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彥辰
中職學校開設職業道德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道德意識和職業道德操守,只有將課堂教學內容滲透到學生的意識中,才能真正實現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筆者發現,教師采用職業道德與法律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引導學生對職業操守、法律法規、道德建設等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筆者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教學。
一、構建知、信、行一體化職業道德教學模式
中職學校的職業道德教育,需要以理論教學為切入點,逐漸實現養成與實踐的有序過渡,根據職業道德教育的不同階段,可以將其分為知、信、行三個步驟。“知”是職業道德培養的第一步,以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的概念認知為主,以理論教學為側重點,同時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引入相關職業道德標準,使學生具有相應的理論基礎?!靶拧笔锹殬I道德教育的第二步,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個案講解使學生了解道德誠信、信守法律法規的重要性。“行”是職業道德教育的第三步,也是職業道德實踐與理論相融合的階段,這一階段重點強調學生道德行為的培養,注重個案解析和教學實踐,從而實現學生在職業道德培養中“知行合一”良好格局的形成。
二、結合企業案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職業道德和法律課堂很容易陷入枯燥的理論講解當中,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僅僅是“理論知識的搬運工”,那么學生很難與教師形成互動,學生對教學的關注度也會大幅下降,難以保證課堂的聽講效率和知識轉化效率?;诖耍處熆梢栽诼殬I道德教學當中引入相應的實際案例,據此闡述職業道德與法律在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從而吸引學生對教學內容保持高度關注,確保學生認真領會課堂內容的重點、難點和要點,并及時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質疑。通過課堂討論、師生交流,引入相應的企業文化,能夠改變以往職業道德教育側重理論灌輸的弊端,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趣味和應用價值。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引入企業文化時要自然得當,否則將適得其反。
三、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課堂實踐積極性
情境創設有利于幫助中職生對職業道德教育形成生動而具體的認識。如,法庭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需要明確情境探究步驟。①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的理論知識,根據課堂講述內容選擇相應案例,明確任務需求以及實現步驟。②設定具體任務目標,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完成相關任務。③各小組展示其探究結果,并闡述完成經過。④開展班級評價,教師進行評價匯總。⑤小組根據任務設定完成相應項目。
第二,教師需要在任務模式方面逐一確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①設定相應的情感、認知、價值觀目標,結合課堂理論導入實踐,使法律法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在引導學生知法、懂法的同時,進一步教會學生用法、守法。情境營造要與實際法庭流程相契合,使學生體驗到更生動的法律實施流程和實施根據,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②利用情境目標提升學生的思辨與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法律語言應用技能,強化其思維的嚴密性和規范性,強化學生整合、分析、判斷信息的能力。③在知識目標的設定上,強調庭審流程的同時,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法律糾紛類型,對各項法律程序、法律角色等有一定了解,從而將刻板的法律知識變得生動活潑。
四、職業道德教育與信息技術的相結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領域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更為廣泛。在高職學校的職業道德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這一輔助工具,廣泛搜集教學素材,并與學生開展更多的課余互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與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探討,交流職業禮儀及社會法律的相關問題。而學生也能夠利用網絡便利查詢與之相關的網站,尤其是在法律理論和相關案例中,網絡為中職生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和實踐空間。利用信息技術強化職業道德教育互動,能夠實現課堂的有效延伸。
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云端服務,將最新的、具有典型性的法律案例、職業道德案例發送保存,保證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一邊復習一邊觀摩視頻,從而更直觀地了解相關道德與法律知識。教師可以針對視頻內容進行大綱式講解,對于其中的重難點進行重點分析,其他部分的學習則由學生在課下完成。課上與課下的有序銜接,能夠對職業道德課堂的有效性提供有利保證,巧妙應用多媒體及網絡資源,能夠使學生更生動、更直觀地對職業道德與法律有更清晰的認知,改變以往課堂枯燥的理論灌輸模式,增強學生職業道德課堂的參與度和實踐意識。
五、在校企深度合作中提升職業道德課堂的有效性
對于學生而言,職業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畢竟學生在職業學校內對于職業道德與法律的認知僅僅來自于課本及拓展教學內容,而對于企業環境、職場競爭等職業因素認識相對缺失。引入校企合作模式,能夠有效改變這一現狀,使學生深入企業第一線,體驗職業道德與法律建設的重要性。
在校企合作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合作企業。學校可以聘請企業管理者、負責人到學校來講課,也可以組織學生深入企業去體驗和實踐,尤其是一些企業勞模、人事管理干部到中職學校授課后,能夠帶來更多職業環境下的真實案例,使學生更清晰地了解到職業道德與法律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學實踐證明,利用校企合作方式能夠使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定位更精準,教學效果更突出。
總之,在職業學校職業道德培養教育中,需要將職業道德與法律有機整合,突出教學當中的生本原則,使學生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到職業道德培養中來,引導學生認識到培養職業道德與法律意識是對自身未來職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只有遵德守法,才能在職場中穩步前進,從而提升職校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實效性。■
(責編 黃紫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