,因此,養老機構設置的可居住床位數應增加到10萬張以上。
養老機構的入住率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代際支持。代際支持的一個特點是年邁的父母為下一代人提供服務支持,包括做家務、養育其子女一代等。根據《哈爾濱市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顯示,哈市居家老人空巢化特點顯著。目前,哈市空巢老人約80.6萬人,占老年人總數的49%,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顯示,71.7%的老年人未同子女居住,呈現“421”家庭模式(四位老人、兩個夫妻、一個孩子)。其中,配偶共同居住的占46.6%,老人獨居的占18.8%,在養老機構居住的占4.3%,與保姆居住的占2%。哈市“421”家庭模式一經形成,帶來的直接問題是子女無力也無暇照顧老人,獨居老人增多。此外,人才外流多、子女離家等原因,也出現一部分獨居老人。
哈爾濱市老年人大多注重生活質量,上老年大學人數占全國之首,隨著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不再滿足于吃飽穿暖,而注重生活質量。調查顯示,29%的老年人希望增加基礎設施好、有檔次的養老場所,近40%的老年人希望有人陪同去醫院或醫護人員上門看病,約30%的老年人對家政服務有較大需求。老年人對文化養老、旅游養老、保健養老等需求與日俱增,對老年服裝、食品、住宅、交通、娛樂、旅游、文化用品、社區服務、老年福利設施、老年保健、老年教育等需求迅速上升。
由于哈爾濱冬季寒冷,導致候鳥式養老方式越來越受到推崇。目前,哈市每年冬季在三亞市異地養老的老年人不低于15萬人,約占哈市老年人口的10%;哈工大百余位老教授有意“團購”老年公寓,進行“朋友圈”式養老;國內多家房企看好養老市場,試水冰城養老地產,打造養老社區。綜上可見,居家養老仍是絕大多數老年人的選擇,但個性化養老模式將會越來越受到推崇。
二、養老機構服務供給的研究
哈爾濱市養老機構發展到今天,政府已經不是唯一的供給主體,社會多元供給的模式已經形成。養老機構已經實現了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參與形成了協同發展。哈爾濱市養老機構服務的供給主體仍屬于政府和部分國有單位,均是以福利方式存在。政府辦養老機構面向城市的“三無”老人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部分國有單位辦養老機構主要面向本單位的退休職工提供包括生活照料等福利服務。“民營公助” 型養老機構將是當前養老機構的主要形式,而“民有民辦”型養老機構則是未來養老機構發展趨勢。哈爾濱市養老機構供給現狀與其他地區比較有優勢。
1.現行管理體制科學,正在籌劃建成“雙統雙分”工作體制和市、區縣(市)兩級社會福利暨養老服務管理體系;政府公辦養老機構改制多元化發展,例如服務外包、公建民營、連鎖經營、開放經營和“三網融合”等新型養老模式全面推行;社會辦養老機構床位與公辦養老床位的比例達到6.5∶3.5。
2.建設完善服務體系。已經率先建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弱勢人群養老服務得到保障,形成多元化養老服務供給體系,養老服務標準化、職業化程度顯著提高,實現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所有城市社區,全市社會養老床位數達到每千名老人35張,養老照護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65%。
3.促進產業規模壯大。形成一批符合現代服務業發展要求的新興服務模式,建立一大批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業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領域,直接或間接為老服務組織達到1 500家,養老從業人員力爭達到12萬人以上。
4.培養優良成長環境。對養老服務業的稅費優惠幅度明顯加大,對養老服務組織、企業和產品成長發育的專項資金支持明顯增加,推出一系列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金融產品,各類準入和退出機制更加健全,老年人和養老服務機構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現代養老服務理念和養老文化蔚然成風。
三、養老機構服務需求的研究
近年來,不同地區的學者通過抽樣調查和個案深度訪談的方法對不同的群體的養老機構服務進行了實證研究,也做了理論方面研討。這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學、人口學、醫學的基礎上,由于研究人員各自出于不同的服務目的,導致其結論并不完全一致。但總體而言,老年人對養老機構有一定的了解,期望留養老機構的人占一定比例。對養老機構的服務需求,尤其是醫療保健、生活照料服務、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撫慰服務等提出強勁需求。哈爾濱市養老機構服務現狀不能夠完全滿足老年人[3]整體需求,主要問題為以下幾點:
1.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老人望“床”興嘆,目前哈市每千名老人有養老床位23張,低于全國每千名老人有床位24.4張的平均水平。養老設施需求失衡,欠缺與閑置并存。哈市公辦養老機構由于政府投入多、收費低、條件好、服務規范,一床難求;城區內一些規模小、條件簡陋的養老機構收費較低,離家較近,便于家人就近探望,也很受老年人歡迎;一些配置較高、條件較好,但收費較高、距離城區較遠的養老機構則有大量床位閑置。哈市目前有失能、半失能老人近33萬,但護理型養老機構只有24家,床位不足,缺乏專業護理、康復訓練及臨終關懷服務,絕大多數有需求的老人及家屬望“床”興嘆。
2.養老護工“業余”工資低不如“看孩子”,哈市無養老服務技能培訓及鑒定機構,主管部門也不明確,培訓工作處于空白。服務隊伍整體素質低,缺乏中醫、護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等專業化人才,無法開展多樣化個性服務;護工以“4050”失業人員及周邊農村女性為主,缺乏基本護理知識、經驗和技能。此外,養老護理人員的收入甚微。國家還未建立專門養老人才職稱評定體系[4],從業者工資待遇無法與個人職業等級掛鉤,勞動強度大,但收入很低,因此人員不穩定。
3.民辦養老院因陋就簡導致風險大、生存難[5],哈市目前缺乏大型養老機構,小型機構資金有限,投入與標準存在差距。民營養老機構大多因陋就簡,難以達到建設標準,一些養老機構不批自建,帶來安全隱患。此外,養老機構中,老人一旦意外受傷[6],極易引發責任及經濟糾紛,養老機構承擔的風險與收益處于失衡狀態,其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
4.社區日間照料室偏少,老年人積極性低,哈市雖建成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室)841個,但活動場所數量和覆蓋面總體偏低。現有活動場存在著設施功能不完善、管理不規范、活動內容單調等問題,使老年人到社區參與集體活動的愿望得不到滿足[7],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需求及需求類型的不同地點有顯著差異。
四、結論
縱觀近年來關于養老機構的研究,既有學者從社會、文化等多角度入手的理論解釋,又有學者運用調查得到的數據資料對某一區域的具體問題分析。從現有的研究結果看,在數量、規模、服務、管理、商業模式以及軟件和硬件設施都不能滿足社會需要養老機構的客觀問題,存在很多的問題,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大多數研究表明,老人住在養老機構具有較高的生活滿意度。與此同時,學者們在各個領域研究顯示,老年人的需求識別養老機構和服務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共性,如老年人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日常起居、孩子、經濟實力、思想、社會交往情況等情況。
參考文獻:
[1] 哈爾濱市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R].2014.
[2] 民政部.中國民政統計年鑒[K].2014.
[3] 金思夢.哈爾濱市老年公寓養老問題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4] 白國鋒.哈爾濱市設立國內首個老年工作者節[J].中國民政,2015,(17).
[5] 金思夢,劉曉晶.老年人選擇老年公寓養老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以哈爾濱市為例[J].學理論,2015,(1):97-98.
[6] 溫心.醫養結合的居家養老新模式[J].老友,2015,(2):39-39.
[7] 趙素梅.養老機構中精神養老服務內容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5):42-44.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