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淑華
摘 要:隨著中國金融體系改革的深入和加快,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終于出臺,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對整個金融體系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基于此,分析我國村鎮銀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存款保險制度出臺對村鎮銀行的積極與負面影響。
關鍵詞:存款保險制度;村鎮銀行;影響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0-0083-02
2015年3月31日,就在五部委發布房地產“新政”的次日,《存款保險條例》正式公布,存款保險制度在中國得以建立,醞釀了二十二年的存款保險制度終于面世。存款保險制度,就是銀行為了避免在自身經營中由于某種原因發生危機或者倒閉的風險,通過向保險機構支付一定的保費從而切實保護存款人利益的措施。若一旦發生危機就可以向投保公司求助而返還存款人的存款。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對我國銀行體系必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尤其是以服務三農為特色的小型村鎮銀行[1]。
一、我國村鎮銀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據銀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國村鎮銀行存款達到2 725億元,貸款余額1 902億元,實收資本461億元,盈利132億元。目前全國共有103家城商行開設了372家村鎮銀行,位列榜首;其次,120農村金融機構共開設253家村鎮銀行,而12家大中型銀行設立超百家村鎮銀行;盡管5家外資銀行僅開設27家村鎮銀行,但其業務拓展的力度也不可小覷。
(一)村鎮銀行吸儲困難
在存款領域,村鎮銀行面對的競爭對手是工、農、中、建四大行,郵政儲蓄和農信社,這些大銀行不僅經營多年,其國字號背景更是讓老百姓心里覺得踏實。由于很多村鎮銀行是剛成立不久,網點相對來說較少,就會嚴重影響辦事效率。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農民認為村鎮銀行是私有銀行,他們認為這些銀行缺少國家的支持,會聯想到如果銀行老板攜款而逃,他們的存款就可能無法找尋,這種嚴重的心理不安全感會直接影響其他村鎮銀行的存款。如果村鎮銀行吸不到存款,將無法生存[2]。
(二)村鎮銀行的社會認可度不高
村鎮銀行屬于新生事物,居民對銀行的認可度不高,很多人寧可到農信社、四大行排隊存款,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儲戶流失。目前,大多數村鎮銀行的網點僅有一個或者兩個[3]。雖然在稱謂上是村鎮銀行,但是在資金儲備、人員配備和一些銀行的基層網點相差無幾。相比農信社,其網點非常有限。而且,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人們對村鎮銀行的接受還需要時間。目前村鎮銀行以盈利居多,但由于規模偏小,盈利水平偏低,在杜曉山看來,“一是政策因素,財政機構不主張存款到村鎮銀行,缺少存款保險制度是其重要原因。二是村鎮銀行成立不久,老百姓對這類機構還不是很信任。”
(三)村鎮銀行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人才支持
和農村信用社相比,國家稅收政策對村鎮銀行的扶持力度相對較弱,如在減稅的額度和時間都沒有正規文件出臺。對于三農發展有重要貢獻的村鎮銀行也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優惠。村鎮銀行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三農,政府的政策扶持是村鎮銀行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證,如果缺少這些必要的政策支持,村鎮的銀行的發展將舉步維艱。
(四)經營和信用風險較高
村鎮銀行服務的對象為三農。而農業屬于較高風險的產物,受到自然災害和市場的影響很大,因此存在著高風險[4]。大多數村鎮銀行的貸款對象往往是小型個體戶或者小型企業,他們在競爭中常常處于不利的地位,如果遇到農產品價格波動時將直接影響到貸款的歸還。農戶在貸款中缺乏抵押工具,客戶違約后沒有切實的保障,信用環境非常差,村鎮銀行農業信貸在回收上面臨很大的操作困難。
二、中國存款保險制度出臺對村鎮銀行的積極影響
(一)促進村鎮銀行增強市場化經營意識
一方面,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會激發存款人的風險意識,資本充足率、風險等級、費用價格等指標都將成為客戶選擇銀行的重點,從而強化了對銀行市場的約束。另一方面,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預示著銀行市場退出機制的不斷完善,銀行一旦經營不善將由存款保險機構按市場化程序處置。這些因素不僅有利于促進銀行提高經營效率,實現自我風險控制,也會激勵銀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向客戶展示穩健經營的良好形象,有助于銀行改善治理結構、提升治理水平。村鎮銀行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積極地尋找利益突破點,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5]。
(二)切實保障存款人的利益
隨著銀行業逐步深化改革,銀行尤其一些地區或者小規模的銀行在面對強大的市場競爭時,其對風險的承擔能力是相對有限的。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為有效避免這種風險提供了一個科學的途徑。保險機構向銀行征收高額的保險費,不僅僅是為了風險之后的賠償,還承擔著采取一定的措施對村鎮銀行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提醒和預警,將風險盡量扼殺在搖籃里。而一旦出現風險,保險機構就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風險的再度擴大。即使是在最壞的情況下,村鎮銀行倒閉了,保險機構也可利用保險基金在市場化的運作下,通過重組、收購或者兼并都多種方式來避免因倒閉帶來消極影響。這就完全避免了存款人的風險,使其存款得到切實保障。其次,村鎮銀行通過建立事前基金,向存款人說明和解釋其強大的儲備資金、風險防范和預防措施等內容,就可切斷風險之后的恐慌情緒,預防資金鏈的斷裂,預防因個人風險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對維護整個社會金融秩序的穩定和有序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為村鎮銀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平等競爭的環境
在存款保險制度出臺之前,一些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一旦發生金融風險,其承擔主體表現上雖然是銀行,但其實是國家在承擔他們的風險。由于缺乏必要的約束機制,一些銀行為了追逐高額的利潤而不惜投機倒把。保險制度的出臺,使得村鎮銀行因不必擔心風險而帶來后顧之憂而有了同所有銀行競爭的法寶。同時,存款保險制度中的風險處置職能,完善了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機制,使其真正地在市場競爭中進出自由。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為村鎮銀行提供了一個基礎性的制度保證,從而解決了村鎮銀行公信力不足的問題,真正為村鎮銀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平等競爭的環境。
(四)為村鎮銀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為銀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為其市場化構建了制度保障。存款保險機構會根據銀行自身經營情況、吸收資金狀況以及應對風險能力等各個因素綜合考慮實行有區別的存款保險費率,這樣就無形中促進了各銀行之間的公平競爭,形成優勝劣汰機制,促進金融體系結構完善,也無形中提升了金融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上的能力。而相對大型國有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更有利于中小銀行的發展。一方面,它增強了中小銀行的信用體系,提升了中小銀行在儲戶中的信用度;另一方面,它為中小銀行的發展營造出了穩固的市場環境。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從根本上打消了儲戶對于存款安全性的顧慮,也提升了社會公眾對于整個銀行信用體系的信心,促進了整個銀行業更加穩固的發展。通過加強對存款人的存款的保護,進一步提升市場和公眾對銀行體系的信心,增強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健性。
三、中國存款保險制度出臺對村鎮銀行的負面影響
(一)加大了村鎮銀行的成本
對于村鎮銀行來說,存款保險制度最為直接的影響是因需上交一定的保險費用而導致成本增加,利潤降低。一般而言,大銀行由于在經營管理上比較完善,預防風險機制比較完備,抵御金融風險能力相對較強,因而保險費用也較低。而村鎮銀行由于在自身經營上、資金儲備低、備付金的提留嚴重不足,如果再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存款保險費,會進一步增加其經營成本,這無疑會加重其財務負擔。
(二)面臨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
存款保險制度出臺后,多數銀行都會面臨客戶存款搬家、經營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等壓力。但是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將向廣大儲戶釋放一個信號,也就是政府將不再為商業銀行的破產埋單,社會公眾對中心銀行信用體系產生懷疑。為保險起見,人們更傾向于將資金存入有一定抗風險能力的大型國有銀行。村鎮銀行在信貸市場上的份額本來就非常低,與國有大型銀行相比,村鎮銀行在經驗管理、資金儲備、盈利水平、資金補充途徑、政策優惠等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大村鎮銀行的儲戶流失,吸納存款能力下降,競爭能力不升反降。
(三)其對村鎮銀行的業務能力的要求更高
一般而言,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會促使貸款利息收入占整個經營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逐年提升,這對村鎮銀行的影響更為明顯。村鎮銀行迫于息差收窄的壓力而不得不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以資產管理等為代表的中間業務在行業競爭中的重要性將不斷增加,提高非息收入占比將成為村鎮銀行彌補利差收入下降、維持盈利增長的重要路徑。因此,村鎮銀行必須提高為非信貸業務能力,加快非信貸業務的發展。
四、結語
雖然近年來我國村鎮銀行迅速發展,但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村鎮銀行的發展依然面臨著吸儲困難、社會認可度不高和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人才支持。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為村鎮銀行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和挑戰。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促進村鎮銀行的市場化經營意識,存款人的利益也將得到切實保障并為其發展提供了一個平等競爭的環境,但是也面臨著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嚴峻和業務能力要求更高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時秀花.探析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建議[J].時代金融,2014,(10):34-35.
[2] 劉瑋.推行存款保險制度對于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J].中國經貿,2014,(9):45-47.
[3] 張傳良,翁東玲.存款保險制度下我國村鎮銀行的道德風險探討——東亞地區的經驗與借鑒[J].亞太經濟,2013,(2):20-24.
[4] 鄭琳.由監管角度看存款保險制度在村鎮銀行的適用——基于銀監會對村鎮銀行監管政策的分析[J].知識經濟,2012,(6):23-25.
[5] 高偉.為村鎮銀行罩上存款保險的“安全網”[J].西部論叢,2008,(10):22-25.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