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雁翔 宋麗華 起建凌 陸俊文
摘 要:內外環境的變化,給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管理提出了極大挑戰。基于經管類大學生的調研情況,呈現大學生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教學培養相關環節存在的不足,提出提高研究能力與畢業論文質量的管理對策。
關鍵詞:經管類專業;畢業論文;研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0-0158-02
經管類專業等社會科學本身就沒有形成一套完善、成熟的科研訓練體系,也沒有參加實驗的機會,更缺少參與相關教師的科研課題的機會。因此,大部分學生只有臨到畢業,開始著手畢業論文設計的時候,才真正實質接觸和面臨寫作和研究的問題,對學生而言,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網絡時代的來臨,為經管類學生應對這種挑戰提供了一種另類的應對辦法——大量復制粘貼,甚至抄襲,由此導致學術不端行為頻頻發生。畢業論文寫作中曝出的不良現象,已經沖擊到教學培養目標的實現。為此,亟待提出新的對策加以應對。
一、論文中所表現出的突出問題
1.在選題上,過于籠統,缺乏新意,內容寬泛,反映出學生對現實真問題認知的缺失。選題評審標準規定:“符合專業培養要求,立題和觀點新穎,目的明確,中心突出,選題具有理論意義或實踐意義。”如,?菖?菖縣經濟發展問題研究、?菖?菖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問題研究等等,非常寬泛,只是給出了研究選題的一個“框”,從題目上無法看出論題的主要焦點在哪里,也看不出論證思路的大致走向。因而,也就出現,想到什么寫什么,不能很好地把控內容、結構,或者不能面面俱到,淺嘗輒止,停留在表皮上,論證永遠無法深入。每一屆寫同一個選題,除了更新一下年份、數據等,大致一個樣。只有信息,沒有觀點;只有數據,沒有論證,研究無法推向深入。
2.在結構上,直接套用“現狀、問題、對策”三段論的簡單模式,反映出學生對分析方法和能力的缺失。千篇一律采用“現狀、問題、原因、對策”的模式,關鍵是除了前面的限定詞有變化外,幾乎一樣,而且常常是歷年沒有變化。結構評審標準:“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邏輯嚴密,理論聯系實際,文理通順、條理清楚,書寫格式規范”。更不用說,意識到現狀、問題與對策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了。不僅缺乏創新,還懶于創新,沒有絲毫變化的模仿。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近年在學生論文中忽然流行起管理學里分析優勢劣勢的SWOT分析方法。SWOT分析框架使用范圍之廣,對任何主題都屢試不爽,一度成為數屆學生論文萬能的不二分析框架。這種情況,甚至出現從本科生論文蔓延到研究生論文的趨勢。這種現象一方面反映出當前學生對如何寫論文,以及用什么樣的分析框架推進專業論文的寫作,其認知相當單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分析問題的方法論方面,學生對分析方法需要的迫切性,同時也反映出學校及教師在教學上對分析方法的教育不夠重視,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指導和訓練,是教學工作的缺失。分析方法的缺失,既反映出學生理論素養不夠,也反映出訓練不足。
3.在論證上,既沒有“論”,也沒有“證”,反映出學生對基本論證方法和能力掌握的缺失。沒有能力區分學術論文,與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論證范式上的不同。評審標準:論文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邏輯嚴密,理論聯系實際,文理通順、條理清楚,書寫格式規范。論證要求的基本技能是提煉觀點的能力,利用資料和證據支持觀點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資料的搜集能力和調查能力。使用政府資料的時候,呈現政府報告文體的風格,“發展目標”“做法”“經驗”“成效”等大量政府報告用語充斥全文,并沿用政府報告的結構安排。這表明,學生對畢業論文的寫作規律沒有足夠的認識,在寫作過程中,無法把握論證結構的基本規范,出現了文體和文風受到所利用原始材料的強烈影響。使用統計資料的時候,在文中連帶大量無關數據、指標的數據,不加選擇,原版照抄,數據表格整頁整頁地覆蓋;更有甚者,使用網絡資料,原樣粘貼,錯誤和格式都沒有修正。盡管有發達的網絡和數據庫,也沒有充分地加以利用。這表明,學生對論文寫作的認識止于“寫”,遠還沒有到“論”的層次。由于缺乏論證的核心觀點,以及連接觀點與材料的論述,要么大量數據、材料堆砌,要么廢話連篇,毫無信息含量。
4.在格式上,規范性較差,反映出學生對畢業論文的寫作態度極不端正,也反映出基本素養的欠缺。標題混亂,錯字角度,字體、格式前后不統一,或者不符合學校對論文體例的要求。論文摘要的英文翻譯異常糟糕。在有明確書寫規范要求下,不少學生我行我素,自搞一套。甚至缺失內容摘要關鍵詞,沒有任何注釋和參考文獻,而這些問題只要在定稿時稍加調整是不難解決的。這種情況既反映了學生基本學術素養的缺乏,也反映了學生寫作態度不端正。從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情況來看,不僅是寫作論文的能力不足,而且基本的文字表達能力也存在不小的欠缺。論文本身質量不高,寫作水平低,學術性欠缺。有的詞句表達不清,邏輯思維混亂;有的文章從理論到理論,很少聯系到學生自身的實際生活和實際工作,更沒有作者自己的思索和見解;還有的羅列了大量的事例,沒有提升到理論的高度。
5.在內容上,抄襲現象頻頻發生,反映出學術規范失序和道德失守。一是對抄襲的界線把握不清。盡管反對抄襲是學校一貫的態度,但就學生而言,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并沒有可以可操作的指南,學校也沒有具體的教學內容擔當此任。二是沒有相應的防范機制。對抄襲行為,更多時候只是籠統地宣稱禁止,至于什么是抄襲,如何避免等,也沒有相應的防范機制。目前,部分學校采用技術手段,規定了一定的查重率,對論文的重復率進行抽查。但這種做法在本科生論文當中還不普遍,其實際效果如何尚有待觀察。三是有些做法較為隱蔽,不容易覺察。如大量利用政府相關部門的報告作為論文的主體內容,將搜集資料視同論文寫作,沒有對材料加工、分析、論證的過程。
二、影響論文質量的主要原因
通過分析發現,影響論文質量的直接與間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環節上,寫作課程與畢業論文兩個培養環節相脫節。沒有把寫作能力作為經管類本科生一項核心技能加以培養。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對論文寫作訓練存在缺失。在經管類專業課程中,一般都會有一門綜合性的寫作課,但論文寫作方面的教學內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研究能力的訓練就更談不上了。由于平時沒有論文寫作的訓練,雖然有的學生還是有意愿把畢業論文做好,但是不具備論文寫作的基本技能,不清楚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更不知道論文寫作的過程,也就談不上閱讀文獻進行調查研究,收集整理和篩選資料。強調素質教育已經有很多年,但是教學內容依然以知識傳播為核心,教學方式以講授方式為主。教學內容上的缺失,直接導致畢業論文寫作必然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
2.實踐環節上,論文寫作與研究活動兩個培養環節相脫節。研究活動與論文寫作是相互獨立,但又密不可分的有機體。目前的教學設置沒有把研究活動作為學術論文寫作一項不可分割但獨立的重要部分加以安排。在實踐環節上,實踐活動安排一般以專業實習為主,實習的內容既沒有與畢業論文相銜接,也沒有以研究活動的形式展開,論文寫作和研究活動一直游離于其他的教學與實習內容之外而獨立存在。學生不會利用專業知識去把握現實問題,也沒有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去探求真問題。提不出接地氣的真問題,也不會自己收集一手的資料。無法從實踐中獨立發現問題,獨立收集資料,進而獨立分析問題,寫出的論文顯得大而無當,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論文寫作的訓練不應該是孤立的,應該貫穿在整個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在相關環節設置、嵌入論文寫作與研究素養培育的相關內容。
3.指導環節上,指導教師介入環節有限,介入程度不深。目前的制度安排看,指導教師在寫作技巧、研究活動等環節基本沒有介入,無法發揮作用,僅限于論文寫作這一環節的末端控制,其作用也僅限于發揮“編輯功能”,有些情況下這一功能也會失效,把關不嚴,結果基本格式不過關的論文也進入到答辯環節,致使答辯委員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指出和糾正文本格式存在的問題,出現委員自問自答,答辯人聆聽答辯委員教導,無須答辯的現象,答辯會被降格為格式審查會,圍繞專業問題的答辯反而減少了。
三、對策建議
綜合上述的分析,最大的問題是畢業論文寫作與研究能力的各個培養環節之間存在缺失與脫節。解決對策也應該把寫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作為兩個獨立但又密切關聯的有機體,從兩個方面切入,與其他相關的教學環節相銜接。為此:
1.設置學術論文寫作與研究設計專題,解決學術論文寫作與研究能力培養環節缺失的問題。把學術論文寫作從寫作課程中獨立出來,并加入研究設計的教學內容,將學術論文寫作與研究能力培養結合在一起,解決將學術論文寫作當作純粹的寫作活動,而與研究活動相脫節的問題。如果不能開設一個完整的課程,可考慮開設一個專題。
2.考慮在高年級實施導師制,解決不同培養環節相互脫節且直接控制主體缺失的問題。老師和學生雙向選擇,導師制的實施選擇在時間上與寫作課程、教學實踐相銜接。從目前的安排看,選擇導師的時間在現有基礎上提前,至少在三年級下學期開展教學實習之前即可進行。如果雙方早有意向,可提前啟動,并在教學辦登記備案。導師與學生關系一經確立即可著手確定論文選題,并開展相關工作,從而將學生的寫作、教學實習和研究活動同時納入導師直接全程控制。
3.實施大學生研究訓練(SRT)計劃,解決選題、寫作、研究和指導多個環節脫節以及激勵不足的問題。不少學校已經實施了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積累了成功經驗,值得學習借鑒。借助國家鼓勵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東風,以及科研課題數量不斷增加,資金條件有所改善的情況下,實施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積極利用國家相關政策和項目,設立基金;在此基礎上,制定配套政策鼓勵學生與有科研項目的教師牽手,打包資助,激勵有潛力、有意向的大學生,投入到國家項目和教師的科研活動當中,從而示范和帶動廣大的學生,重視畢業論文寫作,提升研究能力,扭轉不良風氣。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