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錫臣
【摘要】本工程為大洼縣遼河干流治理工程西崗子險工段進行整治加固,消除險情隱患,減少河岸沖兌,確保岸線平順、清晰,穩定局部河勢,為今后的遼河河道綜合治理工作奠定基礎。
【關鍵詞】遼河;險工;平順護岸;沖刷深度
1、險工現狀
遼河是我國七大江河之一,發源于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芝瑞鎮,流經河北、內蒙古、吉林、遼寧四省區,至盤錦市注入渤海,全長1383km。遼河流域位于我國東北地區西南部,東西橫跨經度9°,南北縱貫緯度4°30′,東以長白山脈與第二松花江、YLJ流域分界;西接大興安嶺南端,并與內蒙古高原的大、小雞林河及公吉爾河流域相鄰;南以七老圖山、努魯兒虎山及醫巫閭山與灤河、大小凌河流域毗連;北以松遼分水嶺和松花江流域相接。全流域集水面積191946km2,其中遼寧省境內的面積為40988km2,占流域面積的21.35%。盤錦市大洼縣西崗子險工段位于遼河下游河口處,每逢汛期洪水與潮水相互作用,平時河道受潮水控制,遇洪水期沖刷嚴重。
2、存在問題
一直以來,大洼縣在遼河流域在河道治理方面,沒有大的投入,僅做了一些零星、分散的小項目,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時間推移,原來的工程項目逐步老化失效。加上后續的小規模治理缺乏全面規劃指導,河道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1)河道治理工程薄弱,多年來,遼河河道綜合治理在本地區建設上投入很少,現沿岸全部沒有防護,原有的河堤及護岸損壞后也不能得到及時恢復,致使許多河段存在防洪隱患。(2)游蕩河槽破壞嚴重,經過近30年來,項目區成為遼河游蕩性河段,同時治理是比較復雜的,流勢散亂多變,難以控制,現有民堤距岸坎不足5米。后方為遼河規劃堤防軸線,如任其發展,影響規劃實施。
3、工程等級和防洪標準
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2014)、《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2013)、《遼河流域防洪規劃》,盤山閘至河口防洪標準為50年。大洼縣位于盤山閘至河口段,本工程河段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
4、工程布置
大洼縣西崗子險工段段位于遼河入海口上游,大斷面L1和L2之間,該險工段工程起點與上游南崗子險工段終點相接,終點至險工末端,險工末端為入海口,岸坡較緩。西崗子險工段總長度為700m。采用平順護岸進行防護。
5、險工設計
5.1 結構設計
0.00m水位以上開始進行削坡,先削出寬1m的一個平臺,設1m×1m戧臺,保持水上、水下防護工程的穩定。0.00米以上至岸坎頂采用0.5m固賓籠防護護岸岸坎頂部處理主要有以近年險工護岸的經驗,在水上部護岸的頂端,為使護岸與灘面銜接良好,以防止在洪水期、大潮期形成后部淘刷,并阻止灘面雨水或河水入侵,防止坡面遭到破壞,將石籠向外延長5.0m,在灘面上平臺上壓0.4m綠賓墊壓重穩固。護坡石籠與護頂石籠交界處設置0.7m厚固賓籠網箱,保證護頂石籠的穩定。
0.00m水位以下為排體,柴排為本工程的主體結構。柴排應用水下者稱為沉排,主要起護底防沖作用。柴排由梢把扎成網格狀的排底,上縱橫鋪3 層梢料,再以梢把與排底相對應將梢料用鐵線擰緊扎實。使用時柴排上壓塊石,沉放固定在設計位置。沉排要自主河槽方向上逐個疊加沉放。疊加的長度為1m。沉排在水下的穩定性,決定于能否浮動和滑動兩種因素,1、塊石粒徑不得小于30cm,2、每平方米柴排需塊石0.6m3。河床坡度1:2.5,鋪排和下排時必須使排底的最下層梢把垂直于河床坡度,增加沉排的穩定性。
5.2 破面厚度設計
根據《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2013)的規定,在波浪作用下,斜坡堤干砌石護坡的護面厚度t(m)可按下式計算:
將各參數代入上式中,計算得t=0.26m。根據大洼縣險工護岸工程的實際經驗,護坡厚度取0.50m。
5.3 沖刷深度設計
根據《遼河流域防洪規劃》石佛寺水庫以下河段兩岸堤防的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為確保護岸工程的安全,按50年一遇洪水標準對坡腳的沖刷深度進行復核。
計算采用《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 50286-2013)附錄D中公式,公式及計算過程如下:水流平行于岸坡產生的沖刷深度計算:
5.4 排體長度設計
排體坡面部分和水平部分在設計分開計算排體長度。排體坡面部分按削坡后實際地形確定長度;水平部分排長要據沖刷深計算、河槽深泓線及水下地形確定。現有險工河槽深泓線距岸坎較近、水下有明顯坡度的,沉排過深泓線長度應不小于3倍沖刷深;反之,沉排長度按坡腳外不小于3倍沖刷深控制。
本工程位置處在渤海海水回水范圍之內常年受潮水回水影響,且主槽寬度較寬深泓線距岸坎相對較近,所以本次設計在滿足沉排的穩定性前提下,依據過深泓線3倍沖刷深度選取排長。依據實際測量資料,該險工段深泓線距岸坎20—40m之間,初步選取排長為41.5m。上游南崗子險工段排長為50m左右,為使上下游排體銜接良好、整體性強,同時綜合考慮施工要求,本次設計排長為50m。
5.5 排體壓載塊石粒徑
為保證沉排上壓石不被水沖走,必須通過計算石塊的起動流速來確定粒徑。
計算結果為0.186m,考慮水流對拋石影響,取d=30cm
5.6 排體壓載厚度
壓石厚度,有壓石重量與水流對沉排浮力平衡條件加以確定。其計算如下:
T1=(K(1-ε2)(1-rs)T2)/((1-εt)(γs-1))經計算:t1=0.37m,
結論:根據已有工程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特點,因此壓石設計厚度為0.6m。
6、結語
遼河下游的河勢穩定關系到全局,通過穩定河勢、治理岸坡,形成清晰、平順、生態型的岸線,對遼河自然保護區發展提供基礎性保障。對控制水土流失、確保水流順暢下泄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堤防設計規范》(GB50286-2013)
[2] 《河道整治設計規范》(GB50707-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