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義
【摘要】水閘作為一種擋水建筑物,在水資源利用和防洪減災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國家加大水利投入,對病險水閘進行除險加固。金屬結構為水閘主要分部工程,門槽埋件施工質量的控制非常重要,將影響閘門的安裝和水閘的后期運行,要作為重要單元和關鍵部位進行質量控制。
【關鍵詞】水閘;埋件;安裝;質量;控制
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水資源空間和時間分布極不均衡。水閘作為擋水、泄水或取水的建筑物,應用廣泛,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興利避害。我國修建水閘的歷史悠久,公元前598~前591年,楚令尹孫叔敖在今安徽省壽縣建芍陂灌區時,即設五個閘門引水。新中國成立以后又掀起新一輪興修水利的高潮,并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興建眾多大中型水閘。由于當時設計標準低,老驥伏櫪、年久失修,多數已不能正常運行,進入病險水閘行列。近年國家進一步加大對水利的投資,水閘作為重點項目進行維修加固,舊貌換新顏,在全球氣候異常水患災害頻繁的環境中,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市地處華東平原地區,2012年即開始進行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本人作為一名水利工作者,有幸作為監理方參與了十余座水閘的拆建,下面從閘門槽預埋件安裝的質量控制方面進行一下經驗總結。
在水工建筑物水閘的項目劃分中,金屬結構(埋件、閘門制作與安裝)為主要分部工程,埋件安裝又是其中的關鍵部位之一,常劃分為重要單元工程,因此控制該項工作的質量非常重要。埋件包括底檻、主軌、反軌、側軌、門楣、活動門槽等部件。監理質量控制主要為以下方面:埋件制作,出廠到場后質量檢測,埋件安裝,砼澆筑埋件保護,安裝后質量檢測。
1、埋件制作
金屬結構多單獨招標,在中標供貨廠家生產之前,先審核其制造方案和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批準后才允許動工。廠家采購齊全材料后,監理進場監造。先查看鋼板、型鋼、圓鋼、焊條、防腐漆等產品合格證、質保書,并取試樣檢測,合格后才能下料生產。監造過程中,主要檢查各部件放樣、下料尺寸、試拼裝、破口切割方式、焊接方法等,是否符合設計圖紙、制造方案、金屬結構生產規范等要求。拼裝、焊接完成后先進行熱處理淬火,消除焊接應力,再進行噴砂除銹,表面凈度、亮度滿足要求后,然后進行防腐層鍍鋅,最后涂刷防銹漆。每道工藝均跟蹤廠家質檢員進行質量檢測,并做好生產及檢測記錄。
2、出廠和到場檢測
埋件制作完成后,業主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赴廠家進行出廠前的檢測。主要檢測埋件尺寸、厚度、錨固連接件、工作面扭曲度及平整度、防腐層厚度等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合格后在監理的見證下出示檢測結果,并在物件上標記。埋件到場后,業主、監理、施工、供貨商、第三方檢測單位再次進行驗貨,主要檢查貨物數量、運輸過程是否碰撞變形、防腐層有無磕碰磨損。對于局部損傷由廠家修復后,再進行聯合復檢、接收。
3、埋件安裝
⑴底檻 底檻安裝相對簡單,在閘室主底板鋼筋、模板工序完成后,將底檻埋件初步固定于鋼筋上。主要控制埋件位置、坐標、頂面高程,混凝土澆筑完成初凝前,還可以對底檻進行調整校正。一般情況下質量誤差很小,也很少發生閘門底部滲漏情況。
⑵主軌、反軌、側軌
主軌、反軌、側軌埋件安裝較復雜,且質量要求高,設計施工圖紙一般要求二期澆筑砼安裝。具體步驟為:閘門槽砼澆筑→拆模→砼鑿除→剝離出墻體鋼筋→埋件吊裝就位→埋件錨筋與墻體鋼筋連接固定→模板安裝加固→澆筑二期混凝土→拆模→檢查埋件安裝質量。但該方案工藝繁雜、效率低、工期長、成本高,還容易破壞閘門槽部位混凝土的整體性。
隨著施工技術水平的提高,近年又新興起一次安裝到位的技術,通過六座水閘的實踐,工藝簡潔效果好。主要步驟為:埋件測量、放樣、定位→閘室墩墻鋼筋、模板安裝加固,閘門槽部位空出→埋件吊裝就位、固定閘門槽模板安裝、加固→閘室墩墻混凝土澆筑→拆模→檢查埋件安裝質量。該施工方案的關鍵點為埋件的定位和固定。通過閘室底板門槽放樣測距、定點進行定位,測量埋件立面垂直度及中部、頂部間距校核位置偏差,進行精確糾偏調整到位。固定分外部加固和內部支撐,外部主要為閘室墩墻及閘門槽模板體系牢固,無傾斜、變形、擺動,內部主要為埋件錨固筋焊接于墻體鋼筋網上,兩側埋件之間用型鋼支撐牢固,并緊貼閘門槽模板。模板安裝完成后,再次進行位置校核,并測量埋件頂部坐標,以便混凝土澆筑時埋件位置觀測和控制。該工藝方案省去砼鑿除、剝離出墻體鋼筋、模板安裝加固、澆筑二期混凝土、拆模等工序,施工效率高成本低。
⑶門楣
門楣位于胸墻底部,由于胸墻斷面尺寸較小,一般為直接預埋一次澆筑成型的方式施工。測量好位置后,將埋件錨固筋固定于胸墻鋼筋網上,然后安裝、加固底托模板。
⑷活動門槽安裝
在水閘上部結構排架完成后,再進行活動門槽安裝,主要通過預留絲孔螺桿固定,或者采用膨脹螺絲固定。活動門槽主要起閘門出主槽后的導向作用,精度要求相對不高,安裝、拆卸便捷。
4、砼澆筑保護
閘門槽埋件安裝完成后,即進行混凝土澆筑工序施工,施工過程中要重點保護埋件安全,防止碰撞、變形和位移。主要控制點為:①模板支撐體系檢查、巡視,及時加固,防止跑模、炸模,導致外部支撐變化帶動埋件位移。②混凝土振搗應避免振搗器接觸埋件和閘門槽模板,引起內部支撐松弛,埋件與模板之間產生間隙,混凝土漿進入。③埋件位置觀測,混凝土施工全過程進行觀測,發現變動及時糾偏、調整。
5、安裝后質量檢測
拆模后,檢測閘門槽預埋件的安裝質量,位置、間距、立面垂直度等是否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如偏差超過允許范圍,可通過調整閘門門體的橡膠止水,使閘門邊框與預埋件緊密貼合。對于埋件表面的混凝土雜物要清理干凈,防腐層碰損的要進行修復。埋件安裝工序檢測合格后,才能進行閘門的安裝。
參考文獻:
[1]大溝里閘、壽山閘、馬莊閘、馬蘭閘、夏河閘、溝上閘、房運閘、浮體閘、閆樓閘、沈橋閘等工程施工經驗總結。
[2]《水利水電工程鋼閘門制造、安裝及驗收規范》GBT 14173-2008
[3]《水閘施工規范》SL27-2014
[4]《水利工程施工監理規范》SL288-2014