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浩
【摘要】主要介紹了利用淤泥固化樁軟基加固技術處理圍涂中淤泥固化的方法。應用實踐表明,此方法簡單易操作,大大降低了軟基加固的成本,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淤泥固化樁;圍涂;軟基加固
1、施工準備及方法
1.1 施工準備
1.1.1 材料
根據設計要求,根據以往工程經驗,28天無側限抗壓強度0.5MPa加固區域:固化劑用量/土體質量暫定為8%,水灰比0.7。28天無側限抗壓強度0.8MPa固化樁區域:固化劑用量/土體質量暫定為12%,水灰比0.7,最終以現場試樁為準。
1.1.2 設備配置
根據施工進度及強度,按照設備施工能力進行施工設備的配置,設備配置如下表。
1.1.3 施工作業準備
a.設備調試及供漿試驗
根據設計的下鉆、提升速度與攪拌回轉速度進行設備調試,通過液壓分流閥調試各液壓馬達進行淤泥固化機各參數設定。
根據設計供漿流量及供漿壓力,通過泥漿泵電機的變頻器調試進行供漿量設定;根據設定的供漿壓力及供漿流量進行供漿試噴,保證噴漿壓力能達到設計深度和成樁半徑,確保固化劑輸送暢通。
b.攪拌裝置的調試
c.拌料裝置試驗
拌料裝置放置在平整的位置,槽罐與拌料桶的搭接完成后進行供電對拌料系統進行試驗,保證各個開關,元件都能正常工作;
d.固化劑配制
固化劑采用散裝水泥儲存罐,根據配合比稱重計量,利用螺旋輸送器輸送至攪拌倉,利用攪拌倉的計量稱進行計量;
e.固化劑漿劑配制
按照使用設計水灰比進行配制,利用料位線和計量稱控制加水量;固化劑、水配料完成后開始攪拌,攪拌完成后開啟輸送閥門,固化劑漿劑流入存料罐。
1.1.4 工藝性試樁
為保證施工質量,在施工之前進行工藝性試樁。試樁完成后將通過現場取樣試驗來檢驗出合格的指標數據。其中,淺層和深層固化按底高程控制打樁深度,即工藝性試樁打設深度=底高程+設計樁深。試樁取樣時采用設計樁深段的取樣數據為參考。對于試樁數量和添加量的控制,試樁完成后,對試樁進行抽樣檢查,抽樣檢測時間分別定為14天、28天,進行取芯檢測。根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qu7=(0.47~0.63)qu28,qu14=(0.62~0.8)qu28進行換算,確定固化劑的最佳摻加量。
1.2 施工方法
1.2.1 設備定位:按設計施工圖放樣,確定相應施工區位、機位,控制施工邊線,施工邊線以插彩旗作為標記,樁位中心以插竹竿作為標記,攪拌頭對準相應樁位中心。
1.2.2 下鉆噴漿攪拌:啟動攪拌馬達與升降馬達,攪拌頭沿著導向架向下鉆,邊噴漿、邊攪拌,嚴格控制下鉆速度與噴漿流量。隨時觀察設備運行及地層變化情況,攪拌頭下鉆至設計深度位置時,開始提升。
1.2.3 提升噴漿攪拌:攪拌下鉆至設計深度,定噴完成后,提升復噴復攪,邊噴漿、邊攪拌,嚴格控制提升速度,保證固化劑漿液與土體充分拌和;最后,上升至工作基準面停止噴漿。
1.2.4 第二次下鉆:根據用量確定第三次下鉆是否噴漿,若前兩次能完成噴漿第三次只攪拌不噴漿,若用量較大,前兩次完成不了噴漿,第二次下鉆需噴漿攪拌,并確保前三次提升下降將固化劑用量全部均勻噴出。
1.2.5 第二次提升,攪拌不噴漿,提升至樁頂面。
1.2.6 移位:根據施工順序移至進行下一樁位,重復以步驟進行施工;若固化機一次定位多次作業時,攪拌桿在樁架上橫移至其根據樁間距設定的刻度點;或固化機移至下一工作機位。
2、施工的注意要點
2.1 固化漿液配制與輸送
2.1.1 固化劑配置時先放水再放料,根據計量稱讀數嚴格控制固化劑各成分重量,保證固化劑配比。
2.1.2 嚴格按照摻量控制水灰比,固化漿劑配置后需不間斷攪拌,保證漿液材料均勻且不沉淀。
2.1.3 .施工前,必須根據供漿量調節各供漿泵的供漿流量;施工時,不斷監控供漿流量,若發生異常情況,立即通知固化機操作者,進行設備及管道檢查,保證設備正常和管道暢通后才可重新施工。
2.2 固化施工
2.2.1 施工前,嚴格按設計施工圖放樣,施工過程中做好施工記錄,現場施工人員認真填寫施工原始記錄,記錄內容應包括施工樁位、固化深度、施工時間。
2.2.2 嚴格按照設定噴漿嘴孔徑大小、泥漿泵電機頻率及其開啟時間和停止時間,以保證淤泥固化摻和量;上升至工作基準面后應立即停止,防止固化劑流失。
2.2.3 嚴格控制攪拌時的下鉆、提升速度及攪拌次數,確保加固范圍內土體與固化劑得以充分攪拌。
2.2.4 每次攪拌應連續作業,不得無故中斷噴漿,如機械故障影響噴漿或攪拌次數,必須重新加固施工。
3、結語
淤泥固化樁軟基加固技術是日前技術先進、可靠的淤泥固化的方法,與其他的淤泥固化方法比較效果顯著。尤其在沿海地區軟基處理中,效果明顯,施工成本低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